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的是( )
A. 美酒飘香 B. 尘土飞扬
C. 蔗糖溶解 D. 干冰升华
2.下列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是( )
A.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B. 滤液能通过滤纸
C. 海绵吸水 D. 黄豆中混入大米
3.分子和原子根本区别是( )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 分子不停运动,原子不动
D.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关于原子和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B.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个数相等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的质量
5.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公共场所多进行消毒。消毒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都有特殊的气味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6.分别将等量的品红同时加入盛有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在热水里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的溶液变成了红色(如图所示)。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7.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用 “●”氢原子,则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8.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根据该图无法获得的分子信息是( )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9.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现象和变化 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 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 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 食品变质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A. A B. B C. C D. D
10.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生成物是混合物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1.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冰”是纯净物
B.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水变为“热冰”属于化学变化
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12.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二、填空题
13.下面列举了一些现象,请分别将与各个现象相对应的解释要点的序号,填入下面的空格内:
(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________
(2)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_
(3)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________
(4)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________
(5)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________
(6)糖水能透过滤纸。_____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E.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F.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4.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________。
(2)液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________。
(3)酒精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
(4)气体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________。
15.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各自挥发出的HCl气体和NH3相遇时会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
(1)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
(2)白烟出现在玻璃管的右侧,说明HCl分子的运动速率比NH3分子的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已知等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关系.由此实验可知:等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关系.
(4)从环保角度分析:此实验的一个突出优点是________.
16.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说明了 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不正确操作可能是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具有挥发性。
三、实验探究题
17.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任写一点)。
18.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微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铵固体)。2.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
(1)实验一:如上图所示,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实验观察到大量白烟,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之一________,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2)实验观察到白烟的位置偏右,(兴趣小组同学查找了资料――得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根据实验现象可推论: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3)实验二:准备两套(甲、乙)如上图所示的装置,将甲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乙装置放在比室温高30℃的环境中。
乙出现白烟现象比甲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甲与乙形成________实验,控制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
实验反思:
(4)①为了证明分子的运动,实验操作中________(填“要”或“不要”)不断摇晃长柄V形玻璃管。
②酒精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使用完酒精灯应________灯帽。
③生活中有许多分子运动的事例。任举一例________。
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 同步测试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A、美酒飘香,是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尘土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很小,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B符合题意;
C、蔗糖溶解,是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是分子间有间隔,升华时固体变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大,能用分子观点解释,故D制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2.【答案】 A
【解析】A.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符合题意;
B. 滤液能通过滤纸,说明滤液的分子很小,故不符合题意;
C. 海绵吸水,说明海绵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故不符合题意;
D. 黄豆中混入大米,不能用微观观念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3.【答案】 D
【解析】A. 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小,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保持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分子、原子都是在不停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可分。
4.【答案】 A
【解析】A、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质量小于汞原子质量,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分子个数相等的物质,质量不一定相等,例如1个水分子质量和1个氧分子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析。
5.【答案】 D
【解析】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空气中弥漫着刺激性的气味,是由于消毒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腔,引起嗅觉,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6.【答案】 B
【解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分子的运动快,温度低时,分子的运动慢,故当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解答
7.【答案】 D
【解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水分子,水分子的构成为;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8.【答案】 C
【解析】A.这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由此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苯分子图可知,苯分子之间有间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苯分子不停的运动通过该图不能看出,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图片,进行分析。
9.【答案】 D
【解析】A、花香四溢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但是不会停止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食品变质,微观上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10.【答案】 A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生成物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一种物质,是纯净物,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指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组为新分子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的围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由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11.【答案】 A
【解析】解:A、“热冰”与水的成分一样,是由水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物质都有三态变化,热冰也不例外,故B错误.
C、水变“热冰”,是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分子永远不停的运动,热冰也不例外,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只要抓住热冰是有水凝结而成的,也就是热冰的实质还是水,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物质本身并无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属物理变化.
12.【答案】 D
【解析】①、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②、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③、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只能说明分子的活跃程度,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④、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故答案为:D ;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般采用: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的运动活跃,酚酞没有挥发性,分子运动的比较缓慢;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对应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
13.【答案】 (1)B(2)A(3)E(4)D(5)C(6)F
【解析】(1)分子之间有间隔,水与酒精混合,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混合后的液体体积减小。
故答案为:填:B。
(2)增内开花,含有香气的分子因不断运动四处扩散,墙外也闻到花香。
故答案为:填:A。
(3)温度发生变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体积发生变化,根据体积的变化大小可以判断温度的高低。
故答案为:填:E。
(4)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填:D。
(5)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碘分子由固态变成气态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填:C。
(6)糖水能透过滤纸,说明糖水中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故答案为:填:F。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14.【答案】 (1)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和扩散
(2)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3)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4)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解析】(1)因为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和扩散,故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故填: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和扩散;(2)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故填: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3)酒精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故填: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新的分子;(4)气体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故填: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2)根据物质的街头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4)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15.【答案】 (1)不断运动(2)慢(3)反比(4)无污染
【解析】(1)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各自挥发出的HCl气体和NH3相遇时会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2)由题意可知,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环状白烟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3)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4)从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即使产生污染物也不会污染空气。
【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2)根据白烟偏向那边,那边分子的运动慢分析
(3)根据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实验现象分析
(4)根据实验无污染分析
16.【答案】 (1)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2)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
(3)起衬托作用
(4)脱脂棉上沾有碱液或试管没有平放或脱脂棉上沾有少量酚酞溶液;酚酞
【解析】(1)仪器A是胶头滴管,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3)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4)出现管口棉花变红而管内滤纸不变色是因为脱脂棉上沾有碱液或试管没有平放或脱脂棉上沾有少量酚酞溶液。
【分析】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三、实验探究题
17.【答案】
(1)烧杯;试管
(2)对比
(3)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图E中的仪器是试管;(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
(4)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5)根据环保知识解析分析
18.【答案】
(1)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2)小
(3)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对比;温度
(4)不要;盖上;湿衣服晾在阳光处容易干
【解析】(1)浓氨水与浓盐酸没有接触,但实验中观察到大量白烟,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文字表达式为: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2)过一会儿后,从图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由此可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乙出现白烟现象比甲慢,甲与乙形成对比实验,控制的单一变量是温度;
(4)① 要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能使用外力,所以不能不断摇晃长柄V形玻璃管;
② 酒精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使用完酒精灯应盖紧灯帽;
③ 生活中有许多分子运动的事例,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墙内开花墙外香、湿衣服晾在阳光处容易干。
【分析】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