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暑托作业6(浮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科学暑托作业6(浮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14 19: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科学暑假作业6
(浮力)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不是利用浮力工作的是( )
A.磁悬浮列车 B.轮船 C.热气球 D.密度计
2.如图所示,人漂浮在死海上看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海水的密度小于人体的密度
B.人所受的重力小于人所受的浮力
C.人所受的重力与人所受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与人所受的浮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第一次如甲图所示直立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1,
此时水对其底部压强为p1;第二次变为如图乙所示横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2,此时
水对其底部压强为p2;则(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4.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
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5.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
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
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  )
A.p甲<p乙,FA=FB B.p甲<p乙,FA>FB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FB
6.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浸没在水中的潜艇模型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浮力不变
7.如图所示为自制密度计,是在粗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现将其放入甲乙两种液
体中,液面保持相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粗木棒的下端缠绕铜丝,是为了让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
B.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C.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压强比乙大
D.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比乙小
8.在分析“轮船由河里驶入海里,船体是上浮了一些,还是下沉一些”这个问题时,有下面
几句话:①轮船在河里和海里都会漂浮在液面上 ②轮船由河里驶入海里所受浮力不变
③轮船由河里驶入海里上浮一些④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⑤轮船排开较小体积的海水
就可获得所需浮力。其正确分析过程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④①⑤③ D.①②④⑤③
9.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F2-F3=F4-F1 B.F1=F4 F2=F3 C.F1=F2=F3=F4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
10.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
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
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11.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12.[2023 舟山]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调节天平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向溢水杯里轻放一个密度比水小的蜡块,待蜡块静止,排开的水全部流入量筒后(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平指针仍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
B.蜡块受到的浮力大于蜡块的重力
C.量筒中水的质量小于蜡块的质量
D.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蜡块的体积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盛热水的茶杯中有一片茶叶,茶叶上附有两个的球形气泡,此时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茶叶与两气泡的总体积为1×10-8m3,则这片茶叶的重力为 N。若在茶杯上盖紧盖子,会发现这片茶叶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g=10N/kg)
14.重5N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了4N的水,则金属球受到了 N的浮力,若将其放入足量的水银中,它所受到的浮力为 N。(已知ρ水=1×10 kg/m3,ρ水银=13.6×103kg/m3)
15.[2023 金华]“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2023年5月20日,国家文
物局利用该潜水器在沉船附近完成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布放,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
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下潜过程中,“深海勇士号”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将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深海勇士号”潜水器悬停在水下4000米处考察,此时潜
水器总质量为a千克,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牛(g=10N/kg)。
16.“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
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 B小球受到的浮力与 D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
为FB   FD(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ρ物<ρ水)放入圆柱形容器底部,如图1所示。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水(水未溢出),测量容器内水的深度h,分别计算出该物块对应受到的浮力F浮,并绘制了如图2(实线)所示的图象。(g取10N/kg)
(1)在水中,h=12cm时,物块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沉底”),
物块重为   N。
(2)更换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绘制了如图2(虚线)所示的图象。h=12cm时,物块
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沉底”),若液体的密度为ρ液,
则ρ物:ρ液 =   。
三、实验探究题
18.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人水中时,在液面所对
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
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 时,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 (如图乙)。比较发现 ,小敏
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 p乙 (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 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
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20枚, 将它们轻放在水中, 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
(1)4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其余16枚鸡蛋沉于水底。
(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 记为θ。16枚鸡蛋的θ大小不一, 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3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
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
(1)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 ( 填“钝端” 或“尖端”)附近。
(2)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 。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 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
密度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四、解答题
20.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
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
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
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
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 。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C 6.B 7.C 8.D 9.A 10.D 11.A 12.A
二、填空题
13.1×10-4 下沉
14.4 5
15.(1)变大 (2)10a
16.减小 等于
17.(1)漂浮 8 (2)沉底 8:7
三、实验探究题
18.(1)1.6 F甲=F乙 (2)小于
19.(1)钝端 (2)1号、2号、3号 (3)质量
四、解答题
20.(1)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解: G1=F 浮 1=ρ水gV 排1=1×103千克 /米3×10 牛/千克×426×10-6米3=4.26 牛
G2=F 浮2=ρ水 gV 排2=1×103千克/米3×10 牛/千克×420×10-6米3=4.2牛
排出空气的质量 m 气=G 气 /g=(G1-G2) /g=( 4.26 牛-4.2 牛) /10 牛/千克=6×10-3千克
排出空气的体积 V 气=10×500 毫升 =5000 毫升 =5×10-3米3
ρ气=m 气/V 气=6×10-3千克 /5×10-3米3=1.2千克/米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