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节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据此完成1~3题。
图甲
图乙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
A.工业基础好 B.交通便捷
C.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
5.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
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
C.城镇化水平已高达60%
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居住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7.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附近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600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黏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下图)。据此完成8~9题。
8.“蚝宅”( )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
9.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乡村重构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化进程驱动我国乡村地区人地关系和地域功能发生巨大变化,广大乡村地域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重构历程。下图为乡村重构的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一般而言,乡村重构速度加快,乡村发展水平较高的时期是( )
A.初始期 B.发展期
C.趋稳期 D.稳成期
11.下列现象有利于乡村重构的是( )
A.“民工潮” B.“空心村”
C.人口老龄化 D.土地整治
文化设施的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文化设施的分级与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1~4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文化设施,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A.1—幼儿园,2—中学,3—小学,4—医院
B.1—幼儿园,2—小学,3—中学,4—医院
C.1—幼儿园,2—小学,3—医院,4—中学
D.1—医院,2—幼儿园,3—小学,4—中学
13.文化设施的布局不受服务半径影响的是( )
A.中学学校 B.医院
C.网上图书馆 D.酒店
读等值线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数值a>b>c,完成14~15题。
14.若图中等值线为某城市地租高低等值线,工业企业在b、c两线区间进行区位选择时趋向图中虚线所在地,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考虑( )
A.交通 B.科学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15.若图中等值线为某段时期内大气污染指数等值线,该时段主导风向可能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3 900 B.3 300
C.2 900 D.2 990
17.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E B.F
C.M D.N
18.目前,一些城市选择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
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三个区域中( )
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
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
C.地价最高的是c
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
20.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 )
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
B.高级居住区
C.疗养院
D.中心商务区
读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图(2013年),完成21~22题。
21.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济南比青岛城市规模大
B.潍坊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C.发达的交通是构建都市圈的核心条件
D.第一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2.制约该地区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和能源
C.生活消费水平
D.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
下表为金砖五国2005—2011年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据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25题。
人 口 国家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甲 15 000 15 300 15 500 15 700 15 900 16 100 16 300
乙 10 500 10 400 10 400 10 400 10 400 10 400 10 542
丙 31 700 32 400 33 100 33 800 34 600 35 300 37 700
丁 56 200 58 300 60 600 62 400 64 500 67 000 69 079
南非 2 900
甲 3 100 3 100 3 100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乙 3 900 3 900 3 800 3 800 3 800 3 800 3 744
丙 78 500 79 400 80 300 81 200 82 100 82 900 83 300
丁 74 500 73 200 71 500 70 400 68 900 67 100 65 656
南非 1 900
23.表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国家分别是( )
A.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
B.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C.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
D.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
24.2005—2011年,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是( )
A.俄罗斯 B.巴西
C.印度 D.中国
25.与乙国相比,甲国城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城镇化起步早
B.目前城镇化速度非常快
C.城镇化水平一直较高
D.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属于过度城镇化
二、综合题(共50分)
26.(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重协调环境与城市发展、新老城区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城镇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镇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镇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表示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
(1)该市A、B、C三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请说明判断的依据。(3分)
(2)分析B区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5分)
2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8月5—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举办地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建于临湖的三角形半岛上,共建有9座场馆,赛事期间举办16个奥运项目和9个残奥会项目,以及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都坐落于此。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目前市区人口600多万,包括卫星城在内的大里约区达到1 100多万。里约热内卢曾经是巴西的首都,1960年首都由此迁往巴西利亚。上图为里约热内卢城市功能区示意图。
(1)指出奥林匹克公园选址的区位优势。(5分)
(2)分别说出工业区和高级居住区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原因。(8分)
(3)简述首都迁出后对里约热内卢的主要影响。(5分)
28.(14分)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为56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 )(2分)
(2)20年后该城市人口预计达113万。根据图中信息简述促进该城市发展的条件。(4分)
(3)该市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特点为 。(2分)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地。原因是什么 (2分)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居住区的是 地,理由是 ;为低级居住区的是 地,理由是 。(4分)
2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和1993—2006年香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统计图。
(1)说出图中甲功能区的名称,并简述该功能区的特点。(4分)
(2)据图归纳1993—2006年香港土地利用的特点。(3分)
(3)分析香港工业区形成图中布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答案:1.B 2.D 3.B
解析:该组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住宅分布及特点的影响,考查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信息、推测判断的能力。第1题,通过题干的描述可知,该类地下住宅应分布于气候干旱的荒漠地区。图中为澳大利亚,图中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第2题,由于该建筑位于地下,与空气接触少,通风不好,所以通天井的主要作用为通风换气。第3题,该建筑位于地下,受地表气温变化影响小,所以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冬暖夏凉,温差小;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在土层中修建的建筑,和图中的建筑类似。
