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野外生存的狒狒常常集群行动,群体受首领的指挥,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会行为 D.取食行为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具有重要的特征,其中体现了群体中具有“等级”特征的是( )
A.领头羊 B.群体中有雌雄两性
C.一山不容二虎 D.群体中有信息交流
3.火蚁具有社会行为,当洪水来临时,它们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下列动物群体中也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土壤中的一群蚯蚓 B.草丛中的一群蚊子
C.池塘中的一群蝌蚪 D.树林中的一群狒狒
4.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营群体生活
C.有的群体中有等级 D.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5.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是( )
①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②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④年长者为群体中的“首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发现狮子时向同伴发出叫声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C.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D.两只公鸡打架
7.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通过体表腺体分泌的性外激素吸引雄虫。这种信息交流方式属于( )
A.语言 B.动作 C.声音 D.气味
8.当一只母鸡发现天空有老鹰盘旋时,会发出“咯咯”的大叫声并打开双翼做出不同的动作,小鸡仔会立刻躲避在母鸡怀里。鸡群中的这些现象是在进行( )
A.繁殖后代 B.寻觅食物
C.沟通感情 D.信息交流
9.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不能用手直接移动“桥”
B.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们处于饥饿状态
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
D.抓来的蚂蚁最好尽快做实验
10.下列诗句中的动物,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下列哪项不是对社会行为的正确描述( )
A.群体生活的动物往往有一定的组织
B.群体内的成员间都有不同的等级
C.群体内的成员间分工明确
D.群体合作更有利于生存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B.蜜蜂通过舞蹈传递蜜源方位信息
C.蚂蚁通过触角实现相互交流
D.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同种雄蛾
13.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必须依靠( )
A.“首领”动物的保护才能得以生存
B.信息交流才能完成统一协调的分工合作
C.气味的传递才能完成复杂的信息交流
D.性外激素的作用,才能完成雌性和雄性动物个体的识别
14.聚集在同一植物叶片上的蚜虫,当其中一只受到瓢虫的攻击被捕食时,其余的蚜虫会纷纷逃散,原因是( )
A.瓢虫的捕食惊散了蚜虫
B.瓢虫使叶片发生震动导致蚜虫爬向平稳处
C.蚜虫集体转移到新的叶片上去
D.被捕食的蚜虫释放出化学物质起到警告作用
15.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下列关于这种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与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均属于学习行为
B.这种行为直接反映了蚂蚁个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C.蚂蚁的这种行为叫通讯,靠嗅觉和触觉实现
D.蚂蚁的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16. [实验探究]关于“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是直接爬向A岛。
(1)动物在群体中可以通过声音、_____和_____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是具有_____行为的动物。
(3)蚂蚁属于_____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_______。
(4)实验时只用了一只蚂蚁,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在移动“桥”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直接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蚂蚁依靠_____进行通讯。
参考答案
1——15 CADBCDDDDBBABDA
16.
动作 气味
分工 社会
节肢 外骨骼
错误 蚂蚁数量太少,易受偶然因素影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防止手上的气味干扰实验
气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