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一15小题,每题4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A
3.C
4.B
5.D
6.D
7.D
8.C
9.B
10.B11.A
12.A
13.D14.D
15.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每格2分)
(1)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因子
辅助性T细胞(乙)
(2)①动脉粥样硬化小鼠
②LEE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粘附因子含量,淫羊藿苷可明显降低
趋化因子含量,缓解粥样斑块的形成
(3)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答出任意一点
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7.(12分,每格2分)
酶
(1)
Cc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2)①纤维素
选择
②残余纤维素浓度最低
③稀释涂布平板法
(3)应该使用陈化粮(如陈化的稻谷等)或者非粮食生物材料(如秸秆等)来生产燃料乙醇(其他合
理答案也可)
18.(12分,每格2分)
(1)大型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只答一点不得分)
(2)海胆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生态位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空间和资源的能力
(4)循环
19.(12分,每格2分)
(1)脱落酸
(2)光敏色素A或隐花色素(只答一点不得分)
(3)突变体a
降低赤霉素(GA)的含量
(4)不在
蓝光能通过光敏色素A和隐花色素促进RPT2基因的表达
20.(12分,每格2分)
(1)基因突变
(2)转化
(3)GmFAD:2-1A基因的向导RNA和Cas9蛋白、GmFAD:2-1B基因的向导RNA和Cas9蛋白(答
一点得一分)
(4)①引物a和引物d(只答一点不得分)
②SmaI酶切开载体M可以产生平末端,便于
抗冻基因和载体M相连;SmaI酶识别序列位于hoI酶和nI酶识别序列之间,便于将切下的
抗冻基因和载体N相连(答一点得一分)
(5)CD莆田市 2022-2023 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 二 生 物
(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 8 页,20 小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试题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其中,1~10 小题,每题 2分;11~15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生物技术与工程中的筛选和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时贴壁细胞需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B.借助特殊的标记基因可以初步将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C.筛选蓝细菌菌株的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
D.PCR 的产物一般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分离与鉴定
2.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外植体被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外植体自身带菌、接种及培养过程感染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
C.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期间应给予光照,并定期观察和记录其生长情况
D.外植体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较多突变体
3.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实验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上,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采集到的小动物放入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中
C.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时,需将实验组的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 60℃恒温箱中处理 1h
D.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时,生态缸保持开放且置于室内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4.中国科学院团队对一只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猴,突破了无
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下图为“中中”和“华华”的培育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胚胎细胞相比,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所以全能性更加容易实现
B.③过程表示胚胎移植,接受胚胎的母猴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C.“华华”的成纤维细胞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形成
D.两姐妹猴表型的微小差异可能是核 DNA 甲基化导致碱基序列改变
高二生物试卷 第 1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
5.人类共有 5 类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别为 IgD、IgG、IgA、IgE 和 Ig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已知 IgD 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 B 细胞表面,推测其可以参与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已知 IgG 是血清中抗体的主要类型,推测 IgG 也可以在淋巴液和组织液中少量存在
C.已知 IgA 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推测 IgA 主要在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
D.已知 IgE 是过敏原侵入机体后诱导产生的,推测 IgE 可进入某些细胞使其释放组胺等物质
6.下图是某地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调查结果。大树杜鹃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
亡,幼树死亡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 4 年间,大树杜鹃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B.第 4~5年间,大树杜鹃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第 11 年开始,大树杜鹃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 13 年达到 K 值
D.遭遇寒流大树杜鹃数量大幅下降,该影响因素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7.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
下图表示制备抗 PD-L1 单克隆抗体的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 PD-L1 后脾中 B 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分泌单克隆抗体
