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28 10: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了“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当人们把原始的林地、荒地开垦成耕地或者其他,土地的退化就开始了。
现在,“北大仓”面临的尴尬就是其所能骄傲与自豪
的黑土地已越来越少。黑土地如果再如此流失下去,东北这个今日中国的“北大仓”,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不可扭转的“北大荒”。这时的“荒”,不再是指50年前的杂草丛生,而是土地不能再生、粮食不复存在。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213456789101617111815131214 活动:判断下列编号代表的山脉?(五)温度带:1、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2、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⑵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⑶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800㎜等降水量线400㎜等降水量线200㎜等降水量线①湿润地区②半湿润区③半干旱区④干旱地区思考:①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分布
原因是____________黑龙江西北也有湿润区
原因是 __________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影响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800㎜200㎜400㎜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地区(三)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问②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400毫米等降水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①②③④⑤⑥1.简述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复种指数不同。反映了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3.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的因素?探究一2、3、探究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1.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自然条件在地域上的分布,东北地区形成哪三大农业区?各区域的主要作物及产区分布有何特点?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是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1、回顾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
自然背景和自然条件人口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交通条件(二)社会经济条件东北矿产丰富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制造大连化工长春汽车工业大庆石化部门齐全体系完整工 业发 展(二)社会经济条件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根据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你认为应如何布局农、林、牧业?请分析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实行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农场机械化生产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耕作业林业畜牧业玉米产量在东北粮食中的比重变化图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粮食作物结构变化副食品基地涌现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大豆水稻小麦东北商品粮基地分布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案例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2、东北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东北平原作物一年一熟
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
春旱、秋涝、低温冷寒等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普遍低且不稳定。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
(2)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2.与我国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的劣势,但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劣势:热量不足,作物品种少,一年一熟;冬季长而寒冷,牲畜缺少饲料。
优势:冬季休耕利于土壤积肥;春季积雪融化,缓解春旱,利于春播。1.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于( )
A.宜农荒地多
B.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C.水热条件优越
D.人均耕地全国最高且土壤肥沃 2、下列关于东北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高峻,坡度陡峭 
B.平原破碎,地块小
C.山环水绕,地貌格局呈半环状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体验成功 DC3、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
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
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D4、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
是( )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
针叶林
C、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D、土壤:黑土、黑钙土A检测题:5、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
“北大荒”垦荒,这说明( )
A、东北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本区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与更新B6、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
区北部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C、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两年三熟作物的需求
D、东北地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黑土肥力降低森林覆盖率降低洪涝灾害湿地破坏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黑土肥力降低湿地破坏洪涝灾害森林覆盖率降低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为什么林区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要发展特色农林产品?四.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东北农业
可持续发展四.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三江平原的沼泽地试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简述湿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渡开发沼泽对环境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中国的生态农业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复合生态模式案例研究指出该模式出产的农、副产品有哪些?
这种经营方式对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好处?中国的生态农业辽宁丹东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案例研究用箭头表示图中各部分的关系。
简要分析该模式是如何达到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的?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 )
A.逐渐变慢 B.逐渐加快
C.变化不明显 D.无法判断
考查内容:分析说明区域环境问题。
认知层次:Ⅲ
难易程度:易表1为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70—72题。对表格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把握考试要求,注重能力培养2.表中显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考查内容:分析说明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认知层次:Ⅲ 难易程度:易
3.为了控制强沙尘暴次数增多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C.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考查内容:说出区域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认知层次:Ⅰ 难易程度:中把握考试要求,注重能力培养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78—79题。
4.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查内容:分析湿地的开发利用。
认知层次:Ⅲ 难易程度:易
5.目前国家已下令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
A.粮食大量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考查内容:说出湿地综合利用保护措施。
认知层次:Ⅰ 难易程度:易把握考试要求,注重能力培养知识窗:东北地区的湿地湿地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
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能向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等,另外,湿地还是鹤类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
目前,湿地正成为国际环保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湿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兴凯湖等,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