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折散(chāi) 嫩芽(nèng)
B.散步(sān) 蹲下(dūn) 熬过(áo)
C.委屈(wěi) 桑树(sāng) 毕竞(jìng)
D.信服(fú) 水泡(pào) 和气(hé)
2. 下列各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 ( )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她不禁感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D.苦日子总算熬出了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__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2)他们两人意见________很大,一直争执不休。
(3)我们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_______,尽展其长。
(4)妈妈既要工作,又要顾家,但她总能想出________的办法。
A.度 分别 各行其是 一箭双雕
B.熬 分歧 各行其道 面面俱到
C.熬 分歧 各得其所 两全其美
D.活 分别 各得其所 两全其美
4. 下面五个句子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课文《散步》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
①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
②内容好像比较浅
③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④但仔细品味
⑤滋润着家人的心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②④①⑤③ D.①③⑤④②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以“羲和”命名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B.“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时的发言,成为他潜心科研、毕生报国的真实写照。
C.一群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开启了一年多的漫长旅程。它们一路穿森林啊、跨红河啊、越农田啊,受到海内外关注。
D.益智类节目《国学小名士》,不仅有典籍故事,还刻画出孟子善辩的鲜明特点,营造代入感;不仅引用经典,还阐释为人处世的道理,体现时代特点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远航同学学习刻苦,乐于助人,尊敬师长,被学校评为“美德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8.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B.本文的景物描写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并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9.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二、课内阅读
阅读《散步》,回答问题。
10.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分歧?“我”怎么解决的?
11.第6段对“我”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2.品味细节,按要求答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
(2)(教材变式题)“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3.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后生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②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 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④那年孩子才两岁,一直领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活对她是小菜一碟。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
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⑤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⑥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开国大典后扫盲时上了几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兴趣,孩子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爱》等小说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⑦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上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
⑧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走着走着,便会慢慢靠拢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
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得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只好耐心倾听,不敢打扰,从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⑨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会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娘儿俩的散步背影呢!
⑩在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我兴冲冲地看望母亲,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她听后自然高兴。娘儿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这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4. 请以“散步”为线索,将文中“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四件事补充完整。
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 →“我”接母亲来照看孩子, →母亲刚退休的那几年,“我”回家看望父母, →“我”的书获奖后,回家看望母亲,
15. 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情感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为【A】【B】两处语句各写一则批注。
【A】处批注:
【B】处批注:
16. 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都讲述了“陪母亲散步”的事情,请从主题和选材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 一碗鸡蛋茶
焦学龙
在我的少年时代里,清晨是鸡蛋茶香味的。半梦半醒间,窸窸窣窣的响动传来,是母亲起床。透过半透明的窗纸向外看,东边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为祖母冲一碗鸡蛋茶,是几十年来母亲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做饭用的是灶台,燃的是柴草,烧的是大锅。每天清晨,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她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锅里添几舀水,坐在灶膛边的老木头墩子上,拿起火柴,“嗤”地一擦,火苗划破黑暗,在清晨凛冽的空气里跳动几下,整个世界仿佛就在那一刹那苏醒过来。
等水开的当儿,母亲起身净手,从红泥罐里取个鸡蛋,在锅沿轻磕一下,单手打入瓷碗中。母亲用筷子飞快地把蛋打散,几勺沸水入碗,蛋液霎时变成絮状,旋转开花,蛋香四溢,再撒上几颗盐粒,滴上几滴香油,馥郁的香味就是这样,闹钟一般唤醒沉睡的我们,数十年如一日。
许多年后,细数有关母亲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灶台边的她。像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母亲没受过系统教育,一辈子没走出过山村,身上总浸满烟火气,总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流走。然而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柴米油盐,细水长流,日复一日的琐碎总要一件一件处理好,哪怕只是冲沏一碗平常的鸡蛋茶。
母亲冲鸡蛋茶时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温柔,那么虔诚。这种简单的食物,是那个年代母亲能够给予我祖母的最丰富的营养,最真挚的敬意,最朴实的孝心。
母亲小心翼翼地端着大瓷碗,送到堂屋里。祖母刚好起床。母亲轻轻地把大瓷碗放在祖母跟前,满面含笑地招呼祖母:“娘,冲好鸡蛋茶了,快趁热喝吧!”
