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2:55: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国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受寒流影响明显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东北部地区的典型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雨林带
3.北半球夏季,该国西北部地区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1.B 2.D 3.A
【解析】1.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结合示意图可知,受寒流影响明显的是②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澳大利亚东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随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雨,同时,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因此,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其东南和西南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其东南地区,热带荒漠分布在其中部和西部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北半球夏季是澳大利亚冬季,陆地形成冷高压,海洋形成低气压,其西北部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形成了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澳大利亚季风主要分布在其西北部,1月为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低压,7月为冬季,澳大利亚形成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形成了季风。即1月份为西北季风,7月份为东南季风。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中国在境外建设的第—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肯尼亚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披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下图为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该地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B.受到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
C.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D.肯尼亚山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5.影响该地高海拔森林"北坡宽、南坡窄"的因素主要是( )
①风力大小②光照条件③坡度陡缓④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随高度增加,植被带在肯尼亚山不同坡向分布差异减小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随高度增加发生变化 B.光照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
C.山体表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D.不同植被的生长习性存在差异
【答案】4.C 5.B 6.C
【解析】4.读图可知,该地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低海拔东部为潮湿森林、低海拔西部为干旱森林,造成该地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发育为潮湿森林,山脉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发育为干旱森林,C正确;东部距海近,若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东部应干旱,A错误;受到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不会导致东西部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B错误;肯尼亚山距海较近,D错误。故选C。
5.读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东南坡降水多,西北坡降水少,且纬度存在差异,导致南北坡水热条件、光照条件存在差异,水热影响森林的生长,南坡水热条件较好,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因此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好,所以竹林带生长高度高,挤占了高海拔森林带的分布,南坡高海拔森林带分布的较窄。北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好,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差,因此需要水分较多的竹林带没有分布,使高海拔森林带分布的较宽,②正确;南北坡坡度存在差异,影响森林的生长空间,③正确;导致高海拔森林“北坡宽、南坡窄”,②③正确,与风力大小、土壤肥力无关,①④错误。故选B。
6.随高度增加,坡度更陡峭,山体表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导致植被分布减少,植被带在肯尼亚山不同坡向分布差异也减小,C正确;海拔增加到一定高度,水热条件、光照强度差异不大,AB错误;植被对环境有适应性,植被的生长习性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洋流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在黄上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镇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同一类型地形单元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现律 B.垂直分异现律 C.湿度地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形成图中黄土梁和黄土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7.D 8.B
【解析】7.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这主要因为各地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多个小流域内都出现相似的景观,故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复性,这种规律性是在地方地形差异影响下出现的,因此黄士高原的塬、梁、峁等地貌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图中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位于黄土高原,当地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当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表侵蚀作用强,侵蚀强的地方形成沟壑,保留下来的形成梁、峁,因此形成此类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与风力侵蚀、冰川侵蚀和流水沉积关系不大,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是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它的主要表现为有序性和重复性。
(2022·高二课时练习)大约八百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后自然条件改变,重新形成自然带,如下图所示。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期,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0.图示区域( )
①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自然带分布一致
②所处经度可由其山麓基带大致推出
③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
④东坡的斑块自然带属于地方性分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答案】9.D 10.D 11.A
【解析】9.读图可知,在天池的东南部火山灰分布的最远,说明火山灰受风力影响,向东南方向飘落,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10.图示区域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变化是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相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①错误;所处的纬度可由山麓基带大致推出,②错误;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没有自然带的缺失,③正确;东坡的斑块状自然带分布与火山灰分布有关,属于地方分异,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D。排除A、B、C选项。
11.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火山灰影响下的土壤因素,A正确;热量、水分和地形受火山喷发干扰不大,不是火山喷发干扰后自然带重新深化的首要因素,排除B、C、D选项。故选A。
【点睛】火山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肥沃土壤的形成。
