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18:22:46

文档简介

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
5.水面种稻面积超过总水面50%,可能会导致
A.阳光被遮挡,鱼类产量增加
B.水稻养分供给不足,产量下降
地理
C,鱼塘水温升高,水质变差
D.水体面积增加,鱼类品质提高
2023.07
6.与单一淡水养殖相比,鱼塘种稻可以
A.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B.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丰富产品类型
C.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机械化水平
D.大幅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
学校
班级
姓名
敦煌气候干旱,依靠党河的哺育成为“戈壁绿洲”。“引哈济党”工程从大哈尔腾河调水到党
河水库,工程区横跨党河流域和大哈尔腾河流域的分水岭一党河南山。图3示意“引哈济党”
1.
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工程三种调水线路设计方案。表1为调水10年后调出区的水资源补给、排出变化模拟数据。据此
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完成7~9题。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5行米
表1
…调水线路▲山峰及高程
一-时令河
之河流
4
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调水前
调水后
水域田沙漠
项目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党河水库
(亿立方米)(亿立方米)
降水下渗
0.156
0.106
补给项
第一部分
地表、地下径流补给
3.836
2.636
水面蒸发
1.794
1.599
19
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排出项
土壤蒸发
2.241
1.0385
一项,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
大苏干
牧区耗水
0.0025
0.0025
“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南北格局…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
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图1为陕西省地图。据此,完成1~3题。
图3
1.陕西省的”一山一水”分别指
7.与调水方案①、②相比,③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A.秦岭、渭河
B.秦岭、淮河
A.水资源利用率高
B.调水距离较短
C.陕南山地、黄河D.太行山、汉江
C.工程建设难度小
D.水质更有保障
2.陕西省
8.据表1数据推断,调水工程实施后,调出区
A.位于北方地区
A.降水量增加,降水下渗量增加
B.径流补给减少,水资源出现枯竭
C.地表水面积增加,水面蒸发增加
D.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蒸发减少
B.河流易发生凌汛
C.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城市
9.调水工程实施后,敦煌市的合理发展措施是
一省级界线
①开垦荒地,大幅提高耕地面积
②补给生态用水,保护绿洲生态环境
D.地跨亚热带与暖温带
海拔米
③加大调水量,发展高耗水工业
④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利用水资源
3.早春时节陕西省景观南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气温
B.降水
佛山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近年来,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佛山
C.光照
D.水源
当地陶瓷企业从顶峰时期的50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60多家,逐步发展为“总部经济”模式。图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作为淡水鱼养殖的核心区域,推广

为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模式图。读图,完成10、11题。
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的鱼塘种稻模式,将水稻嫁接到特
制浮床上,放在鱼塘水面种植。科研人员发现,水面种稻面
积占总水面50%时产品效益最佳。图2为鱼塘种稻景观。据
陶瓷生
子公司和分公司
此,完成4~6题。
基地
4.南海区推广鱼塘种稻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当地和周边市场
子公司或分公司
A.地处热带,降水季节变化大
山周边省内地区
各种专业市场
B.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广阔
企业协作网路
C.地势起伏较大
广东省内
产品销售网络
D.夏季台风多发
图2
图4
高二年级(地理)第1页(共8页)
高二年级(地理)第2页(共8页)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参考答案
2023.07
地 理
第一部分 (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B B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D B C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C B
第二部分 (共 50 分)
(说明:以下提供参考答案并非唯一正确,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6.(12 分)
(1)(5 分)
大致位于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附近,降水具有临界性、变率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年际变化大);属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
表起伏、不稳定;处于森林植被向草原植被过渡地带;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土地易受风
蚀和沙化、易于退化等。
(2)(4 分)
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种类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政策支持;市场广阔等。
(3)(3 分)
促进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设与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居民收入等;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煤炭)的使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
27. (14 分)
(1)(7 分)
绘图 4 分:略(可从坐标、图例、数据表示等角度确定评分标准)
特点 3 分: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升高等。
(2)(4 分)
动力产业为主导,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
多元化;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集群形成等;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提高等。
(3)(3 分)
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推动动力产业、新兴产业等的发展等;
利于完善交通运输网,提高对外联通效率和联系强度等;
促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辐射能力等。
1
{#{QQABKQCAggigAAIAABACQwVACEKQkhEAAIgGAFAYsEAACRFABCA=}#}
28.(14 分)
(1)(6 分)
村落建在山麓地带,利于减小建设难度,方便交通出行;临近河流,方便取水等。
山坡处凿石垒堰、修建梯田,利于保持水土、集蓄雨水,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干旱状
况;梯田可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多种作物复合种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利于
增加农民收入等。
山顶分布森林、灌丛,植被覆盖率高,利于减轻土壤侵蚀、涵养水源及保护梯田等。
利用当地石灰岩石,就地取材,建设石屋、石堰、石板街等,降低建设成本等。
(2)(4 分)
变化:梯田面积减少,大量梯田转移为林地;部分梯田转移为荒草地,少量转变为建设
用地等;
可能原因: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人口数
量减少,耕地撂荒等。
(3)(4 分)
结合涉县梯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基于观点表达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合理即可。
如: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可以利用改造自然、影
响地理环境,但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方式和强度也随之而调整等。
29.(10 分)
(1)(3 分)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开阔,土地面积广;临近阿姆河,灌溉水源充足等。
(2)(4 分)
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少;境内河流径流量小、水量少;上游国家大量取水、河流水量被
消耗;灌溉面积大,需水量大等。
(3)(3 分)
与上游国家达成水资源合作利用协议,对流域内水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发展节水农业,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等;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
的循环利用等。
2
{#{QQABKQCAggigAAIAABACQwVACEKQkhEAAIgGAFAYsEAACR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