B.诱导融合也可以采用电融合法,融合后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C.图中细胞群 a~d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 PD-L1 单克隆抗体
D.加入 PD-L1 抗原经多次筛选后获得的细胞群 a 可用于大规模培养
高二生物试卷 第 2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
8.如下图所示,医生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
的正常表现是巴宾斯基征阴性,清醒状态下若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症状。婴儿
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表现出巴宾斯基征阳性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成年人处于酒精中毒状态下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
C.钝物快速轻划引起传入神经元兴奋,此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D.巴宾斯基征阳性的临床意义是可以推测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9.关于诗句中体现的生态学观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鸟类的迁徙行为会导致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B.“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被废弃的亭台楼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桃、李开花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体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0.电信网络诈骗中骗子往往会利用被害人不懂验证码等效于银行卡密码的情况,设法骗取被害
人的验证码后将钱转走。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马体突触前神经元时,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
膜会接受信息,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联系形成记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被害人临时记住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经历此事件后可能会形成长时记忆
B.神经递质与位于树突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可以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C.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接受信息后,会将兴奋传导到该神经元的胞体部分
D.每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11.为了解高寒荒漠区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混交林(群落)演替规律,以某地区 1998、2003、2008、
2013、2018 年不同造林年份(分别为治理 25、20、15、10、5 年),丘间地典型人工混交林
群落的研究结果如下。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造林年份 木本植物优势种 林下草本植被优势种(重要值) 草本植被物种数
1998 青杨、沙棘、乌柳 膜荚黄芪(0.21)苔草(0.18)赖草(0.17) 15
2003 青杨、沙棘、乌柳 苔草(0.28)早熟禾(0.26)膜荚黄芪(0.14) 12
2008 青杨、沙棘、乌柳 苔草(0.72) 7
2013 青杨、沙棘、乌柳 针茅(0.77) 5
2018 青杨、乌柳 2
A.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人工混交林群落的林下草本植被物种数随之减少
B.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苔草在草本植被中的优势地位先形成后慢慢减弱
C.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抵抗力稳定性也随之增强
D.人类的很多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高二生物试卷 第 3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
12.在干旱、高温条件下玉米(C4植物)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其利用 CO2
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C3植物),具有明显的生长及产量优势。育种专家从玉米的基因组中分
离出 PEPC 基因,培育出高光合效率的转基因水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时须测定并比较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同化 CO2的速率
B.DNA 聚合酶与 PEPC 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后能驱动该基因转录
C.可使用 PCR 技术检验 PEPC 基因是否在转基因水稻中成功表达
D.基于转基因水稻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 2
13.地震损毁下的某地在人为干预下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单位是 10 KJ/(m a)(千焦每平方米
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
A.地震损毁后该地的生态承载力减小,容易出现生态赤字,需降低生态足迹
B.地震导致该地铅的泄漏,铅进入环境参与的物质循环过程与碳元素的不同
C.肉食动物补偿输入的能量值①为 5,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 5.4
D.补偿输入能量后,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7.9%
14.低温胁迫能通过增加细胞中的过氧化物而造成细胞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可以减少
细胞中的过氧化物。研究人员对大豆种子分别采用浓度为 0、50、100、200、400(μmol·L-1)
的褪黑素进行浸种处理,之后将大豆种子分别在常温(25℃)下萌发 24h(T24)和 48h(T48)
后,都转移至 4℃下低温胁迫处理 24h,再转移至常温下继续萌发至第 5 天,以研究褪黑素对
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褪黑素的浓度,因变量是第 5天发芽率和 SOD 活性
B.萌发大豆种子遭遇低温胁迫的时间越早,使用褪黑素处理的效果越好
C.在 0~400μmol·L-1范围内,褪黑素浓度与 SOD 的活性、第 5天发芽率成正相关
D.种子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高二生物试卷 第 4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
15.图为肠道菌群引发肥胖机理的部分示意图(“+”表示增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中微生物产生的乙酸增多,刺激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胰岛素增加,导致肝糖原分解加强
B.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黏膜分泌细胞产生胃饥饿素,该过程说明神经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部分
C.胃饥饿素促进营养摄入量增加,使微生物产生乙酸的量增加,①②③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D.机体内的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12 分)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中的胆固醇需与低密度脂
蛋白(LDL)结合,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形式进行运输。
