14《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19: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班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1课时
课题: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内容。 辨析争辩双方的观点和理由,初步了解辩论。 学习两小儿的留心观察和表达的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辨析争辩双方的观点和理由,初步了解辩论。 学习两小儿的留心观察和表达的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车盖(近) 盘盂(远) 日初出 日中 沧沧凉凉(远) 探汤(近)
教学过程设计:
主体、主导活动 二次备课:
板块一:解题导入 由“辩”入手,理解题意。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六年的积累,相信你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字,那能不能来猜猜这是什么字? “辩”的意思是——辩论。 “两小儿辩日”什么意思?两个小孩儿围绕太阳展开了辩论。 板块二:借助注释,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看起来虽然短,但读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理解意思注意句子断句,这节课之前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一下,进行预习汇报。 2.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要求: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大概意思,然后试着读一读,争取做到正确、流利。 3.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要求:在小组内朗读,讨论是否正确。 4.小组汇报。 交流方式: ①学生1读一读课文。②学生2交流你们遇到的但已经解决了的困难。③学生3提出你们还没有解决的困难。 板块三:借助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1.练说意思。 请同学们运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翻译 点拨:古今异义、重点字的意思。 借助注释,先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板块四:辩论小析。 1.图片出示车盖,盘盂,像这样表示相反意思的词,文章还有一组是沧沧凉凉和探汤。 两组都是对太阳的观察,但是怎么看起来完全不同呢? 第一组是从太阳的形状角度来观察的,第二组是从温度角度来观察的。 小结:同样的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观察角度不同,最后带给你的感觉也可能是不同的 2.把两小儿辩斗的话找出来。它们的观点用横线画出,理由用波浪线画出。 观点: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理由: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板块五:情景再现,趣演辩斗。 读到这里,觉得这个小故事有趣吗 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 师小结:是啊,辩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小儿活泼泼的天真烂漫,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也看到了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坚持和独立。 2.还原场景,演一演。 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 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听。 3.学生展示。 4.体会辩论的语气。 无论是文言文辩论还是文言文辩论,意思都正确,为了强调自己说的对,他们还用了什么句式。其中一小儿用了“此不为……乎”,另一小儿也不甘示弱,也用了“此不为……乎”——反问。 是啊,刚刚同学们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注意辩论时反问的语气,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更有力量! 语气 反问 5.请学生再演辩斗,感受语言的力量。 板块六:联系实际,理解题旨。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训练与反馈:
课下作业: 最后文中最后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小儿都在嘲笑我来,想一想,这个时候孔子又会怎么想?课下请同学们揣摩当时的情境和孔子的心理活动来写一写孔子会怎么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并且有了一定的感觉,你可以按照文言文了行文来写,那么你就用孔子曰,开头,当然如果你习惯用现代文的写作,那就用孔子说来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