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运动的本质。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如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移动等)
教师讲解:“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的认识——能“动”。但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呢?由此导入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
学生回答:运动系统
教师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广义: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狭义: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1.骨
(教师展示家兔前肢和后肢的骨组成结构示意图)
教师讲解家兔前肢和后肢的骨组成:
前肢骨:肱骨、桡(ráo)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后肢骨:股骨、腓(féi)骨、胫(jìng)骨、跗(fū)骨、蹠(zhí)骨、趾(zhǐ)骨
提问: 人体又有哪些骨
(教师展示人体全身骨骼图)
教师讲解: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儿童的骨头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
2.骨连结
教师讲解:骨和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结。有的连结是不能活动的;有的连结是稍微能活动的;有的连结是能活动的,即关节,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方式。
(教师展示关节的结构图)
引导学生回答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
3.骨骼肌
(教师展示骨骼肌的图片)
教师讲解:肌肉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腹在中央,呈肉红色,肌腱分布在两端,呈乳白色,使肌肉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肌肉可以收缩和舒张。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教师展示屈肘、伸肘的动图,并邀请同学模仿此动作)
提问:进行屈肘、伸肘的动作,感受肌肉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提问:当我们提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是?
学生回答:都收缩
教师进一步提问: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44页内容)
学生阅读44页内容,初步了解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过程。
教师讲解: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就产生运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教师提问:
1.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
2.除人类外,其他哺乳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
4.运动仅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了吗?还需要什么系统的参与?
学生回答:
1.上肢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应当适当,佩带护腕、护膝等。
2.有
3.是
4.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三、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教师强调:一个动作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直接或间接参与才能完成。
四、运动的意义
提问:运动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随堂检测】
1.人身上有许多关节,以这些关节为枢纽可以做各种比较精细的动作。下面有关关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关节腔内有润滑液 ②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③关节头上有关节软骨 ④关节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⑤关节可以将两块或更多块骨连接在一起
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六、教学反思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