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自然灾害的防避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02月21日22时25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发生2.4级地震(余震),震源深度5千米。一般认为地震波中横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济南市长清区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2.“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3.当地震来临时,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A 3.B
【分析】1.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的震源深度为5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此次济南市长清区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地幔、内核、外核的平均深度均远高于17千米,排除BCD;故选A。
2.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当地震发生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A项正确;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不符合材料中的“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B错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均经过地壳,因此原因不是由于介质不同,C错误;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各有不同,不会出现12秒的具体差值,D错误;故选A。
3.当地震来临时,室内避震应当立刻躲在课桌下或墙角处,②③正确,B正确;一旦地震发生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不能够从窗跳下或者冲入电梯,①和④错误,排除ACD,故选择B项。
【点睛】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传播介质为固体;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传播介质为固体、液体、气体。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上,平均厚度17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爆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5.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大
C.降雨分配不均,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6.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沿着沟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
B.朝沟谷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C.垂直于沟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D.原地不动,等看清泥石流的准确前进方向再做决定
【答案】4.A 5.D 6.C
【分析】4.总体而言,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范围很广,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A正确。BCD选项均不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的最为明显的特点,排除BCD。故选A。
5.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松散沉积物多;地形复杂,山体坡大,且降雨分配不均,暴雨集中在夏季,有利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ABC选项不符合题意。区域岩石破碎主要受内力挤压的影响,内力挤压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易破碎,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6.应垂直于沟谷的方向向海拔较高处逃跑,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泥石流位于沟谷中,沿着沟谷逃跑危险性大,更不能呆在原地不动,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逃跑时应垂直于沟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9月2日凌晨,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遭受强降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并诱发该地位于山谷地区的某乡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暴雨
8.与此次地质灾害相关的因素不包括( )
A.暴雨 B.植被破坏
C.山高谷深 D.火山喷发
9.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和交通、通信中断
【答案】7.C 8.D 9.A
【分析】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山谷地区发生强降水容易引发泥石流灾害,C正确。洪水和暴雨不属于地质灾害,地震的发生与强降水无关。ABD错误,故选C。
8.泥石流的发生与火山喷发无关,D符合题意。此次地质灾害,是由暴雨引发,山区山高谷深,地表径流量大,再加上植被破坏而形成泥石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其中,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短时间无法恢复.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及停工停产均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危害有限,因此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A项正确。故选A。
【点睛】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巨大,尤其是生理、心理方面的损害,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后果严重。
(2021·高一课时练习)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 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
11.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答案】10.D 11.B 12.B
【分析】10.洪水中的救助要注意正确的救助方法和原则,如不会游泳应采取抛救生圈或救生衣、划船的方式救人,不能只考虑救人,而使两人落入洪水中,这样自己不但没有救人,反而增加了其他人员的负担,搞不好自己也有生命危险,D符合题意;ABC都是正确的做法,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在山区,切忌在谷底扎营,因为滑坡、泥石流像洪水一样,会直接冲向谷底,造成危险,应在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扎营,B符合题意;发生泥石流时,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洪水中的救助,互救更重要,A错误;洪水一般与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有关联性,与地质灾害关联性不大,C错误;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且含有大量的微小尘粒,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D错误;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B正确。故选B。
【点睛】人工呼吸操作要领
1.病人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14.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13.A 14.A 15.B
【分析】13.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旱灾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台风而言,旱灾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故选A。
14.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但正常年份不会造成低温冻害,若冷空气势力强大,影响到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再加上华南地区农事活动较早,则会造成低温冻害。所以华南地区有时会受到低温冻的原因①②③都对,但③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与题干问的自然原因不符排除③。我国的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④。所以选项A①②是正确的,故选A。
15.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要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等,所以依据题干要求B选项是相符的,故选B。
【点睛】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课时练习)北京市气象局等多个部门于2018年8月11日12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据此和相关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地区降水预报。
日期 雷阵雨 雷阵雨转中雨 雷阵雨转小雨 多云
8月5~6日 √
8月7~8日 √
8月9日 √
8月10~11日 √
8月13~15日 √
材料二
(1)说出北京市最有可能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北京市发布此次黄色预警的主要依据。
【答案】(1)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密云、怀柔、平谷等大部分山区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2)气象条件:连续性降水;地形条件:山区,多陡坡、沟谷,地形起伏大,受重力影响大。
【分析】本大题以北京降水资料、地形图和政区图为材料,涉及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及预警依据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结合图例可看出北京市北部、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属于山地丘陵地形,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结合政区图可看出,为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密云、怀柔、平谷等地。
(2)滑坡、泥石流易出现在强降水的山地丘陵地区。从表中看,北京从8月5号到8月15号之间,多天有降水,且5~6日、7~8日、10~11日降水强度较大,再结合北京市地形图可知,受降水影响,在山区可能会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的主要依据是降水和地形。
【点睛】
