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阶段练习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阶段练习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3 23: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阶段练习
历史学科
完成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卷上。)
1.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一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
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
2.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
D.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
3.汉文帝曾多次下诏减免田租,此举多为史家所称颂。但荀悦在《汉纪》中指出,“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文帝不务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豪强耳”。对荀悦所言理解正确的是,文帝时期
A.减免田租未能实际推行
B.地主豪强操纵了税收
C.黄老思想阻碍社会发展
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4.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事件反映当时
A.南人无视北方习俗B.魏晋玄学由盛转衰
C.地域文化南北分明D.北朝深受儒学熏陶
5.唐代,马球是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击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甚至连皇帝的禁军“神策军”提拔将领也以球艺高低来决定。据此可知,唐代
A.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B.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C.体育与军事密切相关
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
6.在《水浒传》等明清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经济活动频频以白银计费或白银往来。这种现象表明
A.白银开采能力有效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特征
D.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7.五口通商后,闽江流域上游产粮区大量改种茶叶以出口。19世纪80年代后,该地很多茶园因印度茶叶的竞争而改植其它农作物。这反映
A.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C.通商口岸带动地区发展
D.自然经济迅速解体
8.1903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国民之品格》一文中,列举了国民品格的四大缺陷,即: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柔脆、公共心之缺乏、自治力之欠缺,认为这是民主共和制在中国难产的重要原因。梁启超意在
A.倡导国人理性认识品格B.改造国民以求救亡图存
C.培育大众的民族认同感D.强化百姓共和制的理念
9.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国学院之后,清华、燕京等高校相继成立国学研究所或国学院,辅仁、齐鲁等大专院校也成立了国学系或国学专修科。1932年全国教育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此后,各大学讲授与研究传统文化掀起高潮。这反映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
A.推动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B.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C.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D.培养了新型的知识分子
10.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自1958年起的三至五年内,基本扫除文盲并普及小学教育:15年内使每个有条件的自愿的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折射出当时
A.基础教育体系趋于完备
B.党和人民发展教育的意愿强烈
C.高校入学门槛逐渐降低
D.国民教育与工业建设协调发展
11.在全社会投资中,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占81.8%,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投资占比分别为5%和13%;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比重下降为66%,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占比分别上升到12%和21%,即己占1/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我国
A.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B.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D.国有企业改革趋于停滞
12.某学者认为,远古时期,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该学者意在强调
A.文字是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B.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
C.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D.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13.在1395年欧洲人绘制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中,西非马里国王穆萨·凯塔一世(1312--1337在位)端坐在黄金宝座上,手中金块闪闪发光,如图所示。据此推知
A.欧洲殖民者积极筹谋侵略非洲
B.马里帝国一度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C.古代非洲文明曾取得辉煌成就
D.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14.雅典公民皆有与神共餐的权利和义务,在向神进行主贡之日,全体公民都必须参加。唯参加供奉且食供餐者才是城邦的合法居民。由此可知,这种仪式在古希腊
A.决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
B.成为巩固统治的唯一手段
C.构成了文化生活的主体
D.深刻影响着城邦民主政治
15.据统计,1871-1914年,英国进行了30场殖民战争。在此期间,英国、法国和荷兰至少打了100场战争。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据此可知,当时
A.殖民战争摧毁传统霸权B.工业革命决定战争频次
C.商业革命影响列强关系D,帝国主义带来沉重灾难
16.2009年,英国政府在《英中合作框架》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东山再起”的表述,而不是西方政府和媒体习惯上使用的“崛起”概念。这表明英国
A.否定了欧洲中心论的观念
B.摒弃了西方一贯的遏制政策
C.消解了与美国的协同关系
D.承认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其中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第19题20分,第20题12分,共52分。请在答卷上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有学者将17~18世纪中国没有出现西欧式社会转型的原因归纳如下:
参照(1)(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下表所示: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其趋势形成的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化的大生产,导致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成长壮大起来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革旧的政府官吏制度,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适应和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出现的“政党分肥”,政府行政人员经常大规模的换班,行政管理紊乱,工作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英国1855年、1870年先后颁布法令,最终确立近代公务员制度:美国1883年制定《彭德尔顿法》,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材料二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须布,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我国的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两类,管理方式上是政务类和业务类管理的双轨制。国家公务员中的业务类公务员都必须经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对他们的考核都要按照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我国的公务员是按照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事管理的科学规律,针对我国干部体制上的弊端而进行的重大改革。它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使我国的人事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律化的轨道:有利于各类德才兼备人才的诵出,各展所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我国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浅析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同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近代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英美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作用。(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编自共产党员网
根据材料,任选一种精神,拟定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列出精神,主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