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2:13: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年11月21日,中国台湾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小明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厨房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C 2.D
【解析】1.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当在海上发生地震时,只有纵波能到达轮船上,横波不能到达轮船上,因此小明的感觉只是上下颠簸,并不能感觉到左右摇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的卫生间,①错误;在影剧院,应迅速蹲下躲在座椅之间的空隙中,等地震结束再跑到室外开阔空地,②错误;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③正确;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避免有物品掉落导致砸伤,④正确。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3.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C
【详解】读图,根据各序号所起作用判断:①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③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②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④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故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年3月7日,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埃特纳火山再次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冲到1万米高空后飘落下来,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左图为火山爆发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5.埃特纳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答案】4.B 5.D
【解析】4.现代科学普遍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之中,软流层位于地幔顶部,也就是图②圈层,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B正确;①圈层为地壳, 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内核,ACD错误。故选B。
5.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首先来自于地下岩石圈,喷发之后散发到大气层中,迁移到大气圈,之后逐渐沉降,进入水圈和生物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处于大陆平均深度30千米左右,在海洋底平均深度在5千米左右,地震波通过这个交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增大,这个交界面就是地壳与地幔的交界面—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中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也迅速降低,这个界面叫古登堡面,
2020年3月23日,在我国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7.本次地震波经过乙界面时( )
A.横波突然加快 B.纵波突然加快 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
8.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组成 B.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 D.上地幔顶部
【答案】6.B 7.C 8.C
【解析】6.根据材料,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0千米,且发生在陆地上,陆地地壳的平均深度为33千米,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根据图中信息②圈层为地壳,B正确;①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A错误;③圈层为地幔,④圈层为外核,CD错误,所以选B。
7.根据图中信息,乙界面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为古登堡界面,横波经过时突然消失,纵波速度明显下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8.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C正确,AD错误;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误。所以选C。
【点睛】莫霍面:陆地下33KM,纵波横波加速,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面:地下2900KM,纵波减速,横波消失。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一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二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10.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答案】9.D 10.D
【解析】9.如果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传播)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的轮船漂浮在液态的海水之上,横波不能通过海水传播,因此轮船上的人只感受到地震纵波,即上下颠簸,不会感受到横波,即无水平晃动。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0.如果地震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D符合题意;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排除C;“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排除AB。故选D。
【点睛】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1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 B.
C. D.
【答案】11.D 12.A 13.A
【解析】11.纵波与横波相比较,纵波速度快,能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相同的是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①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A正确;②图纵波消失,横波速度下降,与实际不符, B错误;③图二者无变化,与实际不符,C错误;④图横波和纵波都减速,但仍然存在横波,与实际不符,D错误。故选A。
13.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地壳厚薄不均,大陆地壳比海洋地壳厚,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地中喜马拉雅山地壳最厚,地震波传播时间最长。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022年1月l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首都努库阿洛法出现1.2米高的海啸。卫星图像显示,喷发的大片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太平洋海域升起。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4.此次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地核
15.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巨大烟雾柱)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面,属于上地幔,所以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5.火山灰物质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喷出地表之后进入大气圈,经过沉降过程落在地表,然后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在地表沉积,进入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二、综合题
16.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B为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____。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4)岩浆的发源地是____,在图乙中画出这一圈层并判断其物质状态____。
【答案】(1)A
(2) 地震波 横波 纵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 莫霍界面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地壳
(4) 软流层,软流圈中的物质是熔融的,接近固态,并且有一点流动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涉及地震波及其特点、莫霍界面、软流层等。
【详解】(1)从地壳到莫霍界面的距离,取决于地壳的厚度,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距离越远,地震波传播时间更长,越慢收到信息。所以,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海拔最高的拉萨。A 正确,BCD项 错,故选A。
(2)依据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可以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来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有效减少危害。故①为地震波;材料二乙图中A为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比较慢:B为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故②横波;③为纵波。其判断依据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 表示莫霍界面,距离莫霍界面多高,就代表地壳多厚。甲图所示区城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递减。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深度 19km,而根据甲图中的地壳等厚度线,西昌市 (27.7°N,102.08°E)的地壳厚度远远超过 19km,故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4)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软流圈中的物质是熔融的,接近固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地下岩浆的发源地。图:
【点睛】地震波由震源(震中)出发传向四面八方,地震时由震源同时发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一种是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17.读“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____层,耀斑出现在____层,它们活动的周期约为____年。
(2)左图中的___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____现象。
(3)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____圈,b是____圈。
(4)c和d顶部的地球圈层名称是____,其位于____层之上,d以下的圈层界面名称是____。
(5)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____,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
【答案】(1) A B 11
(2) C 极光
(3) 大气 水
(4) 岩石圈 软流 古登堡界面
(5) 横波 横波不能通过液体而消失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光球层,是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的斑点,实质是低温区域;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色球层上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现象,它们的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2)读图可知,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出现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C层日冕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光迹现象,即为极光现象。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最外部的圈层a是大气圈,b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中连续且不规则分布的水圈。
(4)读图可知,c圈层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部圈层,即地壳层,d是莫霍界以下的上地幔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被称为岩石圈,其位于软流层之上;d圈层为地幔层,其下的圈层界面位于2900千米处,横波不能通过该界面,且纵波在该界面处传播速度也下降,为古登堡界面。
(5)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横波;理由是油气层为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不能在液态和气态中传播。因此横波在通过油气层时完全消失,速度变为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
(3)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
(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
【答案】(1)图中“岩石圈”错误,应改为“地壳”。
(2)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
(3) 古生代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
(4) 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演化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分地壳和地幔层,因此左图中岩石圈标注处应是地壳。
(2)读右图可知,①层提供渗透到②层,因此①层为水圈,下渗到②层岩石圈;④圈层降因此④圈层为大气圈;③圈层供氧给④圈层,③圈层为生物圈。
(3)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前寒武纪之后,中生代之前,植物登陆及发展,蕨类植物发展,因此为古生代。由图可知,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岩石的年龄,地层的层序,以及生物演化的阶段。地层层序具有成层的特点,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可以推知古地理环境,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生物演化阶段可以推知地质年代。
(4)读图可知,生命是由化学物质从无机到有机演化而来的,原核生物的出现,藻菌生态系统的形成(蓝藻是最早出现的放氧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绿藻是最早具有真核的生物),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鱼类的出现和发展(蕨类植物时代),两栖类的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运动,鸟类的出现和发展,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从猿到人。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海洋到陆地逐渐演化而来。而且生物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读图可知,生物的出现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迅速增加,并达到稳定的状态。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年11月21日,中国台湾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小明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厨房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21年3月7日,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埃特纳火山再次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冲到1万米高空后飘落下来,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左图为火山爆发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5.埃特纳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020年3月23日,在我国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7.本次地震波经过乙界面时( )
A.横波突然加快 B.纵波突然加快 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
8.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组成 B.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 D.上地幔顶部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一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二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10.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1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 B.
C. D.
2022年1月l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首都努库阿洛法出现1.2米高的海啸。卫星图像显示,喷发的大片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太平洋海域升起。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4.此次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地核
15.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巨大烟雾柱)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二、综合题
16.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B为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____。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4)岩浆的发源地是____,在图乙中画出这一圈层并判断其物质状态____。
17.读“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____层,耀斑出现在____层,它们活动的周期约为____年。
(2)左图中的___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____现象。
(3)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____圈,b是____圈。
(4)c和d顶部的地球圈层名称是____,其位于____层之上,d以下的圈层界面名称是____。
(5)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____,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
(3)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
(4)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