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对象,有的放矢——议论要有针对性
训练目标 强化议论文写作的对象意识和读者意识。
文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国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针对题目要求,遵从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来的作文命题潮流。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人员在谈到这类命题时说:“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在考场上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包括近年来议论文体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伪思辨的玄虚现象。”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任务方面,确实具有很明确的限定性;即使是材料作文,题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限定性。这种限定性决定了写作必须具有针对性,包括情境、读者、文体等多方面的针对性。
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题目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三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了写作内容、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和写作对象,要求考生在表达时有明确的情境意识和读者意识,懂得按指令有针对性地写作。
再分析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的题目要求,包含下列任务指令(见下表)。在2018年相关省份的高考阅卷实际中,对不能明确这些基本的任务指令,毫无针对性、随意乱写一气的作文,评分毫不留情。
指令类型 具体内容 隐性要求
情境指令 以材料触发的联想和思考为预设情境,写成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 暗含时光穿越和代际交流等情境。
对象指令 写作主体——考场中正值18岁的一代人;读者对象——2035年正值18岁的一代人。 暗含“两代人”之间的对话等要求。
内容指令 论述针对材料已列举出的一些时代印记,内容体现“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和新时代的深刻关联。
文体指令 以书信体、“对话体”的形式写议论性文章为最佳。无论何种文体样式,都要求有鲜明的读者意识。 暗含着对其他文体样式的否决。
二、针对具体的议论对象,加强分析的针对性
人们发表议论,往往是被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个问题触发,也就是有感而发。写议论文一般都针对一个明确的对象,比如新近发生的某件事、值得关注的某种社会现象、人们关心的某个问题,或有争议的某个说法等。比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是针对当时干部队伍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主观主义”这一现象的;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针对“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说法的。
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论证,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分辨是非,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这是议论文的主要价值所在。反之,如果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无病呻吟,也就没有价值了。
三、针对具体的读者,强化写作的读者意识
从写作角度看,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者在写作时自觉地与读者的需要、接受水平、接受心理、审美兴趣等方面进行交流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交流意识。有读者意识的写作者,会在写作过程中,给自己的文章设定一个“假想的读者”,并且与之对话,整个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写作者与这个不见面的“假想的读者”对话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写作回归交际的本质。
这需要考生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考生要明白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决定该发表什么样的看法;要揣摩面对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决定该如何去表达。这样,就有利于形成“读者效应”,进而可以提高写作者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者的创作动力。
议论文写作中的“读者”,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已设定好“读者”。这一点在上面的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不再赘述。
二是设定特定的读者。
如果作文命题没有设定写作对象,作者必须设定特定的读者,使自己拥有期盼的倾诉对象。这个真实或假想的读者就是写作者最可信任的朋友,抑或是写作者最可憎恶的敌人。写作者可以毫不设防地倾诉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淋漓尽致地揭批对方的罪恶,抒写自己的憎恨。诚如是,写作才能真正成为作者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和方式,才会对自己严格要求。
设定特定的读者,使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更便于理解。写作时,作者心中有了真实或假想的读者,自然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包括对思想的整理,情感的梳理和表达方式的选择等,都要充分考虑读者的习惯接受方式和水平。比如:①我们写文章为什么要有中心句?中心句是为了让读者尽快抓住作者要说的中心。②为什么要用比喻?比喻是为了生动,为了吸引读者,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③为什么要举例?举例是怕读者不相信,向读者证明可信度和丰富性的内容。④为什么要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⑤为什么要对比?对比是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⑥为什么要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其任务指令,尤其是写作对象。
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男偶像,他们拥有众多粉丝,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尤其是偏柔美的长相与打扮,引起了网友与媒体之间的争议。
网友:凡事如果过度就需要矫正,高人气男星的娘化现象是时代审美潮流的扭曲。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如果“阴柔之美”一面倒,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审美标准应该多元化。面对“娘化”现象,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刚柔相济有利于社会和谐,也可成就完美人格。
对上述材料中网友和媒体的观点,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从网友和媒体的争议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立意,写一封公开信,替其中一方回应对方,不少于800字。
2.从下列三项任务中任选一项,或自己设计一项类似的任务。
(1)本单元的文章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名句,语言精练,含意隽永,值得反复品味,终身奉行。选择一句送给合适的人,可以是好朋友,也可以是自己。以“送给________的座右铭”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合理解释所选语句的意义,重点阐明选择这句话相赠的理由;可适当借用本单元中的材料,借鉴课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手法。
(2)《劝学》两千年来激励了无数好学上进的人。但直到今天,还是有人对“学习”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描述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劝勉建议。最好既从荀子的《劝学》引出话题,又能强调“新”劝学的意义所在。写作时可适当借用本单元中的材料,借鉴课文的论证手法,如比喻说理、对比说理等。
