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 )
A. 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 B. 石灰石和稀盐酸
C. 大理石和稀硫酸 D. 大理石和浓盐酸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连接发生装置; 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 ⑥验满。
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⑥⑤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3.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4.下列为实验室制备、收集、检验CO2的一系列操作和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装置甲:加入大理石
B. 装置乙:产生二氧化碳
C. 装置丙:收集二氧化碳
D. 装置丁:检验二氧化碳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作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发生装置不相同
B. 气体收集方法不可能相同
C. 反应条件相同
D.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6.北雅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学习制取氨气,发现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此推知氨气的性质合理的是( )
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 氨气难溶于水
D. 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7.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通常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 在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D. 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所以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8.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A. B. C. D.
10.以下均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其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该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 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12.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
②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
③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二、综合题
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发生装置内的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C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5)要检验CO2 , 其方法是(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6)长颈漏斗深入液面下原因是________导气管应________以利于气体的排出.
14.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下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制取二氧化硫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若选择F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应该从________口(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________。
15.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4)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________端进入.
(5)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________端进入.
三、实验探究题
16.实验探究、科学精神是我们应具备的学科素养。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①稀硫酸能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②稀盐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__(选填” Ⅰ”、” Ⅱ”或” Ⅲ”)。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不选择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________。
(2)(选择仪器)小组同学从图 2 所示仪器中组装一套可控制反应速率的制取装置,你认为他们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3)(收集气体)用如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空气从________(选填”X”或”Y”)端排出。
(4)(检验气体)检验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5)(拓展创新)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装置中的废液产生了兴趣,有同学认为可能稀盐酸有剩余,欲证明该猜想是正确的,可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17.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m克,块状 m克,块状 m克,粉末状 m克,粉末状
盐酸(过量) w克,稀盐酸 w克,浓盐酸 w克,稀盐酸 w克,浓盐酸
(1)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研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实验。
(3)乙和丁相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的是________,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4)若要选择丁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能得到较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如图装置中的________(填“A”或“B”)。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通过下列装置________。(温馨提示: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②二氧化碳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氯化氢可与之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18.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取12.0g碎鸡蛋壳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反应时间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如图所示。(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完全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课题二 《二氧化碳的制取》 同步测试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一是不能使用碳酸钠粉末,会使反应速率过快;二是不能使用浓盐酸,会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三是不能选用稀硫酸,生成份硫酸根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分析。
2.【答案】 C
【解析】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3.【答案】 B
【解析】A、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B符合题意;
C、能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的气体,只要是密度比空气大就行,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只要是酸性气体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例如氯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分析
4.【答案】 B
【解析】A.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浸入液面以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长进短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乙装置可知,长颈漏斗应该伸到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5.【答案】 A
【解析】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不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条件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判断反应类型.
6.【答案】 A
【解析】向下排空气法使用要求,密度比空气小,不和空气成分反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要求:密度比空气小,不和空气成分反应,易溶于水或者可以和水反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使用要求。
7.【答案】 C
【解析】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故B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CO2 , 故C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看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分析。
8.【答案】 C
【解析】本装置图的错误,一是长颈漏斗必须液封,否则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处逸散;二是导管升入锥形瓶过长,不能导出二氧化碳气体;三是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分析】一是长颈漏斗必须液封;二是要有利于气体的导出;三是要保证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9.【答案】 B
【解析】A、此装置是给固体物质加热的反应装置,不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
B、此装置适合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即适合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此装置是固体与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装置,不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
D、此装置不适合用来制取气体,因长颈漏斗下端没伸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采用的药品为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发生反应,因此发生装置可选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
10.【答案】 A
【解析】A、中夹住弹簧夹,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试管内的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液面低于多孔塑料片,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试管内的气体逸出,试管内的压强变小,长颈漏斗中的液体进入试管,液面高于多孔塑料片,反应又开始,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题意;
B、中反应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直至药品被消耗完,不符合题意;
C、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但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不符合题意;
D、与B类似,加入药品后,一旦发生反应就无法停止,直到药品被消耗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11.【答案】 D
【解析】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可以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进入,可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一氧化碳不能,将混合物气体从a端通入,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注意万能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12.【答案】 A
【解析】初中化学中有2套气体的发生装置,分别为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固液不需要加热型制取气体。选择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该装置为固液不需要加热型。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则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分析。
二、综合题
13.【答案】 (1)石灰石;稀盐酸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5)CO2+Ca(OH)2=CaCO3↓+H2O
(6)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略露出双孔塞
【解析】(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内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2)制备CO2的反应是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
(4)CO2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5)常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其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6)长颈漏斗深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导气管应略露出双孔塞,以利于气体的排出。
【分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2)根据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的文字叙述,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配平。
(3)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利用CO2不可燃、不助燃,来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长颈漏斗下口用稀盐酸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导气管不能深入容器太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14.【答案】 (1)试管口未填棉花;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B和C;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B;a;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试管口未填棉花,易导致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 4 K2MnO4 + MnO2 + O2↑;(2)实验室可以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制取二氧化硫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若选择F装置收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该从a口进入,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实验结束后剩余的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试管口未填棉花;2KMnO4K2MnO4 + MnO2 + O2↑;B和C;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B;a;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连接和选择。在气体制备时,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于水发生反应。
15.【答案】
(1)密度比空气小
(2)密度比空气大
(3)密度比空气大
(4)a
(5)b
【解析】(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故填:密度比空气小;(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4)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实际上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a端进入后,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其中的水排出瓶外,瓶内便收集到了所需气体;如果气体从b端进入的话,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就会通过水经a端排出瓶外,从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
故填:a;(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因为水的密度比气体的大,水从b端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气体就会被排出瓶外使用了.
故填:b.
【分析】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了解用此装置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那端口通入.
三、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I;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2)bdfh
(3)Y
(4)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碳酸钠(合理均可);产生气泡
【解析】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图中丙对应实验I;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太快,所以不选择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选择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择的仪器是bdfh;
[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图 3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X端进入,空气从Y端排出;
[检验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检验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创新]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有气泡产生,所以有同学认为可能稀盐酸有剩余,欲证明该猜想是正确的,可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钠,会出现产生气泡的现象。
【分析】(1)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要选择速率适中易收集的及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根据可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要符合能控制液体流量的特点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5)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17.【答案】
(1)乙
(2)丙
(3)丁;相等
(4)B;CD
【解析】(1)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乙进行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甲与实验乙其他条件相同,只有盐酸的浓度不同;
(2)若要研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丙进行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甲与实验丙的其他条件相同,只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
(3)乙和丁相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的是丁,因为丁中的石灰石为粉末状,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故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乙、丁反应物的质量相同,故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4)若要选择丁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能得到较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如图装置中的B,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通过下列装置CD,因为二氧化碳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氯化氢可与之反应,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根据使用分液漏斗,可以可知液体的滴加流速。
要想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要先除杂质,再干燥处理。
四、计算题
18.【答案】 (1)4.4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100/44=X/4.4g 求得X=10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g/12.0g*100%=83.3%
答:(略)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12g-107.6g=4.4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