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弘文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泰市弘文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14:08:44

文档简介

弘文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字是文明形成的标志,也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苏美尔地区文字的是( )
A. 甲骨文 B. 楔形文字 C. 象形文字 D. 腓尼基字母
2. 世界上农业的发生地如西亚、东亚和美洲等地区均培育了具有特色的农作物。其中,属于西亚培育的是( )
A. 大麦 B. 芋头 C. 水稻 D. 南瓜
3.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 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 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4. 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税收体系。据此推断该国是( )
A. 罗马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波斯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5. 读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社会结构表。由此可以推知,印度( )
社会结构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成分及职责 宗教祭祀 统治和保卫国家 普通劳动者 服务于前三种 不可接触者
A. 佛教对种姓制度推波助澜 B. 当时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 在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6. 《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中“重要的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 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 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C. 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 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7. 阿兹特克文明有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而且他们的生计活动富有创造力,利用浮动园地和水利设施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效能,但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据此可知阿兹特克文明( )
A. 依然处于原始社会 B. 文明演进动力不足
C. 无法建立中心城市 D. 尚未进入国家阶段
8.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达格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 鼓励长途贩运活动 B. 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
C. 开辟了亚欧新商路 D. 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
9.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 特许经营权 B. 法庭审理权 C. 城市自治权 D. 信仰平等权
10. 下列两则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史料一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
史料二 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
A. 王权强化 B. 法律革新 C. 宗教改革 D. 国家统一
11. 15世纪末开始,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掀起了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热潮。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 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 扩大殖民地的要求 D. 为了对外传播天主教
12.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那时西欧向外猛冲的推动力是无可匹敌的——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论述的是
A.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B. 宗教改革的意义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殖民扩张的影响
13.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B. 荷兰发达的航运业格局
C.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14. 14世纪以来,欧洲发现了“人”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
A.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15. 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为教皇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图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
A. 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 B. 宗教改革导致精神生活困扰
C. 教会资助推动人文主义发展 D. 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16. 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恐惧来维持的,在这个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一切人都视同草芥;同时他不要任何法律,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这说明了孟德斯鸠( )
A. 主张人民主权 B. 主张暴力革命 C. 力推民主共和 D. 反对君主专制
17. 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1784年,巴黎以拥有18座图书馆名列榜首,在法国有20多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公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这些图书机构
A.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 B. 推动了启蒙思想产生
C. 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D. 促进了理性思想传播
18. 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19. 下面是某学者对近代某部法律文献做的一些评价。这部法律文献( )
1.改变了邦联时期国家机器软弱无力的状况 2.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 3.没有规定具体的选举法 4.带有明显种族歧视色彩
A.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 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 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D. 避免了美国政治中绝对权力的出现
20. 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上述材料强调了拿破仑
A. 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 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C. 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 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21. 法国历史学家加拉布隆曾对1200个18世纪巴黎家庭的藏书进行了分析,发现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著作却很罕见,直到1770——1780年代仍是如此。作者意在说明( )
A. 启蒙思想传播范围有限 B. 巴黎人民文化生活丰富
C. 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大革命 D. 社会文化的发展取决于经济水平
22.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A. 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 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 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 追求现世的成功
23. 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 )
A. 倡导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 形成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
C. 痛斥教廷兜售赎罪券行为 D. 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24.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具有丰富的处理军事事务经验的托尔为国防部长,民主党占据多数的参议院对此加以否决。虽经布什多方做工作,终未挽回。参议院此举
A. 捍卫了宪法赋予的职权 B. 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C. 反映了政党间斗争激烈 D. 体现了权力中心在国会
25.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英国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转交给内阁。由此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B. 内阁是最高权力机构
C. 议会对内阁负责 D.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26. 到1848年,英国已经有75条铁路通车,每年运送2500万乘客。全国各大城市和人口比较稠密地区之间都有列车通车,东部和西部海岸铁路线也都相继建成。由此可推知,英国工业革命( )
A. 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B. 实现了区域平衡发展
C. 使交通运输业成为主导产业 D. 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27. “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声……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中的“他”领导的运动发生在( )
A. 海地 B. 埃及 C. 印度 D. 印度尼西亚
28. “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 引发了苏俄的政治危机
B.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C. 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 创造了苏联经济腾飞奇迹
29.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中这样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 德国吞并奥地利 B. 《慕尼黑协定》签订
C. 德国突袭波兰 D.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0. 自由欧洲电台是一家由美国国会出资建立的广播和通讯电台组织,它分别在纽约与慕尼黑设立了总部。1950年五一节试播.其广播员大多数选自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流亡人员,这些人在电台里号召东欧国家的人民向自己的政府提出自由、民主、独立的要求。这表明( )
A. 电台广播加剧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 美国和苏联展开激烈的争霸斗争
C. 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美国文化的影响力
D. 美国政府借助现代传媒宣传冷战
31 .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近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行动坚决、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独立和自由的人,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理论,才能使得启蒙运动贯穿数百年,席卷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摘编自徐辉《浅析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
材料二 英、美、法政体是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了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只是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才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实现形式。英、美、法三国普遍形成了相互竞争但又争而不破的两党或多党制,它们认为对不同权力机构的掌控和彼此制衡才是民主制度能够实现权力制衡的关键所在。德、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在政体上却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康晓《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启蒙运动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德日与英美法近代政体存在差异的因素。
33.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弘文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答案
1-5:BABCD
6-10:DBACA
11-15:BAACA
16-20:DDDDC
21-25:ACDAA
26-30:DCBBD
31.【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观点:欧洲的中世纪时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阐释:城市:城市自治权的萌发、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大学的发展社会结构:市民阶级壮大;政治势力:专制王权的强大时代: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32.【答案】(1)评价:弘扬了理性主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了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具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2)因素:资产阶级的力量;国际环境;传统文化;国家的历史文化环境。
33.答案】(1)史实:迪亚士开辟了通往好望角的航线;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
(2)特点: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3)原因:交通及通讯方式的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各国的国际合作意识的加强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