17.(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942.6平方公里,暂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入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危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3)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
暴雨往往引发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下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4)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5)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入湖河流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地势地平,排水通道狭窄。
(2)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洪涝灾害水源(食品)污染
(4)快速向垂直于沟谷的高山地区逃跑,一直跑到安全的高度。
(5)①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②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③植树造林;④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⑤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意识),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
【分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鄱阳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水时间长,汛期长;汇入鄱阳湖的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集水范围广;再加上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湖水难以外泄;鄱阳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通道狭窄,容易泛滥成灾。
(2)防洪减灾的措施可以从灾前、发生时和灾后分析。发生前: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及时关注和跟踪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水灾的预防措施,包括涉及逃生路线、购买药品、食品、逃生工具等;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并及时跟亲人和管理机构联系,报告行踪;发生后: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防止触电、做好垃圾清理,相互帮忙等。
(3)根据灾害发生的因果联系可判断:暴雨之后是发生洪涝灾害,爆发疾病之前是发生食物污染、中毒等。
(4)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沟谷之中,顺势下流,应向垂直于沟谷的高山地区逃生。
(5)从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植树造林,保护水土、建立护坡工程、提高建筑物质量、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及宣传等方面作答。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速度;建设护坡工程,提高人口密集地区、坡度较陡地区建筑物的抗灾能力;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建立专业的救灾队伍;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
【点睛】
18.(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3月23日是第59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要准确、及时预报天气变化,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材料二]2018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认为,多部门应急联动将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尖刀”力量。“过去,各救援力量往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救援效率。应急管理部组建后,综合救援的整合优势逐渐显现,成为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
(1)材料一显示的自然灾害避防手段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然灾害避防手段是什么?怎样实施?
【答案】(1)灾害监测。灾中救援。
(2)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分析】本题以世界气象日及国际减灾日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等相关问题,难度较小,调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及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即可。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1)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要准确、及时预报天气变化,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准确、及时预报天气变化,显示的自然灾害避防手段是灾害监测。
(2)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认为,多部门应急联动将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尖刀”力量。说明灾害已经发生,所以表明的自然灾害避防手段是灾中救援。根据材料信息,“过去,各救援力量往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救援效率。应急管理部组建后,综合救援的整合优势逐渐显现,成为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所以在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英国综合救援,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自然灾害的防避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20年02月21日22时25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发生2.4级地震(余震),震源深度5千米。一般认为地震波中横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济南市长清区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2.“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3.当地震来临时,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爆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5.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大
C.降雨分配不均,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6.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沿着沟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
B.朝沟谷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C.垂直于沟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D.原地不动,等看清泥石流的准确前进方向再做决定
(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9月2日凌晨,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遭受强降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并诱发该地位于山谷地区的某乡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 D.暴雨
8.与此次地质灾害相关的因素不包括( )
A.暴雨 B.植被破坏
C.山高谷深 D.火山喷发
9.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和交通、通信中断
(2021·高一课时练习)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 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
11.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14.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课时练习)北京市气象局等多个部门于2018年8月11日12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据此和相关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地区降水预报。
日期 雷阵雨 雷阵雨转中雨 雷阵雨转小雨 多云
8月5~6日 √
8月7~8日 √
8月9日 √
8月10~11日 √
8月13~15日 √
材料二
(1)说出北京市最有可能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北京市发布此次黄色预警的主要依据。
17.(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942.6平方公里,暂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入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危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3)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
暴雨往往引发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下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4)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5)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8.(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3月23日是第59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要准确、及时预报天气变化,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材料二]2018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认为,多部门应急联动将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尖刀”力量。“过去,各救援力量往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救援效率。应急管理部组建后,综合救援的整合优势逐渐显现,成为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
(1)材料一显示的自然灾害避防手段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然灾害避防手段是什么?怎样实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