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落花生
——谦逊朴实,不计名利
字词积累
作者简介
文章分析
概括主题
读有所悟
重难探究
层次梳理
[近义词]
开辟—开拓可惜—惋惜
便宜—低廉 爱慕—羡慕
[反义词]
可贵—可耻便宜—昂贵
爱慕—嫌弃 喜欢—讨厌
[词语搭配]
(便宜)的价钱(鲜红嫩绿)的果实 (有用)的人 (矮矮)地长着
[描写人物品格的词语]
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不计名利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无私奉献
[教材词语表听写]
播种 浇水 吩咐榨油 爱慕体面 深夜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出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 燕京大学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散文家 、“五四”时期 新文学 运动先驱者之一。 他于192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 瞿秋白 、 郑振铎 等人联合主办《 新社会 》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 牛津大学 研究 宗教学 、 印度哲学 、梵文等,是二十世纪中国在大学开设梵文课的华人第一人和当代华人研究印度学的先行者。 1941年8月4日,因过度劳累逝世,终年47岁。 1893年2月,许地山(1893—1941)出生。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 爆发,台湾被占领后,举家迁回大陆,于福建龙溪落户。
读课文,想一想:落花生有哪些可贵的品格呢?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段
半亩:交代了种花生的原因和空地面积。
最后一句话是略写,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一笔带过种花生的过程。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现了我们收获花生的意外和喜悦。
第二段
最后一句话既表现母亲的能干,又说明母亲为收获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段
实在难得:写出父亲也很重视这个收获节,很爱这群热爱生活的孩子。
为什么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
进士出身,是爱国诗人,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许地山十四五岁时,父亲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建议开辟出来种花生,这就是文中所写的事。一般说来,丈夫总是和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许南英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因此过节还要去请他。
第五段
争着回答,侧面体现父亲的地位高,我们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
第十段
借助对比,突出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第10自然段父亲说这番话目的是什么?
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并成为像花生那样的人。
第十二段
从对花生的赞美升华到对人格品质的追求。
虽然……可是……是转折句,突出花生外表不美,但是内在美。
第十三段
这句话表明作者体会到了要做像花生一样对别人有用的人。
概括主题
[主题解析]本文通过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的事,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读有所悟]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像花生一样,做有价值、默默奉献的人,而不是爱慕虚荣的人。
重难探究
1本篇文章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目?
作者通过落花生的形象,生动地赞美了劳动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突显落花生的主题。
2.课文中父亲把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对比,是在否定桃子、石榴和苹果吗?
父亲并没有否定桃子、石榴、苹果,而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容易被那些光鲜的人或者事物所吸引,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更令人敬佩。文中的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花生那样,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们”姐弟在母亲的提议下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3-15)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边议论花生,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本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特点:花生不仅味道美而且价格便宜,还可以榨油;它的茎和叶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只有挖出来才知道。
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小练笔: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
梅花
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而它们一一朵朵小小的梅花,却凌寒开放、傲然挺立。它们从不与百花争夺明艳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只在寒冷的冬天,默默吐露着芬芳。即使凛冽的寒风把它们吹得东倒西歪,它们仍面带微笑,无怨无悔地绽放。交通警察在马路上指挥交通,在寒风中与梅花做伴,像梅花一样默默奉献,他们就像梅花一样,是坚强而有风度之人。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