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车尼创立佛教。“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部分讲述了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包括以哈拉帕和黑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建立的双隶制小国、孔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后的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一文化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孔雀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的大帝匡,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印度逐渐形成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本质是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佛教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素主统治、麻痹人民的一面。
学情分析 从认知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事件需要拳握的其本要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读图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从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看,学生通过对九年级上册内容的学习,已经能够清楚的了解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本课内容涉及佛教创立,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但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人民有很大的麻痹作用。种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这需要结合当时印度社会背景讲解。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古代印度的地温范围,佛教的诞生及对外传播的时间。 【史料实证】观察教材第10页原亨佐·达罗遗址,体会古代印度早期文明。观察教材第13页释迎牟尼伙像,认识佛教在古印度社会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释】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此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家国情怀】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等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教学 重点 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佛教产生的背景及传播方向。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播放视频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衰落》。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自主学习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P10-14,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2.古印度种姓制度; 3.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三、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根据《古代印度示意图》识别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一大河流域。该河的源流概况如何 小结: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2.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绘制时间轴的方式(见课件)将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出来。 (2)在时间轴上着重标注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并列举史实例证其鼎盛。 小结: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例证: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古代印度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识读图片回答出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小结:“阿拉伯数字”。 探究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1.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从等级名称、人员构成和职责义务等方面列表归纳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小结: 2.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高级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级种姓的人手中接受任何食物和饮料,而作为高级种姓婆罗门所享用的食物,其他种姓的人都可以吃;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材料二:《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辱骂前三种姓,就割去舌头。婆罗门侮辱首陀罗将被处以罚款;出身低贱者无论用哪个肢体击打出身高贵者,该肢体就将被切断。首陀罗对婆罗门提出意见,就把滚油灌入耳中和口中;首陀罗与高种姓者同坐一桌,要在臀部烙印。 小结: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种姓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协调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是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的,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小结:有利于维持印度统治及社会安定;随着印度社会发展,造成种族隔离,下层群众备受歧视,激化社会矛盾,延缓社会进步。 探究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观看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指出佛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 小结: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指出佛教的主要思想主张。 材料:佛陀的教义和婆罗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张“众生平等”……佛教认为神比人有大得多的神通,但是神作为众生之一种也不能免除轮回之苦。神还必须从佛陀教义的启示中求得最终解脱,祭神求福就完全是荒唐的事了。佛陀又驳斥婆罗门教的不同种姓从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产生的神话。……佛陀还说明,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于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而不是自然如此的。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小结: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观察佛教传播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内容,指出佛教对外传播的时间、对外传播的国家,绘制传播路线示意图。 4.观看图片,理解佛教对外传播的影响,知道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和世界古代著名佛寺。 5.拓展延伸
要点 梳理
随堂训练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C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3.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4.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教学 反思 通过对古代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扶持。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