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18.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板书说评价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教材说课流程说开发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一、说教材第四单元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三单元
语言的艺术第二单元
祖国在我心中第七单元 异域风情
第一单元
感受自然第八单元
他们让我感动
第六单元
走进毛泽东第五单元
走进信息世界感受伟人的常人情感,超人胸怀第六单元知识树导语
积累诗词: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学习“大公无私”成语典故。
《开国大典》是鲁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18.开国大典201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5年级段的基本要求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51、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在引导想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2、初步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作方法。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 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 思想感情。重点: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但字、词等基础还是较为薄弱的;学生已经学会作文的基本技巧;能够对场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在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前几节课学的《七律长征》,对于毛泽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还观看了《开国大典》和建国60周年国庆大典,对学习本文有一定的帮助。三、说模式
三段五环式
教学模式
说模式设计意图 依据高效课堂的标准,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这个教学模式,其主要是突出教师“教”的指导地位,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四、说设计抓住主要场面,体会人们激动、自豪的情感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伟人风采1949年10月1日阅兵和
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毛泽东的伟人形象
是怎么表现出来的?链接知识树教学设计
1、温故知新,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2、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预设16分钟)
3、合作探究,感受人物;(预设10分钟)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预设6分钟)环节一:温故知新,明确目标 前置自学部分我安排2个部分:一是复习字词;二是通过问题回顾课文:大家想想课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板书: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本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的“典礼仪式”和典礼后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使读者看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因此,(层次清楚)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默读一遍即可)字词巩固
典 礼 委 员 协 商 外 宾
电 钮 瞻 仰 飘 拂 汇 集
庄 严 宣 告 欢 呼 肃 立
擎 着 共产党 奏国歌 毛泽东
环节一:温故知新,明确目标 1、 前置自学部分我安排2个部分:一是复习字词;二是通过问题回顾课文:大家想想课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板书: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本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的“典礼仪式”和典礼后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使读者看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因此,(层次清楚)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2、让学生了解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默读一遍即可)环节一设计意图 通过前置自学,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这节课 把目光聚焦到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典礼仪式,感受一下会场的气氛。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3自然段,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重点: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理解“排山倒海”“一齐”)读出自己的感受。
(2)有人指挥吗?这可是不我们班的三十多名学生,也不是我们学校的一千多名学生,而是三十万人哪!(理解人们激动的心情)再读再体会。 2、导学第七自然段:
(1)播放毛主席的宣告,感受气氛。
(2)教师引读,师生接读,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生:使全场……。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生:经过…… (3)引导学生想象:这庄严的宣告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展示)……学生再读这一段,体会情感。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2、导学第七自然段:
(1)播放毛主席的宣告,感受气氛。
(2)教师引读,师生接读,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生:使全场……。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生:经过…… (3)引导学生想象:这庄严的宣告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展示)……学生再读这一段,体会情感。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3、讲解阅兵式部分时,可以播放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和国庆60年阅兵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分析13自然段,抓住“不断地”、“不断地”、“喊哑”、“拍麻”等关键词,体会人们的激动心情;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观看两段视频,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使学生知道“国兴我兴”;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用知识强大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3、讲解阅兵式部分时,可以播放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和国庆60年阅兵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分析13自然段,抓住“不断地”、“不断地”、“喊哑”、“拍麻”等关键词,体会人们的激动心情;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观看两段视频,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使学生知道“国兴我兴”;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用知识强大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3、讲解阅兵式部分时,可以播放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和国庆60年阅兵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分析13自然段,抓住“不断地”、“不断地”、“喊哑”、“拍麻”等关键词,体会人们的激动心情;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观看两段视频,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使学生知道“国兴我兴”;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用知识强大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4、让学生知道54门大炮28响所代表的意义,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该段,读出高兴、自豪的心情。环节二设计意图 通过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以多种方式的读,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同时,分析课件所出示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民群众的激动与自豪之情。使文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情促悟。 环节三:合作探究,感受人物 从文中找出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如“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结合人民群众的反应(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让学生谈感受,体会人们对毛泽东的拥戴,展现领袖的高大形象,感受伟人的风采。环节三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场面描写和毛泽东的言行以及人们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伟人的风采,这也是本单元专题学习的目的之一。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通过“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开国大典的盛况,这种写法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也借助这篇课文学到了进行场面描写的好方法,即:点面结合、层次清楚、突出气氛。 环节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填空:
