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 《氧气》 同步测试(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二 《氧气》 同步测试(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17 15: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二 《氧气》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氦气
2.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气味 B. 常温下为气态
C. 能支持燃烧 D. 液氧为淡蓝色
3.实验课时,老师拿来一瓶气体让我鉴别,我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得出了如下的结论,请你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该气体具有助燃性
B. 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C. 集气瓶中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D. 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1标准大气压下,降温到-183℃,氧气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液氧,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氧气不溶于水
D. 氧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小的气体
5.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 医疗救护 B. 气球充气
C. 冶炼钢铁 D. 气焊气割
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硫粉 D. 红磷
7.学校运动会100米开赛时,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 二氧化碳 B. 四氧化三铁
C. 五氧化二磷 D. 二氧化硫
8.对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 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C. 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9.茄子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切完的茄子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逐渐变黑,这可能是与下面空气中哪种成分有关(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氧化汞→汞+氧气
B.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C.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①硫+氧气 二氧化硫; ②碳+氧气 二氧化碳;③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成物都是固体 B. 都属于氧化反应
C. 都属于化合反应 D. 都需要点燃
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它杂质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氧气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 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二、填空题
13.现有①木炭②硫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_;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________;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
14.氧气有很多用途,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医疗急救 B 食品防腐 C 航天火箭 D 霓虹灯
(2)图甲、乙、丙分别是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①甲中木炭是________色固体,写出丙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集气瓶底部预留一些水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上述发生的3个反应的相同点有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③做实验甲和乙时,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丙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15.某同学测试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
(1)(准备实验)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________(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进行实验)为了使各物质与瓶内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方法是________;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
(3)(反应原理)①写出A实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②写出B实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③写出C实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4)(分析表达)①上图所示三个实验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②C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图示三个实验反应的共同点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6.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小明按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
(4)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后回答问题: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①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7.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该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同样的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课题二 《氧气》同步测试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A、化学性质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大约为21%,故A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和其他物质反应,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大约为78%,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和其他物质反应,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大约为0.03%,故C不符合题意;
D、氦气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进行分析
2.【答案】 C
【解析】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B、D选项错误;
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3.【答案】 D
【解析】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瓶中的气体能够助燃,我们所学的气体中能够助燃的只有氧气,所以:A. 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集气瓶中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瓶中的气体没有燃烧,所以该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4.【答案】 B
【解析】A. 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物质三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符合题意;
C.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氧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的气体,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5.【答案】 B
【解析】A、医疗救护属于氧气用途中的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于填充气球,不属于氧气的用途;
C、氧气治炼钢铁属于氧气用途中的支持燃烧,属于氧气的用途;
D、气焊气割属于氧气用途中的支持燃烧,属于氧气的用途。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用途分析,确定物质的用途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
6.【答案】 B
【解析】A.木炭燃烧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B.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C.硫粉燃烧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木炭、硫粉燃烧都产生气体,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分析。
7.【答案】 C
【解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为无色气体,四氧化三铁的黑色固体,只有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所以白烟的主要成分为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答案】 A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A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中给出的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
9.【答案】 B
【解析】刚切完的茄子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逐渐变黑,是被氧化了,与空气中的氧气相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
10.【答案】 C
【解析】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既不属于氧化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正确.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既不属于氧化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C.
【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据此判断即可
11.【答案】 A
【解析】A.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是气体、四氧化三铁都是固体物质,符合题意;
B.三个反应中都有氧气参加,都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三个反应都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三个反应中的条件都是点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与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这样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点燃。
12.【答案】 B
【解析】A、氧气用于炼铁的原理是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从而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故说法正确;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说法正确;C、氧气能供给呼吸,是由于氧气和体内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从而维持生命活动,故说法正确;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减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
13.【答案】 (1)②(2)③(3)④(4)①⑤(5)②(6)⑤
【解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木炭、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硫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7)木炭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以上反应均符合“一变多”为化合反应,蜡烛在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
14.【答案】 (1)A、C
(2)黑;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都是化合反应等(合理即可);氧气的浓度
【解析】(1)A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此选项正确;B 食物变坏是食物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此选项不正确;C 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于航天火箭,此选项正确;D 霓虹灯中填充了稀有气体,所以在通电时能产生有颜色的光,此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C。(2)①甲中木炭是黑色固体,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瓶底。所以集气瓶底部预留一些水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②上述发生的3个反应的相同点有都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③做实验甲和乙时,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丙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及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15.【答案】 (1)磨砂面
(2)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B
(3)木炭 + 氧气 二氧化碳;硫+ 氧气 二氧化硫;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4)B C;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都是氧化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1)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 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因为磨砂面密封性更好,故填:磨砂面。
(2)为了使各物质与瓶内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方法是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防止气体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图示实验中,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填: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B。
(3)①A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木炭 + 氧气 二氧化碳,故填:木炭 + 氧气 二氧化碳。
②B实验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 氧气 二氧化硫,故填:硫+ 氧气 二氧化硫。
③C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故填: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4)①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需要在集气瓶中加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铁丝燃烧放热,为防止生成物高温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部需加水或细沙,上图所示三个实验中有错误的是BC,故填:BC。
②C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故填: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图示三个实验都是和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填:都属于氧化反应。
【分析】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上表明条件。
根据氧气 的性质,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6.【答案】 (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集气瓶中没有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3)引燃铁丝
(4)生成黑色固体;铁丝中含有的碳引起的
【解析】(1)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集气瓶中要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说明该反应是放热的;故填:集气瓶中没有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3)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故填:引燃铁丝;(4)①通过对比可知铁丝含碳越高,火星越多,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与含碳量有关.由前三项对比可知铁丝含碳量越高火星越多,所以未填内容应为:生成黑色固体;故填:生成黑色固体;②由以上探究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的多少与含碳量有关,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是铁丝中含有的碳引起的.故填:铁丝中含有的碳引起的.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的操作、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回答.
17.【答案】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气态(3)沸点;有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解析】(1)铁与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2)导管导出的为气态物质,那么可以肯定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即燃烧放出的热能否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沸点使其气化成气体;钠在燃烧时,燃烧放出的热使温度高于其沸点,钠气化,有火焰;(4)可以肯定只有气体燃烧有火焰,那么其原因可能是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故答案为:(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气态;(3)沸点;有;(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的熔点、沸点及燃烧时的温度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木炭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