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2.D3.D4.A5.B6.C7.A8.C9.B10.A11.D12.C13.B14.C15.D16.C
17.A18.B19.D20.D21.B22.A23.A24.B25.C
26.(1)春节前:社会传统文化因素;春节后:经济因素。(4分)
(2)1949一1986期间人口迁移主要流向:为有组织的人口迁移,主要从城市迁往乡村,边軀,支援生产建设。(2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迁移以自发为主,主要流向:内地流向沿海:农村流向城市;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
(2分)
(3)对于迁人区: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加大社会治安治理难度等问题。(2分)对于迁出区:造成劳动力
流失:加大了与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等。(2分)
27.(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积增加:城区主要向沿海方向扩展。(4分)
(2)发展中国家(2分)特点: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发展速度快。(2分)
(3)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促进城乡全面发展;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有效提高土地等资源
的利用效率等。(4分)
28.(1)地形土壤政策交通运输市场(5分)
(2)E(2分)
(3)地形气候土壤(6分)
29.(1)沙漠广布,沙尘天气多;深居内陆,气温日变化较剧烈:穿越高大的阿尔金山,地质复杂,隧道较长:经过
青藏高原高寒区,缺氧严重,冻土广布等。(3分)
(2)完善中国西部铁路网,开辟新疆资源与内地工业品交易的大通道: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推动沿线地区经
济发展;缩短南疆与我国内地的往来距离,扩大南疆与内地的人员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完善我
国内陆与中亚、地中海等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6分)
(3)与江苏相比,新疆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修建交通线路的困难较大;新疆地广人稀,经济较落
后,交通需求量较小,因此交通线路密度较小。(4分)
【高一期末联考·地理参考答案】
231775Z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
高一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人口韩度分布图,阴影示意不同韩度人口总量对比,读图完成1一2题。
30
30°S
口人口微量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2.下列有关人口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水热丰富,人口分布集中
B.北纬30附近各地人口密度均较大
C.北冰洋地区气候严寒,无人定居
D.热带地区的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
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
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
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3~4题。
【高一期末联考·地理第1页(共6页)】
231775Z
3.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4.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①往返交通便利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经济收人更高④社会保障更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
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表(单位:万人)。读表完成56题。
测算方法
适宜人口容量
最大人口容量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311
338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07
344
基于生态环境标准
227
345
5.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是
A.311万
B.207万
C.227万
D.345万
6.由上表可知,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态环境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右图为某
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城市
土地利用此度(%)
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1001
80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40
D.W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0
8.影响该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最主要条件是
0
A.功能分区
B.水源状况
C.土地价格
D.气候条件
9.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主要原因是
A.增加种植业投入
B.扩大卫星城规模
C.建设湿地公园
D.划定耕地保护区
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
称为船形屋(如右图),据此完成1011题。
水园形茅中*顶
10.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云南山区
B.黄海沿岸
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
竹
11.该传统民居反映了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竹片地板灶台
B.多火山、地震
土墩
A.高寒缺氧
3040里米中空「:收
C.干旱缺水
D.潮湿、多虫鼠
【高一期末联考·地理第2页(共6页)】
23177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