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原创题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曹操东临碣石观看沧海,看“水何dàn dàn,山岛sǒng zhì”,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在柳絮落尽、杜鹃啼叫的季节,李白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王湾行舟于绿水之中,只见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夕阳西下,飘零天涯的游子面对着苍凉xiāo sè的深秋暮色内心凄楚悲怆,思乡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碣石( ) dàn dàn( ) sǒng zhì( )
啼叫( ) 涨满( ) xiāo sè(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山岛竦峙(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5)杨花落尽子规啼( )
(6)我寄愁心与明月( )
(7)次北固山下( )
(8)乡书何处达( )
(9)枯藤老树昏鸦( )
(10)断肠人在天涯( )
3.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六句,皆为观海所见。
B.《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为“停宿”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五言绝句融写景、叙事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5. 默写。
观沧海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2)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水何澹澹, ”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闻道龙标过五溪。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3)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发人之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随君直到夜郎西”,就是将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
次北固山下
(1) ,行舟绿水前。
(2)乡书何处达 。
(3)[2021衡阳中考]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天净沙·秋思
(1)夕阳西下, 。
(2)曲是元代出现的新兴诗歌体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 , ”两句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之情。
6.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曹操,字__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是其诗《_____________》的第一章。
(2)李白,字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____”。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王湾,____代诗人。
(4)马致远,号____,____(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
二、课内阅读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统领全诗写景的一个字是 。作者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再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6. 组员征集对诗句画面的精彩描述。喜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同学提交了下列文案,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暮春三月,漂泊无依的杨花已然落尽,庭院中只剩下一片暗绿。
B.枝头的杜鹃如泣如诉地哀鸣,那凄凄切切的声音让人痛彻心扉。
C.窗外是随风飘舞的落花,即将分离的朋友举杯对饮,互道珍重。
D.明月照亮夜空,清风似在低语,是谁凝望着天际,倾诉着思念。
(三)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8.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下列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三、课外阅读
(一)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从诗文中你感受到这场雨是一场怎样的雨(时间、大小等)?
2.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一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4. 《观沧海》一诗写景雄浑。“澹澹”一词形容 ,与“洪波涌起”一句呼应,展现出大海磅礴的气势。面对此壮景,曹操产生 的雄奇想象,表达了 的理想抱负。
5. 依据诗词内容,在语段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浪淘沙·北戴河》创作于1954年,此时新中国国力增强。毛泽东主席怀古思今,一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更是充满 。两位伟人的思想跨越时空,撞击于山海间,壮哉!
A.风云变幻的沧桑感和再造天地的自豪感
B.对肃杀景象的悲叹和对物是人非的伤感
C.苍茫天地间难以找到出路的迷惘和困惑
D.对曹操想挥鞭征伐却不得的遗憾和惋惜
答案
一、1、1.jié 澹澹 竦峙 tí zhǎng 萧瑟
2、(1)到达,登上 (2)多么 (3)耸立 (4)降职 (5)柳絮 (6)给
(7)停宿 (8)书信,信件 (9)黄昏 (10)形容悲伤到极点
3.C 4.C
5.观沧海 (1)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山岛竦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次北固山下 (1)客路青山外 (2)归雁洛阳边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天净沙·秋思 (1)断肠人在天涯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1)孟德 东汉末 《龟虽寿》 《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
(2)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诗仙
(3)唐代
(4)东篱 元代 曲牌名 题目
二、1、观 树木百草 2、C 3、一阵秋风飒飒吹来,林木簌簌作响,海面上涌起了巨大的波涛,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4.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容纳星汉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包容万物的豁达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5.C
6. C
7.A
8.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9.B
10.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三、1这是夏季久旱后下的一场雨量极大的暴雨。
2.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3.“顿”表明这场雨来得及时,立刻缓解了旱情;“定”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粮食的丰收充满了信心。这两个字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4. 水波荡漾 大海吞吐日月 统一全国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