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世界两大葡萄酒主产区(阴影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区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B.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C.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D.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2.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热量充足②劳动力素质高③光照充足④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A 2.D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甲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乙地区为德国中、南部地区。甲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德国位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西风带,所以一年中的温差不算大。故甲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而乙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故A正确,B、C、D错误。
2.德国为发达国家,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先进且劳动力素质较高,②④正确;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充足,①错误;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③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图乙德国位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西风带,所以一年中的温差不算大,而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德国的气候主要有两种,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分布在德国的西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就是常年的温和湿润多雨,雨量的分配比较的均匀,一年四季都有分布,但是在冬季的雨量是最大的。
(2020·高二课时练习)读日本、英国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国的气候均深受海洋影响,东京与伦敦两城市( )
A.均为亚热带气候类型
B.均为海洋性气候类型
C.东京气温年较差较大
D.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4.两国均为岛国,但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的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
B.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较高
C.两国的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D.两国工业都是“临海型”布局
【答案】3.C 4.B
【分析】3.据图可看出,东京地处亚洲东部,最冷月均温大于0℃,夏季降水相对较多,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地处欧洲西部,最冷月均温大于0℃,全年降水分配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AB错误;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大于温带海洋性气候,C正确;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C。
4.英国矿产资源丰富,日本缺乏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需要进口,A错误;两国都是岛国,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较高,B正确;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日本是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业为主,C错误;日本工业原料和产品都依赖国际市场,工业是“临海型”布局,英国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原料地,是“资源型”布局,D错误。故选B。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 ,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形成的冬、夏季风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所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中巴(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2016年11月13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合贸易车队首次试联互通活动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举行,这是从中国境内出发的货物首次通过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向海外出口,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正从概念成为现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新疆经中巴经济走廊对外出口的商品可能是( )
①天然气②水稻③棉花④葡萄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会( )
A.造成我国产业空心化 B.带动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
C.增加巴基斯坦就业压力 D.减少我国能源进口来源
【答案】5.B 6.B
【分析】5.我国能源不足,可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进口天然气,而不是出口天然气,①错误;水稻不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②错误;新疆绿洲地区盛产棉花和葡萄,故新疆经中巴经济走廊对外出口的商品可能是棉花和葡萄干,③④正确。B项的③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根据材料信息,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经济贸易走廊,双方互利互赢,不会造成我国产业空心化,A错误;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B正确;带动巴基斯坦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环境巴基斯坦的就业压力,C错误;可以从瓜达尔港进口石油,使得我国能源进口方式更多样化,增加能源进口,D错误。故选B。
【点睛】中巴两国合作发展,能够促进两国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例如我国对比巴基斯坦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巴基斯坦具有廉价劳动力及资源方面的优势。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建设,会带动巴基斯坦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图中各能源基地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基地—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小
B.蒙东基地—区域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
C.新疆基地—区域土地资源广阔,土壤肥沃
D.西南基地—区域地表崎岖,对外交通不便
8.下列对于各能源基地优势能源及其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加强煤电、煤化工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利用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大能源开采与出口
C.西南基地风能资源丰富;加大风能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开发
D.蒙东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加强能源外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7.D 8.A
【分析】7.西南基地多山地,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对外交通不便,D正确;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西南基地,A错误;蒙东基地位于非季风气候区,区域降水较少,河网稀疏,水资源贫乏,B错误;新疆基地土地资源广阔,但多为沙漠,土壤较贫瘠,C错误;故选D。
8.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应加强煤电、煤化工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A正确;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开采加工和东输为主,我国天然气资源不足,且国内需求量大,无法出口国外,B错误;西南基地水能资源丰富,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重,C错误;蒙东基地水能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A。
【点睛】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020·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9.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是( )
