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介质中某质点此后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像。若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图乙为K、L、M、N四点中的哪点振动图像
A.K B.L C.M D.N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65)
2.下列物理量中哪一个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A.压强 B.体积 C.热力学温度 D.内能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21)
3. α粒子散射可以用来估算核半径。对于一般的原子核,实验确定的核半径的数量级为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如果把原子放大为直径是100m的球,原子核的大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
A.一粒小米 B.一粒葡萄 C.一个乒乓球 D.一个篮球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82)
4.包含各种波长的复合光,被原子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子后,连续光谱中这些波长的位置上便出现了暗线,这样的光谱叫作吸收光谱。传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谱就是吸收光谱。
A.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大气中的原子吸收光子后产生的
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地球大气中的原子吸收光子后产生的
C.利用太阳光谱可以分析地球大气中含有哪些元素
D.利用太阳光谱可以分析太阳光中含有哪些元素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91)
5.19世纪初,一些人观察到,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的运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在显微镜下研究了这种运动。后人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花粉微粒做布朗运动是因为花粉有生命
B.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明显
C.微粒越大,受到分子撞击越多,因而,布朗运动越明显
D.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是因为布朗微粒内分子运动越剧烈.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3)
6.如图所示,挡板M是固定的,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作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图示中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
A.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可以把挡板N向上移动
B.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可以增大水波的频率
C.移动挡板N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通过“小孔”从左边传到右边的能量更多了
D.移动挡板N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通过“小孔”从左边传到右边的能量不变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73)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实线为甲的振动图像,虚线为乙的振动图像,其中甲的振动方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振幅是3
B.它的频率是5π
C.t=0时,甲乙的相位差是
D.t=0时,甲乙的相位差是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42)
8.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为
B.物体在t=0时的位移为
C.物体在t=0时的速度为
D.物体在t=0.4s和t=0.6s时动量相同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45)
9.如图甲所示,将内径不同,两端开口的洁净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可以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高于水面,内径小的玻璃管中液面比水面高得更多。再将另一组内径不同、两端开口的塑料笔芯竖直插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可以观察到笔芯中液面的高度低于水面,内径小的玻璃管中液面比水面低得更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够浸润玻璃管和塑料笔芯
B.水不能够浸润玻璃管但能浸润塑料笔芯
C.甲图中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
D.甲、乙两图都能说明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现象越明显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38).
10.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撑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如图甲所示。该共振筛的共振曲线如图乙所示。已知增大电压,可使偏心轮转速提高,增加筛子质量,可增大筛子的固有周期。现在,在某电压下偏心轮的转速是54r/min。为了使筛子的振幅增大,应采取的方案是
甲 乙
A.增大电压 B.减小电压
C.增加筛子质量 D.减小筛子质量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56)
11.如图甲所示,一台四冲程内燃机,活塞在压缩冲程某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为0.1m,这段过程活塞对气体的压力逐渐增大,其做的功相等于2103N的恒力使活塞移动相同距离所做的功如图乙所示。内燃机工作时汽缸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该过程中压缩气体传递给汽缸的热量为30J。燃烧后的高压气体对活塞做功,气体推动活塞移动0.1m,其做的功相等于9103N的恒力使活塞移动相同距离所做的功如图丙所示,该做功冲程气体传递给气缸的热量为30J。
甲 乙 压缩冲程 丙 做功冲程
A.压缩冲程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230J B.压缩冲程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170J
C.做功冲程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930J D.做功冲程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900J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51)
12.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中,得出遏止电压UC与光的频率v和逸出功W0的关系时,做出某金属A的UC-v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电子电量,则
