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2:18: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的新月形沙丘分布。下图为新疆一处受西北风影响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沙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缓坡是迎风坡 B.陡坡是迎风坡
C.肯定不会移动 D.风向与缓坡坡向垂直
2.该地区植被的特点是( )
A.叶片宽阔 B.根系发达
C.四季常青 D.常见茎花、板根
【答案】1.A 2.B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其缓坡是迎风坡 ,陡坡是背风坡,A正确,B错误;该沙丘既有可能是流动沙丘也有可能是固定沙丘,C错误;缓坡为迎风坡,风向与缓坡的坡向相反,D错误。故选A。
2.该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应该具有明显的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根系发达,有利于植物吸收深层地下水,B正确;叶片宽阔,消耗水分多,不是沙漠植被的特征,A错误;四季常青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植被特征,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季节变化明显,C错误;常见茎花、板根,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D错误。故选B。
【点睛】沙丘形态和风向的关系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和我国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面我国主要地形区和我国典型地貌景观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
A.准噶尔盆地-c B.云贵高原-d C.青藏高原-a D.东南丘陵-b
4.地貌景观c在我国称为丹霞地貌,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冰川沉积
【答案】3.B 4.C
【分析】3.图中,我国主要地形区和我国典型地貌景观分布对应的是:准噶尔盆地-a(风蚀蘑菇);云贵高原-d(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b(冰川侵蚀);东南丘陵-c(丹霞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地貌景观c在我国称为丹霞地貌,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外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相关知识。
(2021·高一课时练习)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地处半干旱地区,面积季节变化非常大。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是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呼伦湖西岸多陡崖,东岸平缓且湖底坡度小。西北环湖地带有植被覆盖,在湖泊东南沿岸分布有平均宽度2.5km、长90km、高3~6m的沙丘带,上世纪90年代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周围50km范围内无其他沙地。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的主要盛行风风向是( )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6.湖泊东南岸沙丘带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 )
A.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搬运-流水堆积
B.流水搬运-流水堆积-风力搬运-风力堆积
C.流水搬运-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堆积
D.风力搬运-流水搬运-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答案】5.A 6.B
【分析】5.沙丘带为风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盛行风。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及盛行风向,结合沙丘带位于湖泊的东南岸,且上世纪90年代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的主要盛行风风向是西北风,故选A。
6.风沙地貌的基本条件应是动力和沙源。结合第一问,分析沙丘带形成的动力和沙源。西北环湖地带有植被覆盖,且湖泊周围50km范围内无其他沙地;东南岸有河流挟带泥沙入湖,东南岸坡度较小,冬季枯水期时水位下降、湖底裸露,沙源物质丰富;冬季西北风由西北岸向东南岸方向运动,且由于西北岸地势高于东南岸,湖面摩擦力小,东南岸风速进一步加大;强劲的西北风挟带着湖底裸露地表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当风力减弱时所携带的沙子沉积下来,经过长期堆积,形成了沙丘带。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风及风成地貌过程,解题时注意运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进行分析。
(2021·高一课时练习)鸣沙,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中,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滑落、旋转,表面空洞发生嗡嗡响声。下图为“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的甘肃鸣沙山沙丘,其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可能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侵蚀 C.冰川堆积 D.风力堆积
8.敦煌地区气温日温差较大,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大气削弱作用强 B.该地大气保温作用弱
C.该地太阳辐射作用弱 D.该地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答案】7.D 8.B
【解析】7.由材料可知,鸣沙,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中,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滑落、旋转,表面空洞发生嗡嗡响声,说明该沙丘位于沙漠地区,且该地位于甘肃敦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为风力堆积地貌,故选D。
8.敦煌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故选B。
【点睛】风力地貌: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地貌。包括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即在副热带高压区(南、北纬15-35),如北非撒哈拉和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等地,或温带内陆区(北纬35-50°),如苏联的中亚,我国西北和美国西部等。
(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是风力搬运的三种方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反比
B.风力搬运一般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正比
C.风力搬运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
D.风力搬运一般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没关系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悬移搬运的颗粒物最小,跃移搬运的颗粒物最大
B.搬运方式随风力的增减而改变
C.风力增大,蠕移可变为跃移
D.风力减小,悬移可变为跃移
【答案】9.C 10.A
【分析】本题考查风力的搬运作用的影响因素。
9.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一般情况下,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故B、D错误;一般情况下,风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大,风力搬运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故C正确,A错误。
