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 2.2细胞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上 2.2细胞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3 14: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2.2细胞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欢欢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观察到的像如图所示,以下欢欢对实验的总结错误的是(  )
A.图中的黑色圆圈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产生的气泡
B.显微镜下可以看见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
C.要使黑色圆圈移出视野应将装片往左方移动
D.更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变少
2.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要高出许多倍,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C.细胞质流动有加速物质交换的作用
D.叶绿体有吸收碘的作用
3.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缺少哪些结构(  )
①细胞膜 ②细胞壁 ③叶绿体④细胞质 ⑤细胞核 ⑥液泡
A.②③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4.下列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一定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
B.染色时,可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并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
C.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
D.调焦时,侧面注视物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5.余姚杨梅,果型圆整,色泽艳丽,味甜核小,深受人们喜爱。杨梅中的甜味物质存在于杨梅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
2·1·c·n·j·y
A.细胞壁 B.液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6.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二、填空题
7.小王同学“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他应在图甲中滴加    。
(2)图乙步骤是为了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步骤的名称是    。
8.小军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实验时,他发现视野太亮而看不清时接下来他 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写出一种方法),调整好后他观察到在视野的正中心有一只 草履虫正缓慢的在向上移动,如果想在视野中看到这只草履虫向左缓慢运动那么应该把载玻
片如何转动   
A.逆时针旋转 90° B.顺时针旋转 90° C.旋转 180° D.将载玻片翻过来
9.显微镜是生物实验的常用观察仪器,下面是某同学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部分过程。
21cnjy.com
(1)如图甲是安装在显微镜物镜转换器上的两个物镜,在进行对光操作时,应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    ( 选填“A”或“B")正对通光孔,左眼贴近目镜,同时右眼    ( 选填“闭合”或“张开”),调节光圈和   ,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对光操作即完成。
(2)图乙中①是该同学在调节粗准焦螺旋寻找物像时,捕捉到的图像,为了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央,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上述操作之后, 图像如②所示;选择要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图像如③所示;将目镜转动一定角度后,图像如④所示。
2-1-c-n-j-y
(3)图乙中②和④比较视野较亮的是   。图乙的四个图像视野中总有一块污渍,根据图乙及其操作过程,该同学要清除污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来源:21cnj*y.co*m】
A.清洁反光镜,
B.清洁高倍物镜
C.清洁低倍物镜
D.清洁目镜
E.清洁临时装片
10.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如图是玉米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版权所有:21教育】
(1)玉米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用编号表示)。
(2)正常情况下,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合成的物质运出细胞需通 过结构[2] ,它除了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外,还有   的功能。
【出处:21教育名师】
三、解答题
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观察发现,只在甲细胞中发现液泡、细胞壁和   ,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21·世纪*教育网
(3)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C.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D.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4)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操作不当。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综合说理题
12.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前后经历了近200年,有5位科学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21·cn·jy·com
(1)这5位科学家分别是胡克(英国)、布朗(英国)、施莱登和施旺(德国)、魏尔啸(德国)。请说出胡克和布朗在细胞学说方面的主要贡献。 21*cnjy*com
(2)结合细胞发现的历史,请从科学发现的历程角度谈一谈你的想法。
答案解析部分
1.C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A. 图中的黑色圆圈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产生的气泡,正确;
B. 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染得最深的,容易观察到,所以显微镜下可以看见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正确;
C.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 成倒像,所以实际移动的方向与想要移动的方向相反;要使黑色圆圈移出视野应将装片往右方移动,错误;
D. 更换高倍物镜后,放大的倍数变大了,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变少 ,细胞的体积变大,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2.B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支持的作用。
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要高出许多倍 ,控制碘这种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
故答案为:B.
3.A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膜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组织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动物细胞缺少②③⑥结构;
故答案为:A.
4.D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主要分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A.观察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一定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如果细胞已经在视野的正中央,那么就不需要移动装片了,错误;
B.染色时,可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溶液,并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 ,洋葱表皮细胞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染不上,错误;
C.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错误;
D.调焦时,侧面注视物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正确;
故答案为: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B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杨梅中甜味物质存在于杨梅细胞的液泡中;
故答案为:B.
6.C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 所 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C.
7.(1)生理盐水
(2)对光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21*cnjy*com
(1)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滴加的液体是一滴生理盐水,可以维持细胞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 图乙步骤是为了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该步骤的名称是对光;
故答案为:(1) 生理盐水 (2) 对光
8.凹面镜还平面镜/换用小光圈;A
显微镜中的调光结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视野亮时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视野暗时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
显微镜中的调光结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视野亮时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视野暗时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他发现视野太亮而看不清时接下来他 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凹面镜换平面镜/换用小光圈;调整好后他观察到在视野的正中心有一只 草履虫正缓慢的在向上移动,如果想在视野中看到这只草履虫向左缓慢运动那么应该把载玻片逆时针旋转90°;
故答案为:凹面镜还平面镜/换用小光圈,A;
9.(1)A;张开;反光镜
(2)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标本图像移至视野中央
(3)②;D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1)现在低倍镜下找物体,如图甲是安装在显微镜物镜转换器上的两个物镜,在进行对光操作时,应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A正对通光孔,左眼贴近目镜,同时右眼 张开,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对光操作即完成。
(2) 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采用物体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图①中像在左上方,所以像左上方移动,使标本图像移至视野中央;
(3)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以②和④中,视野比较明亮的是②; 图乙的四个图像视野中总有一块污渍,根据图乙及其操作过程可知该污点不在ABCE上,所以污点在目镜上,应该清洁目镜;
故答案为:(1)A,张开,反光镜(2)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标本图像移至视野中央 (3)②,Dwww.21-cn-jy.com
10.(1)1
(2)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1是叶绿体,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液泡,5世纪细胞质,6是细胞壁; 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1)玉米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1叶绿体;
(2)细胞膜除了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外, 还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功能;
故答案为:(1)1(2) 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11.(1)叶绿体
(2)染色体
(3)D
(4)戊;盖盖玻片时
(1)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图乙表示动物细胞结构图,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出现现象: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
(3)显微镜所观察的像为倒像,视野要清晰,细胞不能重叠,气泡要少而小.细胞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状如口腔上皮细胞扁平,细胞膜极薄因此细胞边缘细小;气泡内部发亮、无结构、多为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轻压可以变形移动。
(1)经观察、比较发现,只在甲细胞的最外层有细胞壁,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3)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图丙中图象在视野的偏左边,且图丁中的图象比图丙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丁,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4)从图戊和图己可以看出,己视野中有气泡,戊没有气泡,而且细胞均匀散开,因此戊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己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
12.(1)解:胡克发现了细胞;布朗发现了细胞核。
(2)解:科学发现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几代科学家付出努力的过程。
胡克发现了细胞;布朗发现了细胞核。施莱登和施旺(德国)提出了细胞学说。魏尔啸(德国)提出了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指出细胞具有分裂的能力;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前后经历了近200年,有5位科学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说明科学发现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几代科学家付出努力的过程。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