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4 14:4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同步练习
Ⅰ 语言素养专练
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举匏樽以相属 D.相与枕藉乎舟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着)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泣孤舟之嫠妇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沛公安在?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中,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8.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回想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曾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如在眼前。
(2)苏轼的《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描绘箫声这一音乐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作者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积雪的光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姚鼐的《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文化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其中之一。
B.望:农历每月十五。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悲伤的心情。
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了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
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
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余过盐官,观海市矣。始登楼望海,见海中有浮图,长三十仞,白云滃滃从之,初谓绝岛所未有之奇也。未几,赤壁矗起,甃墄剥落若堵墙。少间,色变白,危楼数十间涌出其际,窗棂玲珑,金碧如画。忽苍烟飞来,复阁尽没。而修竹万丛,松柏槎枒,层城睥睨,横亘异状。烟尽,楼脊渐出顿还旧观乃有长桥出于水上隐隐历历车马无声楼船旗帜似有人队介而立。目之所接、手之所指者,盖不可胜数矣,而又倏忽尽矣。嗟乎!黄河决,汴城陷,畴昔之游所登临而肆眺者,尽荡为洪流,堙为鱼鳖。乃东海巨浸中,顾有宫阙城市,舟车百物,俨然一都会焉。嘻!此不可解也。(选自吴伟业《海市记》)
(2)陵川,其民盖有唐晋之馀风俭朴而敦本夫以俭朴之民则其于山水奇胜之观宜其忽而不治委弃而不惜也。今县令张侯,以暇日与其僚游于县西南所谓四梁拒者,见其风景稍异,而其乔林秀木水石奇丽之状,皆悦可人意而不可以言尽也。孔子曰:“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予以为凡安静可久淳厚而不变者,皆仁之类也;临事而不滞,遇物而不惑者,皆智之类也。张君从予游,予意其为政滋久,政事日信于民,以其簿书之简,日倘佯于山水之间,仰乔木而俯清泉,资之以烟云鱼鸟之丽,把酒赋诗与夫杂见于文字言语者,将超然出尘拔俗,而恨未之见也。(选自张耒《陵川县山水记》)
5.用“/”给上面两个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并分析这两个语段句式的特点。
①楼脊渐出顿还旧观乃有长桥出于水上隐隐历历车马无声楼船旗帜似有人队介而立
②其民盖有唐晋之馀风俭朴而敦本夫以俭朴之民则其于山水奇胜之观宜其忽而不治委弃而不惜也
6.吴伟业在《观海市》中写“黄河决,汴城陷”,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用现代汉语解说,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张耒阐释孔子“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观点,用意是什么?他认为张君的诗文“将超然出尘拔俗”,其依据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个文言语段同样为山川景物记,写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自己读过的古代山川景物记中,有哪些文章写法分别与这两个片段类似?请举例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解析 “冯”同“凭”,乘。
2.答案 C
解析 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答案 A
解析 ③稍:渐渐。⑤及:等到。
4.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A项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C项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D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5.答案 D
解析 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6.答案 C
解析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7.答案 D
解析 D项“桐城”为籍贯。
8.答案 (示例)白茫茫的雾气像轻纱一样笼罩在江面上,月光映照着宽阔的江面,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
解析 一要紧扣名句,特别是“白”“横”“江”“接”“天”等词;二要把场景描绘成一幅画面。
9.答案 (1)横槊赋诗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5)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6)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7)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8)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1.答案 A
解析 “今者薄暮”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状如”不能断开,排除C项。
2.答案 B
解析 《前赤壁赋》是“既望”(十六日)。
3.答案 D
解析 “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
4.答案 (1)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于是)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你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
人害怕,不可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嘹亮地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5.答案 ①楼脊渐出/顿还旧观/乃有长桥出于水上/隐隐历历/车马无声/楼船旗帜/似有人队介而立
②其民盖有唐晋之馀风/俭朴而敦本/夫以俭朴之民/则其于山水奇胜之观/宜其忽而不治/委弃而不惜也
句式特点:①景物描写,多用四字句,构成骈偶。②议论,语句间内容与形式都有严密的逻辑推论关系,尤其是复句结构的构成。
6.答案 (1)情景:“畴昔之游所登临而肆眺者,尽荡为洪流,堙为鱼鳖”。意思是过去游历时曾经登山临水、尽情畅观的景象,现在全都被洪水荡平,被埋没于水下鱼鳖所生之处。
(2)用意:一是以汴城往昔的繁华衬托海市的壮观;二是表达在东海巨涛中,出现如汴城般繁华的都市景观感到不可思议。
7.答案 张耒对孔子“仁者乐山,知者乐水”观点的阐释,用意是说张君为政,有仁者安宁平静,保持淳朴厚道的品格,又有智者处理事情不拘泥,待人接物不糊涂的心智。张君有仁者智者之德,为政被百姓信任,政务清简,有文学修养,所以他的诗文“将超然出尘拔俗”。
8.答案 吴伟业《海市记》以描写游览景物为主体,文末以议论、抒情升华主题。欧阳修《醉翁亭记》写法与之类似。张耒《陵川县山水记》写景内容简略,主要是借以说明道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写法与之类似。
参考译文
(1)我经过盐官这个地方,得以观看到海市蜃楼。起初登楼望海,见海中有宝塔,高三十仞,白云缭绕,当时我认为这是海岛上没有的奇景。不一会有红墙高耸,墙上砖阶剥落。不久,颜色变白,其间有几十座高楼涌现,窗棂玲珑,金碧如画。忽然乌云飘来,重叠的楼阁全都消失了。高竹万丛,松柏错落,城垣高耸,绵延横列,情状奇异。云雾散尽,有楼脊渐渐出现,顿时又重现了先前的景象。水面上就有长桥出现,隐隐约约有车马来往,但听不见有声音。还有楼船、旗帜,好像还有人排队站立。眼睛所看到的,手所指着的景象,数不胜数,却又突然都消失了。唉!黄河决堤,汴梁城被淹没,过去游历时曾经登山临水、尽情畅观的景象,现在全都被洪水荡平,被埋没于水下鱼鳖所生之处。竟然在东海的巨涛之中,却有宫阙、城市、车船等各种东西,简直就像一个大的都城。唉!这真是难以理解啊。
(2)陵川,那里的百姓大概有唐代晋代的余风,节俭朴实并且注重农事,因为是节俭朴实的百姓,那么他们对于山水奇特壮观的景色,应该会忽视而不整治,委弃而不觉得可惜。现在的县令张侯,在空闲的日子里和他的同僚们在县城西南一个叫四梁拒的地方游览,见那里的风景有些不同,其中乔林秀木、水石奇丽之景象,都让人心旷神怡并且美得难以言表。孔子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我认为凡是安宁平静,可以保持淳朴厚道的品格而不改变的,都属于仁者;处理事情不拘泥,待人接物不糊涂的人,都属于智者。张君与我交往,我觉得他管理县政已经很久了,在政务方面,渐渐地被百姓信赖,因为他为政简易,常常在山水之间游览,仰观乔木,俯看清泉,欣赏烟云鱼鸟等美景。他把酒赋诗,其中的这类诗文,一定会超尘脱俗,只是我尚未能读到,深以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