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13: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教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方面认识随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四课,本单元通过五课内容,在第1、第2、第5课三课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隋朝的兴衰,唐代的兴盛发展与衰落灭亡,第3课与第4课则通过经济、文学、社会、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方面阐释了盛唐的气象。本课对应课程标准的一部分内容,重点在于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关内容,教材补充了遣唐使及唐朝与新罗的关系,课后题设计到了阿拉伯、东罗马与非洲黑人等相关内容,可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扩充讲授。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还有较大兴趣,因此通过图片、视频等呈现,通过生动语言进行陈述,有助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四、学教目标
1.阅读教材并观看视频,提取归纳信息,了解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及遣唐使的相关史实,感受玄奘与鉴真的精神品质。(时空观念)
2.阅读并分析史料,总结归纳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感悟玄奘、鉴真身上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提起盛世,你会想到哪一个朝代?(预设回答:唐朝)对于这一时期,史学家们把它视为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那么,在大唐盛世,它的繁荣表现在哪里呢?开放又表现在哪里呢?
呈现材料:
视频(盛唐气象的展现)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诗中所描绘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气象,长安就像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辐射四方,有万国宾客纷纷走来,又有无数唐人走向世界。他们为何而来?又因何而去?这一路又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从开放的角度,来看一看大唐盛世的表现。
设计意图:
借用视频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对盛世直观感受,同时明确本课认识大唐盛世的视角为“开放”。
【第一篇章:彼来·路至长安】
师:“万国宾客纷纷走来”,这其中,有哪些国家呢?
生:通读课本内容,明确唐朝时期与中国往来的国家。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层知识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呈现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师:在《日本书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他国相关材料的记载,使学生对当时唐朝的繁盛有更直观、确切的认识,理解唐朝吸引“万国宾客纷纷走来”的原因。
呈现材料二:
遣唐使代表阿倍仲麻吕的照片、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照片以及对其生平的简介。
设计意图:
选取遣唐使的典型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并通过对其生平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阿倍仲麻吕为代表的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奠定认知基础。
呈现材料三:
分别从服饰、建筑、文字、货币四个方面的中日照片对比图。
师:从这组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综合上述图片,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从而认识遣唐使的历史影响。
【第二篇章:吾往·行向西东】
师:遣唐使、留学生是万国来朝的缩影,与此同时,在开放的大唐,也有无数唐人走向世界,这其中又有谁呢?我们先来看“行向东方”的代表人物——鉴真
呈现材料四:
鉴真东渡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以及日本《医心方》收录鉴真医方的图片、被日本视为国宝的鉴真手迹《请经书帖》图片、唐招提寺图片。
师: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请你结合视频和下列材料,论证此观点。
设计意图:
呼应中考试题的命制特点,通过在课堂中设计以史证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就逐步养成结合材料,用史实论证观点的习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师:除了鉴真,还有一位西行的使者——玄奘。对于玄奘,你了解多少呢?《西游记》终归只是一部小说,里面的唐僧也只是以玄奘为原型的一位小说人物,那历史上的玄奘他真实的西行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这样两幅图。
呈现材料五: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图。
师:阅读课本第21页,对比《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西游记》中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的异同,以熟悉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该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文学记载中的人物与真实历史中的人物的区别,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呈现材料六:墓志铭概念的介绍、鉴真像、玄奘像。
师:综合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位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撰写墓志铭并派代表展示。要求: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具有概括性、独创性。
评价标准设计:
等级 评价内容
A等 能够围绕选定的人物,凝练其生平事迹,深刻彰显其历史贡献及精神品质并对其进行评价,具有客观性、概括性、创新性、文学性。
B等 能够围绕选定的人物,结合其生平事迹进行简单概括,体现该人物的历史贡献和精神品质,语言凝练。
C等 能够围绕选定的人物,对其生平事迹进行罗列介绍。
设计意图:
将综合性、开放性试题,分层评价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发挥考试命题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该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调动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实现跨学科融合,从而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力素养。
【课堂小结】
师:以鉴真、玄奘为代表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扛起历史赋予的文化交流的使命,其开拓探索文化交流的底气和勇气,推动并见证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与活力。唐朝文化,因开放交融而雍容大气,因包容并蓄而成就泱泱盛唐。
设计意图:
总结升华,加深学生对以鉴真、玄奘为代表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认识,感受他们的意志品质,从而进一步理解盛唐的繁荣离不开开放交流,开放交流对盛世的促进作用。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作为一节教研课,本课在各个环节设计上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所在,在问题设计上结合了温州卷分析带给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由浅入深,从“是什么”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问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并运用分层评价法,以达成学教目标。但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水平,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述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课堂中需要教师补充更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同时,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增加一些文字史料使学生对鉴真、玄奘等人在东渡、西行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有更具体的认识,从而对他们的意志品质、精神力量有更深刻的感受,为撰写墓志铭活动的开展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