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灯光
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足迹》《路标》等。
噢 豫皖苏平原 围歼 郝副营长
倚着 电钮 璀 璨 黑魆魆
千钧一发 憧 憬
字词梳理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憧憬】向往。
【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思考:
1.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哪部分是写现在,哪部分是写往事?
阅读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由设问引入回忆,开始倒叙。“深深的回忆” 说明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记忆深刻的。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为有如此宏伟的建筑而感到骄傲,同时对新社会的美好生活发出感叹。)”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概念: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
效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答题模式: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再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品析倒叙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2.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倚”“坐”“拿”“夹”“划”等动作写出了郝副营长面对战斗的平静状态,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文主旨
年轻的郝副营长在危急时刻,点燃了满载希望的书。一点星星般的火光,犹如明灯,指引后续部队找到了突破口。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要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独特感悟
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生活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铸就的。
这微弱的“灯光”是“胜利之光”、“英雄之光”、“生命之光”,郝副营长为了革命胜利、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精神会鼓舞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学习!
战场上郝副营长那“微弱的灯光”会熄灭吗?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郝副营长明知会后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的幸福生活!
《灯光》通过一件关于 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 的精神,说明了 。
主题概括
一、补充词语
千( )一发
( )天动地
聚精( )神
自言( )语
课堂演练
二、判断对错
1.本文主要讲了郝副营长回忆和战友们围歼敌人的故事。 ( )
2.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 )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