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1课时 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01
环境多样性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不变的
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学说
物种演变
可变的
共同的原始祖先
自然选择
同种或异种
无机环境
过度繁殖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遗传和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关键能力·重难探究达成
02
核心点一
核心点二
应用创新·问题情境探究
0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04
点击右图进入…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基础
过度繁殖
原始物种
大量个体
内因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
具有不利变
具有有利变
异,不适应
异,适应环
环境的个体
境的个体
逐代积累加强
生物进化
动力
资源有限
生存斗争
不适者
被淘汰
适者生存
新物种
结果
长颈鹿祖先种群
过度繁殖
微小变异体
性状差异显著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遗传
有利变异种群
现代长颈鹿
适应性
主要观点
拉马克
达尔文
基本观点
生物进
基础
生物进
局限性
进步意义
化理论
化理论
耐药性的形成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1课时 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2.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1.生命观念——运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适应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2.社会责任——运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诸如耐药菌产生等相关问题。
一、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1.主要观点
(1)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原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发生了某些变异,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由于不使用而退化,即“用进废退”。
(3)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能够遗传的性状变异称为“获得性遗传”。
2.进步意义
“创世说”认为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不相信“创世说”并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
2.基本观点
观点 核心内容
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 ①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通过物种的演变而进行。②物种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①生存斗争包含了生物与同种或异种生物以及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②生存斗争是由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的。③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一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3.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越来越长,符合拉马克的观点。 ( )
2.达尔文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并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 )
3.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包含了生物与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 ( )
提示:1.√
2.× 达尔文没有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解释。
3.× 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包含了生物与同种或异种生物以及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1.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
(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比较持续地使用,则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获得的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科学的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意义
贡献
不足
1.生物进化理论是生命科学的核心理论,下列观点不符合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B.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由于不使用而退化
C.生物由于适应环境变化,能够产生可以遗传的性状变异
D.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不变的
D [“创世说”认为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不相信“创世说”并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2.下列不属于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是( )
A.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
B.长颈鹿的长颈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
C [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是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观点;长颈鹿的长颈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是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观点;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故选C;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是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观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1)内容图解
(2)分析
①过度繁殖
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
④适者生存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三点说明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有的,环境和生物的意愿都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
项目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区别 进化原因 外界环境的影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变异方向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器官的使用情况决定变异的方向 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是不定向的
适应性 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 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被淘汰
进化方向 由生物自身决定 由自然选择决定
联系 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2021·江苏苏州阶段测试)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B.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D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是生物与同种或异种生物以及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的结果,A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选择作用的是环境条件,C错误,D正确。]
下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
通过实例比较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异同,分析其局限性。尝试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生物的进化。
1.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短不同的个体生存机会相等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生存机会不相等。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
2.请分别利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拉马克观点解释:长颈鹿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就会用它的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这样长期“使用”它的脖子,久而久之就更长了(用进废退),然后遗传给了下一代(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观点解释: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个体会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较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
3.通过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分析,你能否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提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就是生物的变异性状,定向筛选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通过遗传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要 点 强 化 识 记
1.拉马克认为,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依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果蝇群体中耐药(DDT)个体的增多是DDT选择的结果。4.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D [选项D不是拉马克的观点,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现代科学认为,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2.(多选)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进行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
ABD [A项所述属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即使无农药,害虫也可能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这一变异并非农药引起的,D错误。]
3.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正确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但不能解释生物的适应性
B.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
D.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C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A、B错误。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的进步意义是使人们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依据,对适应性的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C正确、D错误。]
4.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掉,经过长期的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在代代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农药的灭虫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D正确。]
5.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的,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__中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变异性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这种不定向的变异导致生物个体之间本来就有差异,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并且产生后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斑马体色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而形成现在黑白相间的体色,这是经过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遗传能保持物种的稳定,变异则使物种得以发展,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通过遗传能得到定向积累而使物种进化,两者缺一不可。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通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最终形成现在的斑马体色。
[答案] (1)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2)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3)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1/9课时分层作业(17) 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题组一 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1.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所解释的是( )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因此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长颈鹿颈长逐渐变长
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代替
D [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因此视力很弱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观点,A正确;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观点,B正确;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长颈鹿颈长逐渐变长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观点,C正确;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代替属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点,D错误。]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C [拉马克否定了“创世说”,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生物进化学说。]
题组二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3.下图中实际生存个体数与理论值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B [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可知,实际生存个体数与理论值差别很大,主要是生存斗争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正确。]
4.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 )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D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A项正确;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即过度繁殖,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B项正确;适者生存,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C项正确;适应是生物自身的一种能力,环境起的是选择作用,D项所述观点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不吻合,D项错误。]
5.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原来自然界的万千生物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发展的,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的进化中,长脖子的出现是环境使其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食蚁兽的长舌是长期舔食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
C.猎豹和斑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了视觉