(1)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后具有抗原性,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同时 T细胞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人体的部分免疫过
程,甲~戊为不同的免疫细胞,a、b 代表不同的物质。
其中甲是 ,a是 ;激活丙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①病原体与丙接触;
② 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丙结合。
(2)当血液中 LDL-C 含量过高会诱导粘附因子增多,同时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
应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堵塞、血流量减少,造成心血管疾病。科学家研究了传统中
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
①水蛭和淫羊藿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两味传统中药。分别用水蛭提取物(LEE)和淫羊藿
苷(植物提取物)饲喂 (正常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
下图。
②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题干说明 LEE 与淫羊藿苷的作用机理 。
(3)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血管疾病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 。
高二生物试卷 第 5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
17.(12 分)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燃料乙醇与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新型燃料,可以
有效改善油品,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燃料乙醇可以由粮食及植物
纤维通过微生物发酵而成。植物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1)请写出该工艺流程中发酵的主要反应简式 。
(2)科研人员从马盲肠内容物中筛选出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流程如下图。
①在配置培养基时加入 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②每次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应选择培养基中 的培养瓶中的候选菌进一步接种。
③分离目的菌并统计活菌数目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燃料乙醇有着节能、环保、解决陈化粮等多重优点。但也有人认为,生产燃料乙醇会增
加粮食短缺的风险。在生产时应如何规避这一风险? 。
18.(12 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是指在同一养殖水域(池塘和浅海等)内科学搭配多营养
层级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模式。该养殖模式利用其养殖生态位互补的特点实现稳定水质、循环
利用营养物质、生态防病、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其养殖模式如下图。
(1)据图,流入该养殖水域的总能量是 。
(2)常用样方法估算海胆种群密度的原因是 。该养殖模式中属于分解者的有扇贝、
海参、海胆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
的 ,依据这一原理进行养殖的优点是 。
(4)上述生态养殖模式能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转化,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
一个环节利用,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高二生物试卷 第 6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
19.(12 分)植物具有多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如光敏色素 A、隐花色素等,研究人员开展系列
实验探究蓝光诱导拟南芥下胚轴向光性生长的机制。
(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例如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
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 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2)研究者以野生型拟南芥、突变体 a(光敏色素 A 缺失)、突变体 b(隐花色素缺失)和突
变体 c(光敏色素 A 和隐花色素均缺失)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由此可得
出“蓝光是通过 来调控下胚轴的向光性生长”的结论。
(3)已知蓝光是通过调节拟南芥中赤霉素(GA)的含量进而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研究人
员设计了下表实验,请补充实验设计中的① ,该实验结果证明蓝光只通过隐花
色素 ,进而调控下胚轴的向光性生长。
分组 对照组 实验组
材料 野生型 ① 突变体 b
蓝光 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GA 含量 +++ + +++ + +++ +++
(4)研究发现,RPT2(一种信号分子)基因的表达会影响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为探究拟南芥
下胚轴向光性生长过程中 RPT2 和 GA 是否在同一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研究者设计了系
列实验,结果如图 2、图 3。据图判断,RPT2 和 GA (在/不在)同一信号通路中
发挥作用。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蓝光可以 导致拟南芥下胚轴向光性生长。
高二生物试卷 第 7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
20.(12 分)获得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基因组编辑技术 CRISPR/Cas9,其系统是由靶基因的向
导 RNA 和 Cas9 蛋白构成的复合体。向导 RNA 约为 20 个碱基,负责寻找靶基因并与其结合;
Cas9 蛋白在向导 RNA 的引导下切割靶基因,使 DNA 双链断裂产生平末端(图 1)。在 DNA 自
我修复时,容易随机插入或缺失一些碱基对,导致基因功能改变。
(1)经 CRISPR/Cas9 操作后,DNA 自我修复时所引起的变异类型属于 。
(2)将能表达出 CRISPR/Cas9 的 DNA 序列插入质粒,构建的重组质粒进入大豆细胞并在细胞
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 。
(3)为了获得油酸含量显著提高的大豆,科学家利用 CRISPR/Cas9 同时破坏 GmFAD2-1A 基因
和 GmFAD2-1B 基因的正常表达,大豆细胞中应同时含有 构成的复合体。
(4)大豆性喜暖,低温下开花较少、结荚延迟。科研人员根据抗冻蛋白 cDNA 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了相应的引物(图 2),通过 PCR 扩增抗冻基因并成功培育出抗冻大豆。
①已知 A、B 位点分别是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基因位置,选用的引物组合应
为 。
②PCR 扩增的抗冻基因的末端为平末端,故需借助中间载体 M将抗冻基因接入载体 N(载
体 M、N的酶切位点及酶切序列如图 3所示),该过程中切割载体 M选限制酶 SmaⅠ的理
由是 。
(5)若经 PCR并未扩增出任何条带,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引物太短 B.复性温度过低 C.引物自连或互连 D.所用酶的质量不好
高二生物试卷 第 8页(共 8页)
{#{QQABRQIEgggIAAAAARACUwUQCEMQkgAAAIgGhFAcIEAAyB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