(2022·高二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6日4时50分(北京时间5时50分),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希姆基区外贝加尔铁路第2034次货运列车16节装载纸浆的车厢发生脱轨事故。此次列车脱轨使北京—莫斯科K19次长途旅客列车受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K19次长途旅客列车不会经过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3.K19沿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 )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区分异③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12.B 13.D
【解析】12.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K19经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不符合题意要求;K19列车经过西伯利亚地区,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D不符合题意要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K19不会经过,B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
13.K19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到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又称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①③正确;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到温带草原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区分异,②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又称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又称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的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海拔7782m) 乙山(海拔7435m)
南坡 北坡 南坡 北坡
基带气象要素 海拔/m 1100 2920 1229 1848
年均温/℃ 16.1 7.9 7.4 2.8
年降水量/mm 2276.6 512.1 96.1 519.2
雪线高度/m 4750 5000 4350 3980
14.据表中可以推断( )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15.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山体海拔 C.降水差异 D.人类活动
【答案】14.B 15.A
【解析】14.据表中信息可知,甲山北坡相对高度=7782-2920,南坡相对高度为7782-1100,南坡相对高度更大,A错误。两山四坡比较,甲山南坡相对高度最大,基带温度最高,垂直方向水热差异最大,垂直带谱最丰富,B正确。乙山南坡的降水少,河流的雨水补给少,海拔高,山顶有冰川分布,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错误。乙山的水热条件比甲山差,森林蓄积量小于甲,D错误。故选B。
15.据表中信息可知,甲、乙山都是降水多的坡向,雪线低,C错误。结合上题分析,甲山基带温度更高,说明甲山纬度更低。读表,甲山降水更多,但雪线更高,因甲山纬度更低,热量更好,雪线的海拔更高,A正确。山体海拔高低影响是否有雪线,但对雪线高低影响不大,且两山海拔差异不大,B错误。人类活动可能引起全球变暖,雪线升高,但与甲乙两山的雪线分布差异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一般来说,山地相对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基带温度越高,垂直方向水热差异越大,垂直带谱越丰富。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全球变暖,会导致雪线升高。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大尺度上看,澳大利亚西北部为大范围的热带草原。从小尺度来看,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从东南亚迁移扩散至此的。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
(1)描述图示区域的降水特征。
(2)说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热带落叶混交林仅分布在沿海狭窄地带的原因。
(3)比较该地森林与我国北方森林落叶时间和原因的差异。
【答案】(1)降水总量较大;降水空间差异大,年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湿季)。
(2)自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锐减,气候趋于干旱,蒸发加剧;(末次冰期时,海平面降低,来自东南亚的林种扩散至此,)沿海地区距离扩散源地最近。
(3)该地森林3~5月(或干季初期)落叶,原因是进入干季,降水减少,落叶以减少蒸腾耗水;我国北方森林9~11月(或秋季)落叶,原因是气温降低,落叶以减少养分消耗。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气候和植被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降水特征、植被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由图可知,图示地区降水量大多在800毫米或以上,降水总量较大。降水量从沿海地区的1200毫米以上递减至内陆地区的800毫米左右,空间差异较大。图示地区大多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2)根据题干分析,影响热带落叶混交林分布的因素是水分,所以应从水分角度进行分析。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从海上带来湿润水汽,使沿海地区降水多,适合森林生长;内陆地区多受信风影响,降水少蒸发强,不适合植被生长。同时应考虑末次冰期时海平面降低,易于物种的传播扩散,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的位于靠近东南亚地区的沿海。故热带落叶混交林分布范围狭窄。
(3)该地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3~5月南半球开始进入干季,由于降水减少,气候逐渐干旱,植被为了减少蒸腾流失水分开始落叶,故该地森林落叶时间是3~5月。我国北方处于北半球,在9~11月进入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故森林落叶时间是9~11月。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受该气候类型影响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 。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 ,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是建立在 条件变化的基础上。
(4)①地和⑤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垂直带谱更丰富的是 。
(5)图中有一种气候对应两个自然带,该气候是 (填名称)
【答案】(1)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 热带雨林 热量
(4)①
(5)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分布,自然带分布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依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和④(地中海气候)的位置,推断出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2)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知①③④⑤⑥分别是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图中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模式图知:该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为南北纬40 -60 大陆西岸;受该气候类型影响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①为热带雨林气候,所对应的植被为热带雨林带;①→②→③→④→⑤变化体现的是南北更替,自然带随纬度发生改变,反映了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
(4)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山体垂直带谱越丰富。①地和⑤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垂直带谱更丰富的是①。
(5)图中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这两种气候是⑤⑥,即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有一种气候对应两个自然带,该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点睛】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瓜达尔港地处巴基斯坦西南边陲荒漠,为天然深水港。港区所在区域以渔业、游牧业为主,经济落后。2014年以前,该港每年只有极少量货物进港,出口量几近为零。
材料二:2015年4月,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提出了共建“中巴经济走廊”的构想。中国将打开一条始自海湾地区、途经巴基斯坦、抵达中国西部的能源和贸易走廊。下图为中巴经济走廊(中巴铁路)位置示意图。
(1)印度河流域曾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被沙漠所蚕食,其周边区域主要为年降水量丰富的热带季风气候。分析印度河流域沙漠景观的出现符合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并从大气环流、地形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需要克服的恶劣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一,简述瓜达尔港长期以来货物量极少的主要原因。
(4)中巴铁路(瓜达尔港—喀什)的建设,对两国有何地理意义?
