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手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手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4 09:4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手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手指本是寻常之物,作者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第1课时,教师着重聚焦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课文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为第2课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做一个铺垫,随着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由有意的模仿到个性化的创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文的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正确书写“渺”等生字。
2.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并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通过小练笔进行语言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细读品味,感受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积累等方式内化文本语言,通过小练笔进行语言实践。
四、教学准备
课件,板贴。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丰子恺画像,链接《白鹅》回顾丰子恺语言风格诙谐幽默。
(1)师:这儿有一副画,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夸张、风趣、幽默)这就是漫画。这个人是谁?(丰子恺)丰子恺先生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因此在他眼里看什么也都是有趣的。他的画作让人看了觉得有趣,他的文章更是好玩极了。四年级的时候咱们就学过他的一篇课文,还记得吗?——《白鹅》,他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把一只普普通通的白鹅写成了一位高傲的鹅老爷。
2.揭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手指》,齐读。
(二)初读课文,梳理五根手指的作用。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1)读词语。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吧?下面我们就来读读本课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2)学习多音字。
师:这里面还藏着三个多音字呢!(薄、屏、血)谁来给他们加上拼音?
(3)学写生字“渺”。
师:“渺小”的“渺”还是一个生字。你瞧,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紧凑。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部件可稍宽,中间部位匀且正,三个部件紧相连。读一读。翻开你们的习字册写一个。
(4)理解词语。
师:这篇课文写的是手指,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手指可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示词语)这些事有哪些是你不太了解的?理解“研脂粉”、“作兰花”。你看我们的手指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所以我们在写这些事的时候,动词要用准确。
2.说说文章的结构。
师: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围绕哪一小节来写的?最后一小节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文章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3.交流过渡。
师:课文是围绕第一小节来写的,谁来读一读?点名读。我们再缩小一下范围,课文是围绕这小节中的哪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是啊,我们的手指各不相同,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想不想认识这些手指朋友?请你打开课文,自由的读课文第二到第五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一想,五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开始读书吧。
4.默读课文,思考五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引导学生交流,明确梳理方法:从关键句中找到关键的词语。
师:(出示表格)同学们读书非常的投入,那么五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呢?谁先来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手指?好,你先来试试。你选择的是——(大拇指)你看,他找到文中关键的句子,然后从中找到关键的词语,我们一下子就清楚了,大拇指的长处是——最肯吃苦。短处是——形状不美,构造简单。
(2)就用上这样的方法,思考其他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呢?想好了就举手。食指的长处——工作复杂、机敏,短处是——不窈窕;中指的长处——地位最优、相貌堂堂,短处是——每逢做事,并不出力;无名指和小指的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短处是——能力薄弱、用处渺小。
(3)引导学生借助表格,介绍五指。
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刚才我们一边读,一边有目的的提取信息,现在五指的长处和短处就已经一目了然了。谁能够结合表格,来概括的向我们介绍一下五指的长处和短处吗?先练练看。把表格中的信息连起来说一说,练一练。(2生练说)
(4)引导质疑。
你听她这样一介绍,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咱们一听就都明白了。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就这样来向我们介绍五指呢?书中的文字和我们的表达有什么不一样?书中的表达更有幽默感,因为丰子恺先生是一位幽默的先生,所以本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幽默风趣,这也正是文章吸引我们的地方。(板书:幽默风趣)
(三)聚焦大拇指,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学习表达。
1.整体感知大拇指的吃苦耐劳、不讨巧的形象。
(1)师:接下来咱们就先来读一读他隆重推出的第一个手指。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作者是这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大拇指的呢?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交流。
2.聚焦吃苦耐劳的大拇指,学习写法。
(1)看来啊,同学们对这个大拇指吃苦耐劳印象都非常深刻。那么谁来读一读和这个大拇指吃苦耐劳有关的句子?你来读一读。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2)引导学生发现写了有关大拇指的六件事,相机出示课件。
这段话都是在写大拇指做的事情,请同学们数数看,这里写到了大拇指做的几件事情?(六件)从这些事情中你感受到大拇指——非常肯吃苦。
(3)引导学生关注“动词”,相机出示课件。
你们注意到里面的动词了吗?让我们来找一找吧——(示课件),这么多动作都是谁在做?——大拇指,所以你感觉到大拇指——吃苦耐劳。
(4)引导学生关注形容词“死力”、“拼命”、“用劲”体会极致,相机出示课件。再看这段话,我们发现大拇指做事不仅吃苦耐劳,态度还——很努力,很认真。你怎么看出来的?(示课件:死力、拼命、用劲)齐读。别人是在干活,大拇指是用尽全力呀!
(5)引导学生关注6个“叫他”。
再看,还有新的发现吗?点名说。这里有一个重复出现的词——“叫他”,意思是别人让他干嘛就干嘛,让我们感觉到大拇指不仅吃苦耐劳,还很任劳任怨。
(6)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7)总结写法。
A.原来普普通通的大拇指竟默默无闻的做了这么多事!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板书:排比)作者连用几个排比句让大拇指吃苦耐劳的形象跃然纸上。齐读。
B.普普通通的一根手指,作者却写出了不一样的趣味来,这是因为作者把它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所以大拇指便有了自己的姿态和性格,也有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板书:拟人)
(8)出示不讨巧的相关语句,请学生朗读。
这样的大拇指遇到讨巧的事时又是什么样的?请你来读一读。
(9)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大拇指与其他四指不同。
A:跟随这位同学的阅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示表格完成填空)。
B: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大拇指和其他四指显得格格不入。
因为他们在讨巧的事情面前遭遇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对比非常的鲜明。所以这里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板书:对比)谁来读一读这失落的大拇指?我们将刚才学的这两段话放一起来看看,里面几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三次)分别将什么与什么进行了对比?你来读读看。
3.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连起来读两段话,交流发现。
(2)引导学生思考与大拇指相似的人。
读着读着,你的心里不禁想到了哪些和这大拇指很相似的人啊?你想到谁了?你来说说看。
(3)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再读课文。
4.小结。
同学们,我们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进大拇指的。起初咱们一读,只觉得它——形状实在算不上美。再往后读,我们又发现在五指中它是——最肯吃苦的。
读到后面,咱们还有新的发现,原来——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在短短的一段文字里头,你看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排比、拟人、对比这样的写法,把大拇指写的那叫一个活灵活现。这样的语言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幽默风趣。正如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的——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一起读一读。
(四)迁移方法,仿写五官。
1.布置任务:从五官选择一个写一写。
好,手有五指,脸有五官。你能不能也学着作者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写一写五官的姿态和性格呢?拿出你的练习纸,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写一写看。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3.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丰子恺先生的《手指》,再一次感受到了他独特的语言魅力,还学习他写文章的方法。那么其他手指在文中读起来又会给咱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呢?课文当中还藏着哪些让语言变得风趣幽默的秘密呢?咱们下一次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给大家留下两项作业。一是继续完成五官的描写。二是推荐大家阅读丰子恺先生写的《缘缘堂随笔》这本散文书,就是本文《手指》的出处。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