(3)中华民族有重视学习的传统,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劝学名言,如“开卷有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挑选其中可能存在争议的一句,以“‘________’一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观点。注意针对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有关学习的现象或问题,阐述这个说法在今天的积极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学生佳作
风雨兼程,逐梦未来 ——致2035年的18岁同龄人 同龄人: 展信佳! 很奇怪吧,是谁写给你的信呢?是我——2000年出生的,于2018年,恰逢18岁的“世纪宝宝”的我。写给18年后的你,你一定想知道,18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状况吧。 2000年前的中国在前一辈人的努力奋斗下,迅速发展,2000年后的中国,在我辈的追梦中,更是飞速地发展,快速地崛起,速度之快,令你咋舌。 现如今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中国速度、中国模式……已然引起了全世界人的瞩目,中国人已然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大胆地昂起了自信的头颅,真正地扬眉吐气、意气风发了起来。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更是让世人惊艳,多少老外都羡慕死了中国人生活的便利和轻松。有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体验到中国生活如此快捷、便利,都有点恋恋不舍了。即使是国家超级发达的欧洲人,抑或是向来高傲的美国人,只要来了中国一趟,都不得不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不得不感叹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巨大变化。这是我辈人的自豪,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自豪。 当然,我们并不是什么都好,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还有时不时的雾霾、空气污染,还有各种各样的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难等等,但我们绝不会畏惧,绝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追梦中国,风雨兼程。 作为“世纪宝宝”的我,经历丰富。我不仅见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我更是感受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救灾奉献精神;我聆听了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参与了公路“村村通”建设,受益于“精准扶贫”的阳光工程……中国风雨兼程,追梦未来。 2035年的同龄人,你能根据我的描述,想象一下我们的生活,18年前的中国的状况吗?我们还对未来有个规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你展信的时候,我猜想,这些都已提前实现了。我无法想象你们的生活,但我基本可以推测到,一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中国举措、中国成就、中国模式,一定涌现在了你们那个时代。只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梦脚步不停,只要我们风雨兼程,我们定能早日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风雨兼程,永不停息地逐梦未来吧。 致礼! 世纪宝宝 2018年6月6日
总评 此文特色有三:
一是中心明确,主旨显豁。在众多采用书信体写作,但散漫而无主题的文章中,此文能够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其中心明确,主旨显豁。文章以“逐梦中国,众志成城,风雨兼程,永不停息”为主题,展示了奋进中的中国现状和高速发展的中国,证之以“新四大发明”“天宫一号”“精准扶贫”“村村通”等事实,令人不得不信服。
二是思路清晰,语言明快。文章开篇于叙述,主体部分则证之以事实,结尾于推测,层次清楚,结构分明,思路清晰。全文语言流畅、明快、简洁而精准。
三是对象感强,书信体清。在大量不看对象写作的文章中,此文对象鲜明、突出,时时不忘倾诉对象,前后反复提及对象,对象感非常强。采用书信的格式,清晰、规范、正确。
1.写作指导 根据这道模拟题的作文要求,我们须注意这几个任务指令:一是对象,选择其中任意一方为“主”,对象即为另一方(“客”);二是语境,大体属于对话背景中的论辩类;三是文体为公开信,议论为主;四是内容,虽然是“自主选择合适的角度,确定立意”,但大体涉及这样一些话题:“矫枉必须过正”或者“秉持多元包容态度”,“‘娘化’现象是审美趣味扭曲”或者“刚柔相济更趋完美”等。写作类似的作文题,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须针对写作要求,遵从任务指令。
2.(1)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学生需要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即《送给自己的座右铭》或《送给朋友的座右铭》。具体写作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其一,确定议论对象。根据材料提示,就是课文所学或者自己心仪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等课文所学,以及“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等课外积累。
其二,要心中有读者。根据材料提示,要么把名言警句送给自己,要么送给朋友,作为生活或学习的座右铭。这就要求,学生在行文时,要树立读者意识,明确自己或朋友的身份,从而选择语言特点。
其三,要阐释名言意蕴。既然是送给自己或朋友,那些座右铭的句子,一定要有哲理性,有深刻的意蕴,对人的学习、生活、人生、为人处世的原则有着某种启发。如“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及早地读书,且多读书。另外,在阐释名言警
句意蕴之后,还要强调这些句子的作用,这是写作的重点。
其四,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是打动人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写作时不妨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如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在这里,作者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从而突出从师的重要性。
(2)写作指导 一、明确议论对象。即围绕“劝学”展开话题。
二、组织相关“劝学”现象。写作时,要先阐释荀子劝学的宗旨,再描述当今劝学所存在的偏差。比如,“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当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人引用宋真宗《劝学文》来劝学。宋真宗《劝学文》固然有劝人刻苦读书的作用,但其中也不乏鲜明的功利色彩,所以,可对这种现象进行批驳。
三、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为了证明坚持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用“蚓”的“用心一也”和“蟹”的“用心躁也”作对比,从而深刻有力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写作《“劝学”新说》时亦可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3)写作指导 这是典型的辩论型命题作文。即结合当今社会现象,对传统的读书观念进行批驳,从而树立自己全新的观念。比如,针对“开卷有益”的传统读书观念,学生可以从“开卷未必有益”的角度进行批驳,有学生打开的心灵毒鸡汤,是黄赌毒之类的“卷”,自然不会有益,反而有害身心。再如,针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传统观念,可以从“积跬步,亦未必至千里”的角度进行批驳,有学生只埋头积累,却不知用脑、用心思考,无法领
悟其旨,不会灵活运用,自然也无法“至千里”。再如,针对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劝学,学生可以选择这样的角度进行批驳。其一,“读书何必三更起五更眠”,读书要的是效率而不是熬时间。况且长期的睡眠不足,亦是对身体的透支,因此要学会智慧学习。其二,对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劝学方式,可以从“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立论批驳。
写作这种议论文,可以仿照鲁迅《拿来主义》的先破后立论证方式,即先打倒对方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