A.ab B.ba C.bc D.ca
10.从各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④阶段
11.据图可知( )
A.①阶段环境污染严重 B.②阶段国内人口迁移主要为农村迁入城市
C.③阶段农业产值大幅降低 D.④阶段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答案】9.B 10.B 11.B
【分析】9.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发生变化;随经济发展,工业化前期,农业比重高,随工业化发展,农业比重会下降,工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而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比重上升,故农业劳动力比例持续下降,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会持续上升,工业劳动力比例在区域工业化阶段上升,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劳动力比例下降,结合图示,a、b、c曲线分别代表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是的是b、a,B正确,故选B。
10.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因此农业从业人员下降很快,工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上升较快,②阶段农业从业人员下降很快,工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上升较快,②阶段符合中国发展特点,B正确。故选B。
11.通过第二题已经明白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即②阶段,工业劳动力百分比处于上升阶段,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大量人口由农村迁入城市,B正确。①阶段以农业活动为主,环境污染不如工业化阶段严重,A错误。③阶段农业劳动力力百分比下降,农业产值比重低,不能说农业产值大幅降低,C错误。②阶段工业化推动城市化,④阶段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D错误。故选B。
【点睛】图中农业劳动力百分比下降,不代表农业产值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甲、乙、丙、丁代表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东部地区 B.乙是西部地区 C.丙是东北地区 D.丁是中部地区
13.第二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且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较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2.A 13.B
【分析】12.甲的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所以应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A正确;与中西部相比,东北地区经济较发达,且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乙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代表东北地区,BC错误;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第二产业比重大于西部地区,故丙为中部地区,丁为西部地区,D错误。故选A。
13.东北地区煤铁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多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型城市开始转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故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较多,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农业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结合上题分析,乙为东北地区,B符合题意;甲为东部地区,丙为中部地区,丁为西部地区,ACD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的发展曾严重依赖某种资源。它们的共同特点大致如下:其一,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其二,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其三,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其四,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2022·高二课时练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迁移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迁移阶段 迁入地 迁出地
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 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中部地区
阶段二(21世纪以来) 西部地区 中部、东部地区
阶段三(2018年以来) 东中西部协调均衡发展。资源密集的中西部地区着力发展基础化工;东部地区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利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上,继续引领我国化学工业转型升级。
14.20世纪8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中西部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
A.航海业发达,面向国际市场 B.率先对外开放,投资环境优
C.劳动力众多,城市化水平高 D.化工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5.进入东中西部均衡发展阶段的化学工业,空间布局特点是( )
A.中西部重点发展化工资源开采业 B.东部沿海着力打造绿色精细化工
C.中部地区尽量压缩化工生产规模 D.东中西部均衡布局高中低端化工
【答案】14.B 15.B
【分析】14.注意关注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发的实施,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其投资环境更好,B正确。航海业发达不是主要原因,且20世纪80年代的化工产品不以出口为主,A错误。化学工业不属于劳动力导向型的工业,并不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众多(当时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也丰富),且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不是很高,C错误。中西部地区的化工资源更为丰富,D错。故选B。
15.注意材料中阶段三的信息“东中西部协调均衡发展。资源密集的中西部地区着力发展基础化工;东部地区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利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上”,所以中西部重点发展基础化工,而不是资源开采,同时,应稳定化工生产规模,而不是尽量压缩化工生产规模,A、C错误。东部沿海应发挥技术、资金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精细化工,B正确。东、中、西部应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化工生产,而不是均衡布局高中低端化工,D错误。故选B。
【点睛】三大经济带是指我国80年代所采用的经济区域划分方法。在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根据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了三大经济带。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基础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看,大体是东部地带高,西部地带低,由东向西递减。从土地、矿藏和水力等自然资源方面看,则大体是西部地带和中部地带丰富,东部地带一般较缺乏,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科学地划分经济地带,是合理布局我国生产力所必需。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平均降水量375毫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材料一 图1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2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大兴安岭对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
(2)指出西辽河流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推测西辽河流域农牧业界线的空间变化特征。
(4)简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答案】(1)①冬春季节阻挡风沙侵袭,减轻危害;②夏季山地东南侧迎风坡,降水较多;③为河流的源地,提供水源。
(2)①大兴安岭海拔较高的山区发展林业;②山麓及丘陵地带发展畜牧业;③灌溉条件较好的东部平原发展种植业;④河流、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3)从东南向西北迁移。
(4)①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②过度放牧,破坏草原;③过度开垦,土地沙化;④不合理灌排,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⑤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分析】本题以“西辽河流域示意图”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农业生产类型及分布、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难度一般。