【答案】(1)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原因:大气环流: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风到达该地区时已成强弩之末,影响极小。
地形:北侧为山地,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比同纬度地区温度高。
人为: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植被遭到破坏,引起土地沙化。
(2)地势起伏大,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气候干旱造成水资源匮乏;部分地段多风沙、春季积雪融水或夏季暴雨造成洪水气象灾害。
(3)瓜达尔港经济落后,鱼、农畜产品为主;地处边陲荒漠地区,人口极少,对物品需求量较少;陆上交通不便,港口的经济腹地小。
(4)有利于充分发挥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强中巴两国的经贸往来,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保障能源运输安全。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因素、影响及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1)印度河流域周边区域主要为年降水量丰富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河流域曾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说明古代自然环境较好,适合人类居住。现被沙漠所蚕食,应该是后期自然环境改变、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沙漠景观出现。印度河流域沙漠景观的出现符合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原因是:从大气环流方面分析,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夏季西南风虽然影响该地区,但是西南季风到达该地区时已成强弩之末,影响极小,降水少。从地形方面看:印度河流域北侧为山地,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印度河流域比同纬度地区冬季温度高。从人为因素分析: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植被遭到破坏,引起土地沙化,环境恶化。
(2)中巴经济走廊(中巴铁路)连接喀什和瓜达尔港,沿线地势起伏大,靠近板块边界,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造成水资源匮乏,影响经济发展;部分地段多风沙、春季积雪融水或夏季暴雨造成洪水气象灾害,破坏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发展。
(3)经济腹地影响港口发展,瓜达尔港所处地区经济落后,农业以鱼、农畜产品为主;该地区地处边陲荒漠地区,人口极少,市场需求量小,对物品需求量较少;原来陆上交通不便,港口的经济腹地小,货运量小。
(4)中巴铁路(瓜达尔港—喀什)的建设,连接了喀什河瓜达尔港,有利于充分发挥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利于资源开发,发挥中国经济优势,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巴铁路(瓜达尔港—喀什)的建设加强了中巴两国的经贸往来,加强了经济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巴铁路(瓜达尔港—喀什)的建设利于我国原油进口,促进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保障能源运输安全。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国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受寒流影响明显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东北部地区的典型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雨林带
3.北半球夏季,该国西北部地区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中国在境外建设的第—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肯尼亚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披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下图为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该地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B.受到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
C.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D.肯尼亚山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5.影响该地高海拔森林"北坡宽、南坡窄"的因素主要是( )
①风力大小②光照条件③坡度陡缓④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随高度增加,植被带在肯尼亚山不同坡向分布差异减小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随高度增加发生变化 B.光照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
C.山体表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D.不同植被的生长习性存在差异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在黄上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镇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同一类型地形单元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现律 B.垂直分异现律 C.湿度地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形成图中黄土梁和黄土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022·高二课时练习)大约八百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后自然条件改变,重新形成自然带,如下图所示。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期,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0.图示区域( )
①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自然带分布一致
②所处经度可由其山麓基带大致推出
③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
④东坡的斑块自然带属于地方性分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022·高二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6日4时50分(北京时间5时50分),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希姆基区外贝加尔铁路第2034次货运列车16节装载纸浆的车厢发生脱轨事故。此次列车脱轨使北京—莫斯科K19次长途旅客列车受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K19次长途旅客列车不会经过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3.K19沿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 )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区分异③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的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海拔7782m) 乙山(海拔7435m)
南坡 北坡 南坡 北坡
基带气象要素 海拔/m 1100 2920 1229 1848
年均温/℃ 16.1 7.9 7.4 2.8
年降水量/mm 2276.6 512.1 96.1 519.2
雪线高度/m 4750 5000 4350 3980
14.据表中可以推断( )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15.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山体海拔 C.降水差异 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大尺度上看,澳大利亚西北部为大范围的热带草原。从小尺度来看,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从东南亚迁移扩散至此的。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
(1)描述图示区域的降水特征。
(2)说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热带落叶混交林仅分布在沿海狭窄地带的原因。
(3)比较该地森林与我国北方森林落叶时间和原因的差异。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受该气候类型影响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 。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 ,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是建立在 条件变化的基础上。
(4)①地和⑤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垂直带谱更丰富的是 。
(5)图中有一种气候对应两个自然带,该气候是 (填名称)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瓜达尔港地处巴基斯坦西南边陲荒漠,为天然深水港。港区所在区域以渔业、游牧业为主,经济落后。2014年以前,该港每年只有极少量货物进港,出口量几近为零。
材料二:2015年4月,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提出了共建“中巴经济走廊”的构想。中国将打开一条始自海湾地区、途经巴基斯坦、抵达中国西部的能源和贸易走廊。下图为中巴经济走廊(中巴铁路)位置示意图。
(1)印度河流域曾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被沙漠所蚕食,其周边区域主要为年降水量丰富的热带季风气候。分析印度河流域沙漠景观的出现符合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并从大气环流、地形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需要克服的恶劣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一,简述瓜达尔港长期以来货物量极少的主要原因。
(4)中巴铁路(瓜达尔港—喀什)的建设,对两国有何地理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