10.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细而轻的砂粒在风力的吹扬下,悬浮于气流中移动的方式,简称悬移。颗粒越细搬运距离越远。砂粒在风力的作用下以跳跃方式前移,简称跃移。当风速较小或者地面砂粒较大(粒径大于0.5mm)时,砂粒沿着地面滚动或滑动,称为蠕移。悬移搬运的颗粒物最小,蠕移搬运的颗粒物最大,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搬运方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风力增大,表面滚动可变为跳跃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风力减小,悬浮移动可以变为跳跃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主要是由沙漠地区搬来的,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局部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12.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来源于我国下列哪个地区(  )
A.西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11.B 12.C
【分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成因。
11.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主要是由沙漠地区搬来的,沙漠地区风力作用强,黄土高原是经过风力搬运,在黄土高原风速降低沉积而成,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12.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黄土来自沙漠;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为主,夏季吹东南风。黄土高原的西北即为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所以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天生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桥”——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B.乙“桥”——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丙“桥”——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丁“桥”——干旱地区比较常见
14.陕西洛川黄土桥所处的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答案】13.D 14.C
【分析】本题地表形态的塑造。
13.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A错误;海蚀桥为海蚀地貌,由海水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错误;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如我国云贵一带,C错误;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区,D正确。
14.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C正确。
【点睛】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要求学生理解即可,难度较小,不必深入分析。
15.(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经纬网,读图,A地多( )
A.冰川地貌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答案】C
【详解】根据我国地形区、自然区域与经纬度的关系可知,图中A地位于新疆北部地区,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戈壁广布,风沙多,风力作用显著,雅丹地貌分布广泛,冰川地貌较少,C正确,A错误。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的山地、高原地区,B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区,并且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A区域没有分布,D错误。故C选项正确。
【点睛】雅丹地貌是我国风蚀性地貌中比较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主要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经过风化和流水的冲刷,会形成方山,犬牙状雅丹、锥形雅丹地貌、金字塔状雅丹、长脊状雅丹、拱背状雅丹等地貌。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 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 ,B ,C 。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
【答案】(1) 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D
(4) 风力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及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说明该地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力逐渐减弱,沉积物的颗粒越来越小,由此判断图中字母A、B、C对应的分别为戈壁、沙漠、黄土。
(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从西北到东南,风力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3)鹅卵石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河流,故选D。
(4)黄土高原为沉积高原,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的主导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因此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17.(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29年,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率领其他部落游牧西迁至水草丰美的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开始了艰苦而又漫长的东归之路,5月,为了避免与哈萨克骑兵正面作战,土尔扈特人选择了绕道巴尔喀什湖西部的大沼泽。下图为当时的土尔扈特人迁徙与东归路线示意图。
指出土尔扈特部落迁徙途中所看到的典型外力地貌类型,并分析该地貌的成因。
【答案】风积地貌(风蚀地貌、荒漠景观)。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沙质沉积物多;大风日数多,风力作用强,风沙活动频繁。(答出两点)
【分析】本题以土尔扈特人迁徙与东归路线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风力作用的地貌,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据图分析,土尔扈特部落迁徙途过程中主要经过中亚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作用的地貌主要从沙源和大风角度分析。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沙质沉积物多;荒漠面积大,比热容较小,升温和降温速度快,温差大,大风日数多,风力作用强,风沙活动频繁,多风积地貌、风蚀地貌、荒漠景观等。
【点睛】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风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多荒漠景观,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多砂岩、页岩等岩层,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其中冷湖地区的背斜褶皱构造上广泛分布着垄岗和沟槽整齐排列的垄岗状风蚀雅丹地貌。左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图,右图为冷湖垄岗状雅丹地貌景观图。
(1)简述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的自然条件。
(2)简析冷湖雅丹地貌广泛发育于背斜褶皱构造的原因。
(3)说明冷湖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理由。
【答案】(1)沉积岩分布广泛;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外力(风力、流水)侵蚀作用强;荒漠广布(或植被覆盖率低)。
(2)背斜构造分布广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3)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作用弱;该地盛行西北风(风速大(风频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及与盛行风向一致。