C [长颈鹿长脖子的出现不是环境引起的,而是种群内本来就存在长脖子的变异,环境仅仅起到选择的作用,A错误;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遗传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猎豹和斑马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C正确;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D错误。]
6.(2021·江苏南通学情调研)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
C.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
D.此图充分反映出了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论及的观点
D [题图小圆圈发出不同方向的箭头,表示物种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变异,环境的选择作用使生物向特定的方向进化,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正确;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B正确;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C正确;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与题图矛盾,D错误。]
7.中国国宝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分布比较广泛,也曾形成一些旁支,如葛氏郊熊猫,但如今有许多种类已经灭绝。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现在主要以竹子为食,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属于食肉目。请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回答以下问题。
(1)由肉食转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猫种群中存在许多的________,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大熊猫仍保持食肉的结构特征,这反映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性状可以________。
(2)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________的倾向,当环境发生改变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会发生激烈的________,经过________,最终部分大熊猫以竹子为食物来源,繁衍至今,这表明进化的结果是________。
[解析] (1)大熊猫由肉食转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猫种群中存在许多的变异,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大熊猫仍保持食肉的结构特征,这反映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性状可以遗传。(2)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当环境发生改变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会发生激烈的生存斗争,经过自然选择,最终部分大熊猫以竹子为食物来源,繁衍至今,这表明进化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答案] (1)变异 遗传 (2)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8.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_______类型,而杀虫剂起了_______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____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逐渐增多。
(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
[解析] (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2)人工诱变能够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但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3)分析实验结果图解,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实验组导致种群个体数低,不反弹,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
[答案] (1)耐药变异 选择作用 选择 (2)人工诱变 基因突变频率 突变个体(或雄性不育个体) (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题组三 比较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9.(2021·江苏盐城阶段测试改编)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A [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A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可定向选择变异,但不能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害变异,并不是变异就能适应环境,C错误;拉马克认为动物的变异是由于“用进废退”,没有说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10.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D.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A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合理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A正确;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B错误;拉马克否定了“创世说”,但其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的进步意义体现在该理论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生物进化理论,C错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作出了合理的解释,D错误。]
11.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不适应施用杀虫剂的环境
B.使用杀虫剂导致昆虫发生了抗药性变异
C.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型
D.通过选择导致昆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B [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不适应施用杀虫剂的环境,A正确;昆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只是起选择作用,B错误;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型,C正确;通过选择导致昆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正确。]
12.下列关于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的原因
C.达尔文否定了拉马克的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D.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同时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B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使个体发生进化,进化的单位是个体,A项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B项正确;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C项错误;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D项错误。]
13.(多选)某电视栏目介绍,在亚马孙河的河边生活着一种相貌十分奇特的枯叶龟。该龟背部的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小动物造成了“错觉”。它行动十分缓慢,甚至长时间静止不动,但是,每当小鱼、小虾从它面前游过时,它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饱餐一顿。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
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的龟
D.枯叶龟的特征是长期适应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结果
AB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适应和自然选择,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异,变异是不定向且能够遗传的,故A、B、D均正确。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一些具有与环境不相适应的不利变异的个体会不断被淘汰,C错误。]
14.(多选)每条雌鲫鱼一年可产很多卵,约有3 000个受精卵孵化成小鱼。小鱼经一年成熟后就可繁殖下一代。理想状态下,一对鲫鱼三年后应有几百亿条后代,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个体生存下来。该生物现象体现了( )
A.过度繁殖削弱生存斗争的强度
B.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
C.激烈的生存斗争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D [过度繁殖会产生大量的个体,而生存资源有限,故生存斗争加剧;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或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BD正确。]
15.一份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
(1)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以及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抗性污染热点区,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最终进入水体和土壤。请你提出两项应对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病原细菌的选择作用,即滥用抗生素不断淘汰耐药性差的病原细菌,耐药性强的被保留,从而使得耐药性增强。
(2)防止抗生素蔓延的措施有:①管理或减少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及向自然环境排放;②监测医院、养殖场等周围环境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③研制新型替代药物;④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消除和缓解耐药性发生和传播;⑤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减少抗生素滥用。
[答案] (1)抗生素对病原细菌的选择作用,导致病原细菌中耐药基因频率增大 (2)①管理或减少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及向自然环境排放;②监测医院、养殖场等周围环境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③研制新型替代药物;④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消除和缓解耐药性发生和传播;⑤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减少抗生素滥用
8/8课时分层作业(17) 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题组一 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1.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所解释的是( )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因此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长颈鹿颈长逐渐变长
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代替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题组二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3.下图中实际生存个体数与理论值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4.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 )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5.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原来自然界的万千生物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发展的,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的进化中,长脖子的出现是环境使其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食蚁兽的长舌是长期舔食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
C.猎豹和斑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了视觉
6.(2021·江苏南通学情调研)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
C.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
D.此图充分反映出了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论及的观点
7.中国国宝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分布比较广泛,也曾形成一些旁支,如葛氏郊熊猫,但如今有许多种类已经灭绝。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现在主要以竹子为食,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属于食肉目。请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回答以下问题。
(1)由肉食转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猫种群中存在许多的________,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大熊猫仍保持食肉的结构特征,这反映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性状可以________。
(2)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________的倾向,当环境发生改变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会发生激烈的________,经过________,最终部分大熊猫以竹子为食物来源,繁衍至今,这表明进化的结果是________。
8.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_______类型,而杀虫剂起了_______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____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逐渐增多。
(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
题组三 比较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9.(2021·江苏盐城阶段测试改编)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10.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D.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11.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不适应施用杀虫剂的环境
B.使用杀虫剂导致昆虫发生了抗药性变异
C.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型
D.通过选择导致昆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12.下列关于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的原因
C.达尔文否定了拉马克的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D.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同时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13.(多选)某电视栏目介绍,在亚马孙河的河边生活着一种相貌十分奇特的枯叶龟。该龟背部的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小动物造成了“错觉”。它行动十分缓慢,甚至长时间静止不动,但是,每当小鱼、小虾从它面前游过时,它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饱餐一顿。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
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的龟
D.枯叶龟的特征是长期适应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结果
14.(多选)每条雌鲫鱼一年可产很多卵,约有3 000个受精卵孵化成小鱼。小鱼经一年成熟后就可繁殖下一代。理想状态下,一对鲫鱼三年后应有几百亿条后代,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个体生存下来。该生物现象体现了( )
A.过度繁殖削弱生存斗争的强度
B.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
C.激烈的生存斗争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5.一份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
(1)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以及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抗性污染热点区,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最终进入水体和土壤。请你提出两项应对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