“真香啊!”祖母笑着应答母亲。老人端起大瓷碗递到嘴边,一口一口地抿着。我常常闻得口水直流。祖母把我叫到身边,让我跟着一起喝。那时候家里本来就过得捉襟见肘,鸡蛋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食物,我们这种小孩子大多是无福享用的。母亲暗地冲我使个眼色。我意会,不再喝祖母的鸡蛋茶。
祖母与母亲,虽是婆媳,却情同母女。祖母六十九岁那年开始生病,母亲除了农活和家务琐事,肩上又多了一道重担。她肯吃苦,又不抱怨,几十年如一日地伺候祖母。母亲的孝心,左邻右舍看在眼里,都因此格外敬我母亲三分。祖母到了晚年,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完全没有行将就木的衰朽感。我常想,这与每天雷打不动的一碗热热乎乎、香气四溢的鸡蛋茶,一定有着很大的关系吧。
祖母是八十七岁高龄时去世的。祖母去世前一天,母亲还给老人家沏了一碗她一生最爱喝的鸡蛋茶。
印象中,母亲吃穿用度上对自己苛刻到极致。物资贫乏的年代,大人们习惯了把欲望降到最低,勒紧裤腰带过活。但凡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考虑老人,再想到小孩子,总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
我年少时经常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这个小村子,挣钱让母亲吃好的,不必再为一枚小小的鸡蛋斤斤计较。母亲过去常教育我们,吃饭留三分饥,穿衣留三分寒,这三分的饥和寒,便是家底,往后再遇到难挨的日子,也不至于承受不住。而侍奉老人,一定要拿出万分真心来——“百善孝为先,谁没有老的一天呢?”这些朴素的道理,贯穿了她的一生,也贯穿了我的成长。
如今,祖母早已去世,母亲也离开我整整一周年了。每当忆起母亲,常深深心痛,亦时感温情。我的心中也一直留有母亲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那一碗馥郁的鸡蛋茶的香气,那一颗真诚朴素的孝心,一直是我心里的温暖一隅,每每想起,仍有垂头泪涌的冲动。
(有删减)
17.结合语境,说说“这些朴素的道理,贯穿了她的一生,也贯穿了我的成长”中“这些朴素的道理”指的是哪些道理。
18.阅读第五段,结合全文主旨,说说你对“母亲”每天冲鸡蛋茶深层含义的理解。
19.选文主要写母亲,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篇幅写祖母?
选文写祖母的病、写祖母的高寿等,衬托了母亲的能干和对祖母的孝敬。
20.文章以“一碗鸡蛋茶”作为题目,请简要分析其含义。
答案
1、D 2.B 3.C 4.C 5.D 6.C 7.A 8.C 9.(1).记叙 (2)描写 (3)议论
10.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照顾母亲,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宠爱孙子,让着孙子,要走小路。最后,“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11. 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12、(1)“熬”字不仅表现出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2)景物描写,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13. 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14. “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 陪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索然无味 陪母亲散步,讲小说,唠家常 母亲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
15. 】【A】处批注示例: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叙述“我”与母亲的对话,写出了“我”的细心与自私。
【B】处批注示例1: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相比算不了什么,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示例2:语言平实,将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16. 主题上:本文侧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莫怀戚的《散步》侧重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选材上:本文选取不同时段陪母亲散步的情景;莫怀戚的《散步》则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散步场景。
17、①吃饭留三分饥,穿衣留三分寒,这三分的饥和寒,便是家底,往后再遇到难挨的日子,也不至于承受不住。②要拿出万分真心侍奉、孝敬老人(1分)。③百善孝为先,谁没有老的一天呢?
18、①吃饭留三分饥,穿衣留三分寒,这三分的饥和寒,便是家底,往后再遇到难挨的日子,也不至于承受不住。②要拿出万分真心侍奉、孝敬老人。③百善孝为先,谁没有老的一天呢?
19. 选文写祖母的病、写祖母的高寿等,衬托了母亲的能干和对祖母的孝敬
20.“一碗鸡蛋茶”松软细嫩、香味馥郁,是物质匮乏的年月里为数不多的珍馐。母亲自己缩衣节食,却每日为祖母冲上一碗热乎乎的鸡蛋茶。这一碗碗鸡蛋茶,象征着母亲对祖母的关爱与孝心,体现了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的真诚善良、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