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17: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修昔底德陷阱与丛林法则魔咒
2009年,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哈里 帕奇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导入新课
探索与争鸣:人类如何理性的认识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
战后国际格局是列强重新支配世界的结果
战场:血溅尸飞
和会:唇枪剑影
1618-1648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99-1815 拿破仑战争 维也纳体系
??? ??? ???
循环
——平衡与失衡,人类何以会走上战争?
平衡——失衡
战争——秩序
第14课 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重点难点】一战爆发的背景与战后国际新秩序
讲授新课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SarajevoAssassination)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6月28日,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即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1914年6月28日,是萨拉热窝一个阳光明媚的的星期日,奥匈帝国的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所吞并,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战争开始了。
任务1: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溯源一战爆发的原因。
殖民地位次:英1法2德4美5
世界霸权:英德剑拔弩张
西欧霸主:法德零和博弈
巴 尔 干:德俄奥塞角逐
三大矛盾焦点
永恒的国家利益与暂时的集团组合
同盟国
协约国
列强彼此底线威胁
集团相互秣马厉兵
极端民族主义狂热
看似偶然的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战争爆发原因归纳总结
1.19C末20C初,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且掀起了
瓜分世界的狂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且为战争提供了技术基础;
3.英德矛盾的尖锐与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
任务2: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梳理一战中的重大战例
并分析其相应的历史影响
解密战争进程
时间 1914.7-1918.11
战线与交战双方 西线 英法—德
东线 俄—德奥
南线 俄—奥
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日本占领山东半岛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败
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特征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进行速决战,各个击破(6周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
惨痛的战例回首与反思!?……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英军一天阵亡六万人,称之为“索姆河地狱”。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
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清单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同盟国4国,协约国27国)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
参战人员 7350多万人
伤亡人员 3000多万人(亡900万,伤2000多万,残350万人,另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其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人类付诸战争的惨痛代价
思考1: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分析一战的性质
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
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
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
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
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
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
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
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
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界。”。
一场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利益的非正义战争
思考2: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分析一战的影响
材料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
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
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
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
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
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
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
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材料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
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2)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与解放运动;
(4)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5)一战后反战和平主义运动日益高涨;
(6)战争客观上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7)战争也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巴黎和会(1919)华盛顿会议(1921-1922)
重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九国公约》等
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1920年)
人类的进步:大搏杀后的世界新秩序-承认列强相对实力变化-国联适应了世界整体化-20年的相对平稳。
世界的隐忧:强权政治、国家私欲、意识形态下的新矛盾凸显。国联缺乏有效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号召,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冠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身上剥下来。
——-托冯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
思考3: 结合导学案及教材,分析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建
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
⑵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
主要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⑶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原因:“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
(导致民族运动高涨)
⑷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原因: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提供条件)
⑸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仇视苏联)
问题1: 结如何理解凡尔赛体系下的诸多不稳定性?
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福熙在和约签订后说:“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战。”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1921.德国漫画.英法意美日贪婪地吞噬德国的内脏
军国主义阴灵
民族复仇主义
平衡与失衡:人类何以会走向战争?
传导与烈战:裹挟与被裹挟的世界!
建构与解构:战争走向战争的怪圈!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苛刻
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国联之争(美国与英法的矛盾) 赔款问题(各国之间分赃矛盾)
亚太利益(日本与英美的矛盾) 对德处置(法国与英美的矛盾)
该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战后新秩序,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对世界的重新划分
积极:
(1)改变了传统欧洲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洲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美、日崛起,苏俄日益强大。
局限:没有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为新的冲突埋下隐患:
(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3)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为了维护殖民统治采取的措施,导致民族运动高涨;(4)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5)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
材料:“《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
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德国国内反映
一军人:“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凡尔赛和约》侮辱
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一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
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一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约毁灭了
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华盛顿会议与亚太新秩序的确立
背景:巴黎和会只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 矛盾激化。1.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加强在远东的争夺;2.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英国的支持(1902年英日鉴定同盟条约)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占据了优势;3.战后英国也加强对远东太平地区的争夺。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 焦点。因此,在亚太地区,美日矛盾美英矛盾和英日矛盾逐渐加剧。英美日三国太平洋上掀起海军军备竞赛
《四国条约》: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以体面的方式埋葬英
日同盟,扫除了 美国在 远东太平洋地区争霸的 障碍。削弱了日本。
《五国条约》规定英、美、日、 法、意五国主力舰比例为:5:5:3:1.75:1.175;这
是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他使美国获得与英国相等的海军军备权利。日本海军力
量的 发展 受到限制。
《九国公约》主要确立美国主张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排挤英、日加强对华扩张准备了有力条件。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平衡与失衡:人类何以会走向战争? 传导与烈战:裹挟与被裹挟的世界!
建构与缺失:战争走向战争的怪圈!
帝国主义列强与
殖民地半殖民地
冲突
冲突
西方资本主义与
新生苏维埃政权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尚不能自立的殖民地)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全体一致”原则,形同虚设
操纵世界和委任统治的工具
对一战的反思
2009年,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哈里 帕奇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
“凡尔登绞肉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课主旨内容概述
这是一个动荡、分化和重组的年代,战争与世界革命和世界重组,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世界的特征。列强明争暗斗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在摧毁原有世界秩序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争引起俄国十月革命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然而,战争之殇并没完全稀释矛盾和仇恨,国际联盟机制性缺失只能维系暂时和平。面对法西斯的猖獗和局部战争威胁,大国间彼此猜忌、绥靖放任致使人类再次蒙受战争灾难。在反人类的暴行和全人类的命运面临拷问的时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赢得了正义的胜利。硝烟未尽,大国间构建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基础。
本课课后作业设计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查找资料,了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的动机及“十四点原则”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