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声》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噪声(课时讲义)(共26张PPT)-【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声》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噪声(课时讲义)(共26张PPT)-【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09:5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噪声
第二单元 声
1.通过观察,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知道回声现象,并会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
5.知道噪声的来源,能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
6.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能结合具体生活实例加以认识。
7.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并能举例说明。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问题导入
进行实验
1.边说话边用手
摸喉头部分
2.用手波动纸盒上绷紧的橡皮筋
3.敲击撒有纸屑的鼓面
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2、理解:
(1)“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了”。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能存在并继续向远处传播。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听到。
3.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声,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
实验探究
一个同学轻敲桌面,
另一个同学将耳朵
贴在桌面上
在鱼缸旁拍手,观察鱼儿的游动
正在放歌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1、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介质。
(1)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效果最差。
(3)通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声音传播的条件:
(1)声源产生声音;
(2)具有传声的介质。
3、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4、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典例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
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
生的,音又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传入
我们的耳中。
振动
空气
知识点三 声速
1、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
(2)大小:
①声音在某种介质中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②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声速的大小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知识点三 声速
2、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回声和原声
①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及以上,回声和原声就能被区分开(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约7m)。
②障碍物离人较近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下,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
知识点三 声速
(3)应用——回声测距
①原理: ,t为发声到接收回声的时间间隔。
②倒车雷达,声呐等就是应用回声测距原理。
考点二 声速
典例2.(2023·上海·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A
考点二 声速
典例3.(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
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
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
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
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B
当堂练习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这样做是为了(  )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当堂练习 
2.(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 2022年6月5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
征2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在轰鸣声中
拔地而起,冲向太空,轰鸣声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3.(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纸屑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将敲响的鼓面用手按住,响声会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
振动
跳动
振动
振动停止
展现情景
活动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活动2: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活动3: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活动4: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同学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让学生谈谈感受……
知识点四 噪声的来源、等级及危害
1、概念: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乐音和噪声
(1)下图为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
知识点四 噪声的来源、等级及危害
(2)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属于乐音,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却属于噪声。
3、噪声的来源
(1)自然界的噪声:海啸、雷鸣、暴风雨、火山爆发时的声音等。
(2)生活中的噪声:大型商场里的喧闹声、深夜的练琴声、各种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等一切影响人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
(3)交通噪声:各种交通工具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4)工业噪声:工厂里各种机器、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施工时各种机械设备及工具发出的声音等。
知识点四 噪声的来源、等级及危害
4、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1)0dB: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2)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3)50-60dB:影响睡眠和休息。
(4)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5)超过90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6)超过150dB:可能使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知识点四 噪声的来源、等级及危害
5、噪声的危害:
(1)心里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影响睡眠和休息。
(2)生理效应:使人耳聋、头疼、视觉模糊,产生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严重时可致人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使一些自动控制仪表设备失效。
考点三 噪声
典例4.(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城市山林——镇江,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___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___________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___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振动
空气
噪声
知识点五 控制噪声
1、控制噪声
知识点五 控制噪声
2、控制噪声传播的三种方式:
(1)“隔”:把噪声与接收者隔离开来。如将机器用隔声罩罩起来;在机器与接收者中间安装隔声墙、隔音板,戴防声耳罩等。
(2)“吸”:利用特殊的方法吸收声能,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如在声音传播路径上设置吸声材料制作的声屏障、植树造林等。
(3)“消”:利用吸声材料制造消声器。如摩托车、汽车上安装的消声器,它既可以让气流顺畅通过,又可以将噪声减到最低限度。
3、利用噪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
考点四 控制和利用噪声
典例5.(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它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典例6.(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B
D
课堂反馈
1.(2023·上海·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推理法”)。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转换法
真空不能传声
推理法
课堂反馈
2.(2023·全国·八年级校联考假期作业)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C.晚上十点后在家听音乐戴上耳机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
3.(2022·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4.(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教室周围植树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D
C
课堂小结
声的产生、
传播和噪声
声的产生
噪声的来源、等级及危害
控制噪声
声的传播
声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