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川教版2019)
信息的需求与来源
----------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2. 分析信息需求的过程,学会确定信息的来源。
3. 学会使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使用展示一段有趣的大熊猫视频或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 提问:你喜欢大熊猫吗?你认为大熊猫是怎样生活的?
- 引导学生思考大熊猫的研究问题,例如:
- 为什么大熊猫吃竹子?它们在哪里能够找到足够的竹子?
- 大熊猫的繁殖过程有趣吗?它们是如何生育后代的?
通过展示有趣的大熊猫视频或照片,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并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大熊猫相关的研究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投入并享受信息需求分析的过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
- 解释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能够回答某个问题或者解决某个疑惑。
- 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大熊猫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为什么这些信息对我们有用?
3. 信息需求分析(15分钟)
-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列出至少5个研究大熊猫的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获取信息?提供以下问题作为参考:
1) 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在哪里?
2) 大熊猫的饮食习性和食物来源是什么?
3) 大熊猫的繁殖习性和繁殖周期是怎样的?
4) 大熊猫的身体特征和习性有哪些?
5)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是怎样的?
- 要求学生列出各自问题对应的信息需求,并进一步细化:
1) 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类型等。
2) 饮食习性和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性特点、采食习惯等。
3) 繁殖习性和繁殖周期:交配季节、妊娠期、产仔数量等。
4) 身体特征和习性:体型大小、毛色、活动模式等。
5) 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濒危程度、保护区划设、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的影响等。
4. 信息来源的确定(15分钟)
- 列出常见的信息来源,如图书馆、互联网、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
- 和学生一起分析,哪些信息来源可能适合获取与研究大熊猫相关的信息,举例说明如下:
1) 图书馆:学生可以去图书馆寻找大熊猫的相关图书、期刊和报纸等。
2) 互联网: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在可信的网站上查询与大熊猫相关的资料和科研成果。
3) 专家访谈:学生可以尝试联系大熊猫专家,进行专访或咨询,获取专业意见和知识。
4) 实地调查:学生可以参观大熊猫保护中心或自然保护区,直接观察和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和可靠性,例如:
- 图书馆提供的资料多是经过专业审核和整理的,可靠性较高;
- 互联网上的信息源头广泛,但需要注意筛选可靠和权威的来源;
- 专家访谈可以获取专业意见,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 实地调查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但需要时间和物力的支持。
通过列举常见的信息来源并指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来源的特点和可靠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他们研究大熊猫问题的信息来源,并在信息获取过程中注重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好的,以下是三个适合本节课的选择题:
1. 在进行大熊猫研究时,以下哪个信息来源是可以提供专业意见和知识的?
A) 图书馆
B) 互联网
C) 专家访谈
D) 实地调查
2. 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大熊猫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哪个因素?
A) 网站的外观设计
B) 网站的访问速度
C) 网站的可信度和来源权威性
D) 网站的社交媒体推广情况
3. 进行实地调查是一种获取大熊猫相关信息的方法,下列哪项是实地调查的好处?
A) 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亲身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B) 可以节省时间和物力成本
C)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调查
D) 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请根据你的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2- 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研究问题(教师可以制定一个问题),确定信息来源,并在下节课前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