A.频率是的光入射到金属A时,遏止电压约为0.7V
B.金属A的逸出功约为
C.金属A的逸出功约为
D.其它金属的UC-v图像与金属A的UC-v图像平行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75)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3.(4分)某同学在实验探究a、b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时,测得了6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单位分别为P、Q。请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寻找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先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做出图像,然后根据图像推出a、b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 (其中常数的数值取整数)。
a/P 0.5 0.8 0.9 1.0 1.2 1.5
b/Q 1.42 1.79 1.90 2.00 2.20 2.45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53)
14.(4分)如图所示,是光由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情况,试由图中所给出的数据求出这种介质的折射率为 ,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已知sin35°≈0.57,sin40°≈0.64,sin45°≈0.71,sin50°≈0.7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0108m/s。)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89)
15.(6分)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已知两缝间的间距为0.3mm,以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时,在离双缝1.2m远的屏上,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的宽度: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mm。根据以上实验,测得这种光的波长是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103)
甲 乙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一个铀核()衰变为钍核(Th)时释放一个粒子。已知铀核的质量为,钍核的质量为,粒子的质量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1)写出这个衰变过程的衰变方程;
(2)在这个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等于多少焦耳?(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118)
17.(10分)为了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而又不便浸入液体的固体体积,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如下。
a.打开阀门K,使管A、容器C、容器B和大气相通。上下移动D,使左侧水银面到达刻度n的位置。
b.关闭K,向上举D,使左侧水银面达到刻度m的位置。这时测得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h1=19.0cm。
c.打开K,把被测固体放入C中,上下移动D,使左侧水银面重新到达位置n,然后关闭K。
d.向上举D,使左侧水银面重新到达刻度m处,这时测得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h2=20.8cm。已知容器C和管A的总体积为VC=1000cm3,求被测固体的体积。(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三,P43)
18.(14分)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0.4m/s,波源的振幅均为2cm。如图所示为t=1.0s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
(1)求两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t0;
(2)如果两波源一直振动,求两列波叠加后两波源之间有几个振动最强的点;
(3)如果两波源均只振动1s时间,求t=2.0s内质点M运动的路程。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83)
19.(14分)1801年,托马斯 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S发出的光直接照射在光屏上,同时S发出的光还通过平面镜反射在光屏上。从平面镜反射的光相当于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S'发出的,这样就形成了两个一样的相干光源。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a和l,平面镜左端到SS'的距离为b,平面镜的长度为c,光的波长为λ。
(1)用作图法标出光发生干涉的区域;
(2)求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区域的竖直长度;
(3)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的表达式。
(材料来源:选择性必修一,P115)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B 2.C 3.A 4.A 5.B 6.A 7.C 8.C 9.CD 10.BD
11.BC 12.ABD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
13.b=a+1(或a=b-1)(2分)
做图(2分)
14.1.1(2分) 2.7×108m/s(2分)
15.2.332~2.335mm(2分) 15.375~15.378mm(2分) 6.52×10-7m(2分)
三、计算题(4小题,共48分,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与重要公式)
16.(10分)
(1)(3分。有任何错误均不给这3分)
(2)解:衰变前后亏损的质量为(1分)
释放的能量为(3分)
解得。(3分,有效数字位数不是3位的不给这3分)
17.(10分)
解:设大气压为p0,容器B的体积为VB,固体体积为V。
以C、A、B中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放入固体前,有。(4分。
把“h1”写成“ρgh1”同样给分)
放入固体后,以C、A、B中气体为研究对象,有。(4分。把“h2”写成“ρgh2”同样给分)
已知h1=19.0cm,h2=20.8cm,VC=1000cm3,解得V=86.5cm3。(2分。有效数字位数不对的不给这2分)
18.(14分)
(1)由题意知,v=0.4m/s,=0.4m,则(1分)
则可知t0=0。(2分)
(2)振动加强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Δx应满足
Δx=nλ,n取整数,
由题意知:。(3分)
可得n=0,±1,±2,±3,共7个振动加强点。(2分)
(3)波源振动经t1波传到M点,,(2分)
M振动时间为,(2分)
则M振动的路程为。(2分)
19.(14分)
(1)做图,如图所示,(4分)
其中阴影部分(或ABCD区域内)为发生干涉的区域,(2分)
(2)由图可知
,(2分)
,(2分)
,
。(2分)
(3)由题意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