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位“状元实业家”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2.“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这三座大山是( )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官僚资本主义 ④共产主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 )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③北洋军阀的分裂 ④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 )
A.废除跪拜礼 B.断发易服
C.简化婚礼 D.推行白话文
7.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8.民国初,“老妈子、丫头、堂役”等一律改称“服务员”;“邮差”改称“邮递员”;“老爷”改称“先生”;“拘票”改称“逮捕证”。上述称谓的改变说明( )
A.民国时期崇洋思想严重 B.民国社会风俗得到全面更新
C.平等理念正在改变社会 D.中国已经实现民主共和制度
9.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辛亥革命后改变的愚昧习俗中,专属妇女解放的一项是( )
A.易服饰 B.剪发辫 C.改称谓 D.劝禁缠足
11.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官服,代之以新礼服,大小官员一律统一着装,民间纷纷效仿。以此判断当时影响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
A.民间呼声推动 B.列强干涉影响 C.名人示范效应 D.行政命令影响
1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身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政治生活民主化B.社会生活近代化
C.思想文化科学化D.民族经济工业化
13.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变化 B.纺织技术改进
C.民族工业发展 D.交通工具革新
14.仔细观察下图,你能从中获得的信息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沿海
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15.下列关于《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中数据变化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时间 注册的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
——整理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A.清政府放松设厂的条件 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16.下列诗句中,赞誉张謇的是( )
A.天地中华一英才,抚今追昔有恩来 B.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许多人都赔了血本……难道他这个状元在办实业方面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吗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大生纱厂”是谁创办的 如何评价他
(2)材料中说“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呢”是什么意思
(3)我们要学习这位状元什么样的精神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1)阅读材料,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2)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3)民族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哪些有利条件?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0年的《北京条约》重申了西方外交代表驻扎中国京城的权利,此后就需要设立一个外交机构来统筹办理外交事务。接纳外国使节、分配使团馆舍、交付赔款、开放新口岸和一大堆与新的条约义务相关的其他问题。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舰都动员起来作战,只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中立”,以图自保。日本人动员了21艘舰船,其中9艘是1889年以后建造的,时速可达23海里。北洋舰队在1888年正式成立时有舰船25艘,但是中国船只的时速仅达15或16海里。
——以上材料均出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清朝政府曾竭力阻止外国人在中国修铁路。后来有些洋务派官僚主张办铁路。光绪七年(1881年), 李鸿章办的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在英国人帮助下修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后延到天津,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东延到山海关和关外的绥中,这是在中日战争 前北方的唯一的一条铁路。帝国主义以贷款形式为清朝政府修筑铁路(1898年至1900年这三年内有四次铁路借款,总额为一亿三千七百多万元),附有种种条件。修筑某一条铁路就是控制了这条铁路以至控制了沿线地区。由于修筑铁路,帝国主义的势力就从我国沿海港口深入到广大内地。帝国主义从投资修筑铁路本身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
(1)根据材料一可以了解、这是在哪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
(2)根据材料一中条约的此款内容,清政府之后设立的外交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找出此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两点)
(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
(5)根据材料三回答,清朝晚期修筑铁路的情况如何?(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
1-5ACBAC 6-10BBCAD 11-16DBADCD
17、(1)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2)指的是张謇本来是状元,却回到家乡去创办实业。
(3)张謇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敬佩和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18、(1)感受到张謇的爱国之心,他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3)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19.(1)第二次鸦片战争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没有将所有船舰都动员起来作战;日本军队的实力强
(4)甲午中日战争
(5)清政府:清政府从竭力阻止外国人在中国修铁路,后来有些洋务派官僚主张办铁路;修建的铁路是在外国人的帮助下完成,修建的铁路不多;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以贷款形式为清朝政府修筑铁路;列强控制了所修的这条铁路以至控制了沿线地区;铁路的修建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就从我国沿海港口深入到广大内地;帝国主义从投资修筑铁路本身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