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14: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导入新课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并把它们作为礼物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 《中外历史纲要(下)》P40
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探索思考:玉米和甘薯的中国之行与哥伦布大交换
之间有何联系?其对世界对中国又会产
生哪些深刻影响?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流动与变动中的新世界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
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
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整体格局变化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讲授新课
公元前后
1500年左右
1800年左右
1600年左右
西方对世界的了解(1—18C)
世界原来这么大……
新的全球性视野
一.流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任务1: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梳理新航路促使全球联系初步
建立的表现和基础史实
材 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人种和民族结构);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形成了新的民族;促进了物种流动;加强了国家贸易和文化交流。客观上导致了人口的奴役与贩卖,以及各种疾病的传播,如天花、麻疹、水痘、流感、白喉、疟疾、肺结核和黄热病等
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葡萄和橄榄等水果引入美洲
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等流向世界各地





小麦
大麦
燕麦
橄榄
葡萄
裸麦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欧亚
美洲
美洲
全世界
物种交换与疾病传播:改丰富了饮食结构;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加快了经济开发;带来了疾病传播,造成了人口大量死亡;
公元1500年的欧洲有大约8000万人口,两个世纪后为1.5亿不到,到1800年达近2亿……这一比例已经接近(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英]JM 罗伯茨《我们世界的历史Ⅲ 大加速时代》
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
——《中外历史纲要(上)》P80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
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新全球史》
问题1: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图,
分析全球贸易网络有什么变化?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商品流通: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1)大西洋贸易
——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贸易区 行程 方向
商品
大西洋 出程
中程
归程
“三角贸易”
欧洲—非洲
纺织品、枪支、手工业品等
非洲—美洲
黑奴
美洲—欧洲
烟草、蔗糖等
问题2:进行三角贸易的背景和三角贸易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2)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的种植园,把他需要大量劳动力。(3)美洲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
“三角贸易”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100%-30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印度洋贸易(以 为主) + 太平洋贸易(以 为主)
葡萄牙
西班牙
欧洲
中国
美洲
果阿
澳门(中)
白银
马尼拉
白银
丝.瓷.棉
丝.瓷
日本
白银
白银
生丝
生丝
丝.瓷.棉
丝.瓷
丝.瓷
中国
阅读课本40-41页,画出贸易流程图
白银
太平洋贸易
非洲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商品呈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印度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
思考1: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经济上:新物种传入,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长,经济作物种植商品化程度提高,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化,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外交上:欧洲殖民者东来宣告了闭关锁国政策失效,阻碍了中国国内外市场的成长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导致进到中国的落伍与落后;文化上:西学东渐开始
二. 变动:世界格局的演变
任务2: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梳理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与殖
民扩张的重要史实,并分析思考其双重性影响所在。
1.早期殖民扩张——扩张的概况
①时间:15-16C两国率先走上殖民扩张之路。
②殖民方式:
西:建立据点 ,暴力掠夺 , 敲诈勒索。
葡:屠杀土著,强迫劳动,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和种植园。
①17C,荷兰崛起。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商船总吨数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
②殖民方式:抢占殖民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西印度公司;发展银行信贷业;商业战争。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殖民地遍布全球,成为日不落帝国。
②殖民方式:海盗掠夺、商业战争、黑奴贸易、对殖民地掠夺
西班牙和葡萄牙
海上马车夫—荷兰
日不落帝国—英国
西、葡为争夺殖民地, 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 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 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 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 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 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 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 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 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 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 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 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对广大殖民地掠夺,增强了荷兰的经济力量,促使荷兰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资本的优势必然要被产业资本所替代,荷兰的海上霸权地位终于不能维持下去。17世纪后半期,在对英国、法国的几次作战失败后,荷兰的殖民势力便大为衰退。到18世纪,英国替代荷兰成为西欧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Ⅲ)》
18世纪中后期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的因素
(1)制度优势: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制度保障);
(2)经济优势:拥有发达的工厂手工业(物质保障);
(3)军事优势:拥有强大的海军(军事保障);
(4)思想优势:宗教改革思想解放(思想保障);
(5)地理优势:海外殖民得天独厚(地理保障);
(6)政府支持:重商主义盛行和政府扶植(政策保障)。
①1588年,英西战争,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②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建立据点;
③17世纪中期(1640)光荣革命成功,为海外殖民提供物质军事保障;
④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约》,英荷战争,夺取北美新阿姆斯丹
⑤ 18世纪中期英法战争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思考2: 早期殖民国家在对外殖民扩张中,往往采取野蛮掠夺,商业战
争,贩卖人口,组建商团等低水平方式,分析其原因何在?
客观上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马克思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样,“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 创新能力培养》
殖民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对外围地区和半外围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打断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它们的财富进行了肆意的剥削和掠夺,又在客观上具有社会改造作用,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15世纪前的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东亚儒家文明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黑非洲文明
西欧基督教文明
印加文明
印第安文明
美洲:殖民灾难,经济开发
非洲:殖民灾难,人口锐减
亚洲:受到冲击,白银入华
——全球性联系加强,欧洲基督教文化强势扩张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
哥伦布登上新大陆
利玛窦与徐光启
2.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
殖民扩张
商业贸易
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衰落
商业
革命
范围:
中心:
种类:
方式:
贸易范围扩大(三大贸易区)
商品种类大大增加(美洲的物种)
地中海
大西洋沿岸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西欧为中心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价格革命
商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社会转型
经济关系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社会转型
3. 欧洲社会的嬗变与转型
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欧洲殖民者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世界历史》
西欧的资产阶级实力和地位上升,封建领主阶级地位下降,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慢慢走来。
世界性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得欧洲逐渐占据优势并称霸世界,
亚洲、美洲和非洲则逐渐沦为欧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纵向比较
欧洲逐渐占据上风
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横向比较
4.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本课主旨内容概述
全球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一个分野。它既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并触发全球交互流动和人类社会结构性变动的历史节点;也是区域文明从多元并举步入世界分化,并开启东方从属于西方和在强权丛林法则下建构不合理国际关系的历史界碑。它迎来了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引爆了西方世界全方位的蜕变,也催生了疫病流行、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和巧取豪夺等人间悲歌。
本课课后作业设计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
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到怎样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