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测试(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测试(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17 15: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政府为了激发市场的活力,又让古老的地摊经济回到了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手工刺绣 B. 露天烧烤
C. 冰冻凉粉 D. 西瓜切块
2.“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下列乡村行为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清理沟塘 B. 修建水厕
C. 果木杀菌 D. 垃圾分类
3.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风化雨 B. 火上浇油
C. 叶落知秋 D. 滴水成冰
4.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可燃性 B. 延展性
C. 氧化性 D. 腐蚀性
5.上海某大学一名研究生遭他人投毒(二甲基亚硝基代胺)后死亡,相关涉案人受到法律严惩。二甲基亚硝基代胺是一种剧毒化学品,下列对该剧毒品认识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浅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
B. 有剧毒性
C. 遇明火可以燃烧
D. 受热分解易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7.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 衣服晾干 B. 食物霉变
C. 电灯发光 D. 轮胎爆裂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C. 石灰水时间久了会变质
D. 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9.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粉碎,葡萄酿酒
B. 铁锅生锈,海水晒盐
C. 红磷燃烧,酒精挥发
D. 空气液化,滴水成冰
10.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B. 植物腐烂,钢铁生锈
C. 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水分蒸发,金属导电
11.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区别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氧气和空气(带火星的木条)
B. 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C. 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D. 铁丝和铜丝(看颜色)
12.化学上把“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其他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其他物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其他物质”是无毒、无害的物质
C. “其他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一定不同
D. “其他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
二、填空题
13.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0℃时水结成冰________
(2)汽油可以燃烧________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________
(4)酒精易挥发________
(5)煤气燃烧________
(6)鸡蛋发臭________
14.认真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架火烧饭 ②蜡烛融化、燃烧 ③灯泡发光
(1)图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_______;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5.请将下列合理的选项序号填入相对应的空格内。
①石蜡可以燃烧 ②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 ③石灰石能与稀盐酸反应 ④牛奶变质 ⑤食盐易溶于水 ⑥水加热后成为水蒸气 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⑧水能与金属钠反应 ⑨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
(1)上述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3)上述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4)上述描述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
16.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① _;② 。(写两条即可)
化学性质有① ;② 。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7.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1)(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________。
(2)(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b.手摸烧杯壁有感觉________;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4)(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5)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6)(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7)(获得结论)猜想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测试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A、手工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露天烧烤,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冰冻凉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西瓜切块,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答案】 C
【解析】A.清理沟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修建水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果木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3.【答案】 B
【解析】A. 春风化雨描述天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火上浇油属于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叶落知秋描述季节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 B
【解析】A、可燃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延展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氧化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腐蚀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5.【答案】 A
【解析】A.淡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有剧毒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 遇明火可以燃烧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受热分解易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6.【答案】 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该过程包含着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7.【答案】 B
【解析】A. 本质原因是衣服中的水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是分子的运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 食物霉变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或者细菌发生了生物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电灯发光是灯丝通电发热,从而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D. 轮胎爆炸就是轮胎被内部气体涨破,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8.【答案】 B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发出多种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9.【答案】 A
【解析】A. 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红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空气液化,滴水成冰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10.【答案】 B
【解析】A. 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植物腐烂有微生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钢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蜡烛加热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水分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金属导电,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11.【答案】 C
【解析】A、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氧气和空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空气,A能达到实验目的;
B、白酒和食醋的气味不一样,可以闻气味极易区分,B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不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丝是银白色,铜丝是紫红色,可以看颜色区别铁丝和铜丝,D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分析】区别物质时,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试剂或方法,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就能鉴别,据此分析
12.【答案】 D
【解析】A. “其他物质”可能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自然存在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其他物质”不一定是无毒、无害的物质,如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不符合题意;
C. 颜色、状态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氧气液化为淡蓝色的液氧,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其他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故符合题意。
答案:D。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在组成或结构上是不同的。
二、填空题
13.【答案】 (1)A(2)D(3)A(4)C(5)B(6)B
【解析】(1)0℃时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酒精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5)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鸡蛋发臭已经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D;A;C;B;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14.【答案】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一定
【解析】(1)图①中A处,生米煮成熟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理由是有新物质生成。(2)图②中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15.【答案】 (1)①③⑧(2)②⑤⑦(3)④(4)⑨
【解析】(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①石蜡可以燃烧,石蜡具有可燃性;③石灰石能与稀盐酸反应⑧水能与金属钠反应,它们都属于化学性质;答案:①③⑧;(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②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⑤食盐易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答案:②⑤⑦;(3)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牛奶变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④;(4)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答案: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6.【答案】 (1)用途
(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有毒
(3)喷洒大量的水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内容。(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以上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有毒等,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3)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所以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大量的水。
【分析】(1)材料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材料中介绍的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大量的水,因为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
17.【答案】(1)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2)水雾;发热(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5)发热(6)物理(7)二
【解析】(1)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2)收集证据: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b.手摸烧杯壁有感觉发热;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分析: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
(4)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热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获得结论:猜想二正确。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