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长江三角洲缺乏资源和能源,而湖北有三峡水电资源、大冶铁矿资源,湖南和江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资源丰富是“中三角”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第5题,三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紧密,竞争力逐渐加强;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不是我国发展最快地区;该地区人口众多,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商品农业不是很发达,城镇化水平不高。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图中市中心地租水平由低到高的三条线分别是工业、居住和商业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线,即①线是居住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线,图中显示在一环和二环路之间居住功能区付租能力最高,则居住功能区主要分布在一环与二环之间。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在一环与三环之间居住付租能力最高,则居住功能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7题,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较高,同时对交通要求较高,所以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市中心交通拥堵,二、三环路交通的改善,以及市中心地租的上涨都会使大型商场向二、三环路附近转移。
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古建筑墙体的主体材料为当地的蚝壳,保留至今已有600多年,说明该建筑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C项正确。第9题,传统民居利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大量人口迁入、迁出都不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A、C两项错误;题干中要求对保留下来的“蚝宅”进行合理利用,而非重新建设,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题图反映的是乡村重构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曲线,曲线越陡说明发展速度越快,结合发展水平可知,B项正确。初始期发展速度较快,但水平低;趋稳期和稳成期水平高但速度慢,故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第11题,分析材料可知,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乡村重构具有推动作用,因此乡村重构的内容应包括空间重构、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土地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因此土地整治有利于农村重构,故D项正确。“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空心村”指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因此A、B、C三项不利于农村重构。故选D项。
答案:12.B 13.C
解析:第12题,结合题干材料,考虑年龄因素,幼儿园应最接近住宅,医院更应该考虑设施的规模效益,故选B项。第13题,中学学校、医院、酒店等都会受服务半径的影响,网络等现代服务不受服务半径的影响,故选C项。
答案:14.A 15.B
解析:第14题,当城市地租高低等值线a>b>c时,b、c两线间的虚线所在地地租比两侧高,因此最有可能是交通条件较优,故选A项。第15题,若图中等值线为某段时期内大气污染指数等值线,a地污染最重,往东北方向蔓延,如果是受风向的影响,最有可能是西南风,故选B项。
答案:16.A 17.C 18.A
解析:第16题,D点房价为6 000~7 000元,N点房价为3 000~4 000元,D点与N点房价差值为2 000~4 000元。第17题,M位于河流上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环境好。第18题,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需在成本较低的地区,城市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合建设。
答案:19.B 20.D
解析:第19题,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该城市三个区域中工业比重最大的是c,污染有可能最大;b区域住宅比重最大,常住人口最多;a区域商业活动比例最高,地价最高,商业活动最繁荣,故选B项。第20题,a区域离市中心较近,商业活动比例最高,最有可能为中心商务区,故选D项。
答案:21.C 22.A
解析:第21题,图中济南与青岛人口均大于500万人,没有具体数值,所以无法判断城市规模大小的关系,故A项错误;核心城市应是在综合实力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潍坊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故B项错误;构建都市圈需要便利发达的交通条件,故C项正确;第二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第22题,该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对短缺,故A项正确;该区域有较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如金矿、煤矿等,故B项错误;生活消费水平、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都比较高,不是制约因素,故C、D两项错误。
答案:23.B 24.D 25.D
解析:第23题,根据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可判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国家分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第24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约43%提高到2011年的约51.3%,是四国中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第25题,甲国为巴西,乙国为俄罗斯,乙国的城镇化起步早,排除A项;目前两国的城镇化都处于成熟期,城镇化速度都比较缓慢,排除B项;由于甲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至少在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乙国,排除C项;甲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乙国,而城镇化水平却高于乙国,因此甲国的城镇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属于过度城镇化,故选D项。
26.答案:(1)A 该区域景观城镇化和人文城镇化两个发展指数都高;景观城镇化与人文城镇化协调发展。
(2)问题:景观城镇化发展程度相对偏低,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住房紧张,绿地、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不足等。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等。
解析:第(1)题,A区域人文城镇化与景观城镇化水平都高,且基本一致,说明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该区域景观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应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27.答案:(1)背山面湖,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地价便宜,拆迁相对较少。
(2)工业区分布在临海湾岸边和市区干道旁,因为水陆交通便利。高级居住区分布在城区东南临海,因为背山朝海,环境优美。
(3)分散城市职能,缓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问题;但使城市的发展缺少了一方面的推动力,发展可能受损,也使里约热内卢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下降。
解析:第(1)题,从环境质量、交通、地价等方面分析奥林匹克公园选址的区位优势。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描述工业区和高级居住区的特点,根据区位特征从图中找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第(3)题,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分析首都迁出后对里约热内卢的影响。
28.答案:(1)B
(2)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3)在城市边缘地区,靠近河流、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4)C 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捷程度高。
(5)D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A 靠近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
解析:第(1)题,影响地租的两大因素: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从整体来看,城市地租从中心向四周减少,在交通线会合处出现次高峰。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边缘,并靠近铁路和河流。第(4)题,形成商业区最需要人流量大和交通便利等条件。第(5)题,A居
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靠近工业区,环境条件差,应为低级居住区;而D居民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区,靠近风景区,环境条件较好,应为高级居住区。
29.答案:(1)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特点: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地价高;占地面积较小等。
(2)土地利用以绿地为主,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建筑面积增加最多,水域、其他用地、滩涂持续减少。
(3)布局在郊区,地价便宜;远离市区,能有效减小对市区的污染;临海分布,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
解析:第(1)题,根据甲所处的位置、面积等判断其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根据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结合香港的实际说明其特点。第(2)题,根据1993—2006年香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统计图归纳其特点,注意指出以哪些为主和有何变化。第(3)题,结合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和图中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从位置、交通、地价等方面分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