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川教版2019)
信息的采集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的来源,包括事物本身、他人和媒体。
2. 了解不同信息来源采集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采访和搜索等。
3. 理解不同信息来源采集所获得信息的特征,包括可靠性、客观性和时效性等。
4. 探讨不同信息来源所对应的信息采集工具,如实地考察工具、采访设备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重点介绍三种不同的信息来源,即事物本身、他人和媒体,并通过举例子详细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重点培养学生在获取和评估信息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时效性等方面。
难点:
1. 区分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本身、他人和媒体等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信息获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评估信息来源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利用媒体获取信息时要注意媒体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教学策略:
1. 举例说明: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案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共同探讨不同信息来源的优缺点,并通过互相分享观点和经验来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针对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安排和策略选择,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信息来源的概念,并培养他们在信息获取和评估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游戏:信息来去如风(如愿树)。
- 将一棵树和一些叶子的图像展示给学生。
- 解释游戏规则:学生们需要在十秒钟内尽可能多地写下树上和叶子上的信息来源。
- 开始游戏,设置一个计时器为十秒钟,学生尽力写下他们能想到的信息来源。
- 结束后,通过讨论来确定学生们写下的信息来源,并提出其他可能的来源。
故事分享:猜猜我是谁?
- 讲述一个故事,可以是一个亲身经历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突出强调故事背后的信息来源。
-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提问学生哪些信息来源可能被使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故事分享方式引入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不同信息来源和采集方法的多样性。
2. 信息来源的介绍(10分钟):
- 将信息来源分为三类,分别是:
1. 事物本身:
- 事物本身指的是通过我们直接观察和感知来获取信息的来源。
- 举例说明:
- 通过观察天空的云彩、阳光的强度等来获取天气预报的信息。
- 通过观察食物的颜色、气味和口感来判断其是否新鲜。
- 通过观察星星的位置和亮度来了解夜空中的星座。
2. 他人:
- 他人指的是通过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来获取信息的来源。
- 举例说明:
- 采访专家: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取他们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 同学间合作:通过与同学合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互相学习和获取信息。
- 参观学术研讨会:参加学术研讨会,倾听专家讲座以及与其他参会者交流,获取前沿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3. 媒体:
- 媒体指的是利用各种媒体渠道来获取信息的来源。
- 举例说明:
- 图书馆调查:通过阅读书籍、参考资料和学术期刊等,获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 互联网搜索:利用搜索引擎查询特定主题,获取丰富的在线信息资源。
- 新闻报道:通过阅读报纸、观看新闻节目,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和社会动态。
通过举例子详细说明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概念,同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 提示学生关于各类信息来源的例子,并讨论每种来源的特点。
3. 信息来源的采集方法(15分钟):
- 针对不同信息来源,介绍常用的采集方法:
- 事物本身:直接观察、实地考察、物理实验等。
- 他人:采访、访问专家、参观学术研讨会等。
- 媒体:图书馆调查、互联网搜索、阅读报纸杂志等。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讨论并分享他们在不同信息来源下,可以采用的信息采集方法。
4. 信息来源的特征(10分钟):
- 指导讨论:根据不同信息来源,讨论采集到的信息特征,如可靠性、客观性、时效性等。
- 提供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各类信息来源所采集信息的特点,例如专业书籍信息更可靠、他人意见可能带有主观性等。
信息来源的特征(10分钟):
1. 事物本身的信息特征:
a. 可靠性:事物本身提供的信息通常较为可靠,因为我们通过直接观察和感知来获得。
b. 客观性:事物本身的信息通常是客观的,因为它们是根据真实的存在和现象得出的。
c. 时效性:事物本身的信息具有实时性,因为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目前的状况。
2. 他人的信息特征:
a. 可靠性:他人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们可能受到个人观点、偏见或不完全的影响。
b. 主观性:他人的信息可能带有主观色彩,因为它们是基于他们的经验、观点和态度。
c. 时效性:他人提供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因为它们代表个体眼中的看法,并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 媒体的信息特征:
a. 可靠性:媒体提供的信息具有可靠性的差异,因为它们可能受到记者的素质、编辑的选择和新闻机构的立场等影响。
b. 客观性:媒体的信息可以是客观的,但也可能存在主观色彩和偏见。
c. 时效性:媒体提供的信息通常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因为它们可以迅速报道新闻和事件。
通过对不同信息来源的特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提醒学生在获取信息时需要批判地思考和评估不同来源的信息特性,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5. 不同信息来源的采集工具(10分钟):
- 介绍不同信息来源所对应的信息采集工具,如:
- 事物本身:照相机、测量仪器、实验设备等。
- 他人:录音设备、摄像机、采访笔记本等。
- 媒体:电脑、移动设备、网络搜索工具等。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信息来源所需的采集工具及其作用。
6. 总结(5分钟):
-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信息来源的分类、采集方法、特征和采集工具等。
选择题:
1. 以下哪种信息来源属于"媒体"?
a. 直接观察事物本身
b. 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取信息
c. 通过阅读报纸了解时事新闻
d. 参观学术研讨会
答案:c. 通过阅读报纸了解时事新闻
2. 下列哪种信息来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a. 事物本身
b. 他人
c. 媒体
答案:a. 事物本身
3. 从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属于以下哪种信息来源:
a. 事物本身
b. 他人
c. 媒体
答案:c. 媒体
-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进行信息采集时要谨慎和批判,并选择可靠和多方面的信息来源及采集工具。
作业建议: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问题,设计并使用适当的信息采集工具,采集相关信息。要求他们在报告中总结所收集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