① 开国大典是在( )年( )月( )日下午( )时举行的。
②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③ 阅兵式进行了( )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开国大典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七自然段;2、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处你最感兴趣的场景,如升旗仪式、运动会、开学典礼等。
升华情感 :齐唱国歌 (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环节四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利用作业,让学生初步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齐唱国歌,再次提升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爱国教育。这也是新课标对语文学习中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五、说板书 这样板书,简单明了,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课文线索,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同时也突出本文的重点 。板书设计六、说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标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本教材: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利用校图书馆的功能,以开阔学生视野,多方面了解毛泽东。 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七、说评价课堂评价1.小组合作的互助、和谐;
2.展示知识的准确性、创新性;
3.课堂纪律;
4.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内容1、教师点评;
2、小组评价;
3、学生自评。评价方式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用表《科里亚的木匣》说课设计 青城镇大孙小学 张诺 谢 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开国大典》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18课——《开国大典》。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从三个层次来说:本册教材结构——本单元教材结构——本科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了8个专题,本单元是第六个专题:“走近毛泽东”。(详见课件)
《开国大典》是鲁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引导想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初步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但字、词等基础还是较为薄弱的;学生已经学会作文的基本技巧;能够对场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在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前几节课学的《七律长征》,对于毛泽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还观看了《开国大典》和建国60周年国庆大典,对学习本文有一定的帮助。
三、说模式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三段五环式教学模式:
三段:自学——展示——反馈
五环:激情导入——整体感知——品读感悟——拓展应用——反馈总结
设计意图:依据高效课堂的标准,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这个教学模式,其主要是突出教师“教”的指导地位,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四、说设计
出示本节课的知识树。 设计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温故知新,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前置自学部分我安排2各部分:一是复习字词(详见课件);二是通过问题回顾课文:大家想想课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板书: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本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的“典礼仪式”和典礼后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使读者看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因此,(层次清楚)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默读一遍即可)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前置自学,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环节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预设16分钟)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 把目光聚焦到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典礼仪式,感受一下会场的气氛。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3自然段,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重点: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理解“排山倒海”“一齐”)读出自己的感受。
(2)有人指挥吗?这可是不我们班的三十多名学生,也不是我们学校的一千多名学生,而是三十万人哪!(理解人们激动的心情)再读再体会。
2、第七自然段教师引读,师生接读,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生:使全场……。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生:经过…… 引导学生想象:这庄严的宣告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展示)……学生再读这一段,体会情感。
3、讲解阅兵式部分时,可以播放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和国庆60年阅兵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分析13自然段,抓住“不断地”、“不断地”、“喊哑”、“拍麻”等关键词,体会人们的激动心情;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观看两段视频,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使学生知道“国兴我兴”;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用知识强大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让学生知道54门大炮28响所代表的意义,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该段,读出高兴、自豪的心情。
环节二设计意图:通过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以默读、指名读、引读等多种方式的读,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同时,分析课件所出示的重点语句,让孩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伟人的风采,使文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情促悟。
环节三、合作探究,感受人物;(预设10分钟)
从文中找出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如“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结合人民群众的反应(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让学生谈感受,体会人们对毛泽东的拥戴,展现领袖的高大形象,感受伟人的风采。
环节三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场面描写和毛泽东的言行以及人们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伟人的风采,这也是本单元专题学习的目的之一。
环节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预设6分钟)
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通过“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开国大典的盛况,这种写法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也借助这篇课文学到了进行场面描写的好方法,即:点面结合、层次清楚、突出气氛。
(一)练习反馈
1、填空:
① 开国大典是在()年( )月( )日下午( )时举行的。
②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
③ 阅兵式进行了( )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开国大典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二)布置课外作业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处你最感兴趣的场景,如升旗仪式、运动会、开学典礼等。
(三)升华情感 :齐唱国歌 (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环节三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利用作业,让学生初步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齐唱国歌,再次提升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爱国教育。这也是新课标对语文学习中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五、说板书:
六、说资源开发
开发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分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课内主要是依靠文本;课外: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2、积极利用校图书馆的功能,以开阔学生视野,多方面了解毛泽东。
七、说评价
评价标准:
1.小组合作的互助、和谐;
2.展示知识的准确性、创新性;
3.课堂纪律;
4.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方式:
1、教师点评;
2、小组评价;
3、学生自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