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13 20: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借助学具的操作,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书写这些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通过操作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意义,经历认识数位及11-20各数的过程,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发展数学思维,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数位“个位、十位”,会读写11-20之间的数。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十”以及数位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 出示情境图。
2.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1)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2)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3)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4)一共有多少只海鸥?......(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出示不同的问题)
(二)认识11:
1.确定先解决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发思考:要想知道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你有什么办法吗?进一步对认识数的方法进行加深巩固。
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法有:(1)一个一个数(2)两个两个数(3)借助学具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不同的方法展示)展示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么多海鸥,数的时候你觉得怎样?”由于过程过于冗长,学生会说太慢了等等。
2.引发学生,想一想:要快速精确地数出来可以怎么办?
3.小组活动。活动要求: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交流,比较一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并由组长记录下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参与讨论、指导。
4.展示与学生实际动手相结合:生动手操作,把10个放在一起,另一个单独放。
5.点出数位,出示数位顺序:十个一是十,是一个十。一个一是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看着你拨的11,说一说你有什么问题?
7.进一步深化;思考计数器上的11,说一说个位上的1和十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展示其过程,出示十位和个位上的一得区别。
(三)认识20
师:同学们用计数器表示出了11,能不能也用刚才的方法表示出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展示:礁石上海鸥的情境图
一个一个数2.十个十个的数3.计数器数,注意课件出示个位上是一个一个数,且是到第十个的时候要向十位进一,满十进一得思想要让学生加以体会。
优化策略通过数海滩和礁石上的海鸥的只数,你觉得这几种方法哪种更好用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自主练习
按顺序写数。引导学生掌握每组数据的规律,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认识10到20以内的数。
回顾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十到二十以内数的数法。有哪几种方法?哪种方法你认为比较好?通过本课的学时数数时你有哪些进步?
教师最后给予总结:具体的方法或者让学生自己解决。这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