【分析】本题以柴达木盆地为背景,考查雅丹地貌的形成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机制。
【详解】(1)地貌形成一般从物质基础、动力机制分析。材料“多砂岩、页岩等岩层”,说明沉积岩分布广泛;材料“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说明气候干旱,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材料“间歇性流水冲刷、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说明外力(风力、流水)侵蚀作用强;材料“多荒漠景观”,说明荒漠广布(或植被覆盖率低)。
(2)材料“其中冷湖地区的背斜褶皱构造上广泛分布着垄岗和沟槽整齐排列的垄岗状风蚀雅丹地貌”,说明此处背斜构造分布广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风化和侵蚀,因此雅丹地貌广泛发育。
(3)材料“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说明冷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作用弱;材料“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说明该地盛行西北风,风速大(风频高);读图分析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及与盛行风向一致。
【点睛】第1题,主要结合材料从雅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分析;第2题,构建背斜特征与外力侵蚀的内在关系;第3题;结合图文找出风力的依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一课时练习)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的新月形沙丘分布。下图为新疆一处受西北风影响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沙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缓坡是迎风坡 B.陡坡是迎风坡
C.肯定不会移动 D.风向与缓坡坡向垂直
2.该地区植被的特点是( )
A.叶片宽阔 B.根系发达
C.四季常青 D.常见茎花、板根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和我国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面我国主要地形区和我国典型地貌景观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
A.准噶尔盆地-c B.云贵高原-d C.青藏高原-a D.东南丘陵-b
4.地貌景观c在我国称为丹霞地貌,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冰川沉积
(2021·高一课时练习)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地处半干旱地区,面积季节变化非常大。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是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呼伦湖西岸多陡崖,东岸平缓且湖底坡度小。西北环湖地带有植被覆盖,在湖泊东南沿岸分布有平均宽度2.5km、长90km、高3~6m的沙丘带,上世纪90年代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周围50km范围内无其他沙地。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的主要盛行风风向是( )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6.湖泊东南岸沙丘带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 )
A.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搬运-流水堆积
B.流水搬运-流水堆积-风力搬运-风力堆积
C.流水搬运-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堆积
D.风力搬运-流水搬运-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2021·高一课时练习)鸣沙,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中,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滑落、旋转,表面空洞发生嗡嗡响声。下图为“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的甘肃鸣沙山沙丘,其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可能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侵蚀 C.冰川堆积 D.风力堆积
8.敦煌地区气温日温差较大,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大气削弱作用强 B.该地大气保温作用弱
C.该地太阳辐射作用弱 D.该地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是风力搬运的三种方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反比
B.风力搬运一般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正比
C.风力搬运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
D.风力搬运一般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没关系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悬移搬运的颗粒物最小,跃移搬运的颗粒物最大
B.搬运方式随风力的增减而改变
C.风力增大,蠕移可变为跃移
D.风力减小,悬移可变为跃移
(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主要是由沙漠地区搬来的,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局部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12.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来源于我国下列哪个地区(  )
A.西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天生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桥”——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B.乙“桥”——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丙“桥”——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丁“桥”——干旱地区比较常见
14.陕西洛川黄土桥所处的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15.(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经纬网,读图,A地多( )
A.冰川地貌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 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 ,B ,C 。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
17.(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29年,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率领其他部落游牧西迁至水草丰美的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开始了艰苦而又漫长的东归之路,5月,为了避免与哈萨克骑兵正面作战,土尔扈特人选择了绕道巴尔喀什湖西部的大沼泽。下图为当时的土尔扈特人迁徙与东归路线示意图。
指出土尔扈特部落迁徙途中所看到的典型外力地貌类型,并分析该地貌的成因。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风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多荒漠景观,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多砂岩、页岩等岩层,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其中冷湖地区的背斜褶皱构造上广泛分布着垄岗和沟槽整齐排列的垄岗状风蚀雅丹地貌。左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图,右图为冷湖垄岗状雅丹地貌景观图。
(1)简述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的自然条件。
(2)简析冷湖雅丹地貌广泛发育于背斜褶皱构造的原因。
(3)说明冷湖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