【详解】(1)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图示区域位于东部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大兴安岭位于该区域西部成东北---西南走向,对冬季风形成阻挡,减轻冬春季节风沙的危害;盛行东南风,图示区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较多;山脉是河流的源地,可以为河流提供水源。
(2)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一般来说山区宜发展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坡发展畜牧业。大兴安岭海拔较高的山区适合发展林业;山麓及丘陵地带发展适合畜牧业;灌溉条件较好的东部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河流、水库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
(3)从图画中可以看出未利用土地、草地大面积减少,耕地大面积增加。说明把草地和荒地开垦为耕地。所以可以推测西辽河流域农牧交错带的空间变化特征从东南向西北迁移。
(4)从图画中可以看出未利用土地、草地大面积减少,耕地大面积增加。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因此造成图中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为过度放牧和农垦。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作用,过度砍伐森林,易造成水土流失;西辽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仅375毫米,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草原,易引起土地沙化,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需引水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大,会引起水资源短缺,如灌排不合理,会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出口棉花与小麦。
材料二下图为叙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图。
(1)比较叙利亚东部和西部地势特征的差异。
(2)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
(3)简述该地区大范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可能会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4)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列举该国可以发展的工业类型。
【答案】(1)东部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地势南高北低。
(2)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3)水资源紧张;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4)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棉纺织工业;临港出口加工业。
【分析】题目通过叙利亚的位置、区域资源、产业和经济特征等,考查区域差异分析、区域条件评价和区域生态问题判断等问题的综合解答能力。
(1)读图,主要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叙利亚东部和西部的地势特征差异。东部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所以地势大致北高南低;西部河流自南向北流,所以地势南高北低。
(2)分析幼发拉底河沿岸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主要从气温、降水、光照、地形、水源等自然地理要素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夏季晴天多,气温高,热量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地处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等。
(3)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以草原或荒漠植被为主,棉花耗水量较大,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过度垦荒,破坏植被,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当地生态破坏等。
(4)据题可知,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棉花产量大,利用棉花为原料,可发展棉纺织工业。利用沿海港口优势可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等。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蒙山区位于川黔滇交界处,处在我国第二和第三级阶梯上,山高谷深,地势陡峻,高原山地占90%以上,多喀斯特地貌,境内河流纵横,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地带,矿产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该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低,基础设施薄弱,人力素质相对较低,是中国西部最严重的连片贫困地区。
材料二产业结构趋同系数是衡量地区间产业结构同构程度的指标,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越小,同构化程度越高,反之,差异性越大。
2005-2011年乌蒙山区三省产业结构趋同系数
年份 川-贵 川-云 贵-云
2005 0.9847 0.9667 0.9955
2006 0.9804 0.9657 0.9977
2007 0.9849 0.9668 0.9961
2008 0.9807 0.9777 0.9977
2009 0.8963 0.9915 0.9259
2010 0.9726 0.9922 0.9918
2011 0.9945 0.9999 0.9930
(1)结合乌蒙山区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优势,你认为当地可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至少2个)
(2)根据乌蒙山区三省产业结构趋同系数表,分析三省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3)读图说明2011年和2001年比较乌蒙山区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并运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理,评价乌蒙山区2009年以后第二产业变化的合理性。
(4)为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乌蒙山区扶贫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火电、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
(2)问题:产业结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有利影响:有利于区域间形成具有产业集聚、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结构;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间交流信息,加强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不利影响:导致各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市场恶性竞争等。
(3)特点:相比2001年,2011年乌蒙山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且第二产业占主导。合理性:这种变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首先乌蒙山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有利于冶金工业、加工制造业等的发展;煤炭等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能源工业的发展;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因此,第二产业比重增长较快,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4)过度开采、资源利用率低;开发过程中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起水土流失,并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雷同加剧,产业层次低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乌蒙山区的产业结构为材料,主要考查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但该题材料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例可看出,乌蒙山区非可再生贤源有钻锌、铜可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同时还可看出有煤碳资源,可利用煤炭发展火电;有铁矿可结合煤炭资源发展钢铁工业;有磷矿可发展化工工业。
(2)根据材料二中乌蒙山区三省产业结构趋同系数表,可以看出产业结构趋同系数均在0.9以上,说明产业结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可能带来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回答。产业趋同可促进工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可以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联系,加强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工业集聚会导致产生一定的污染,同时产业趋同会导致各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时产业趋同使得各行业生产的产品相差不大,从而导致市场恶性竞争等。
(3) 据材料二中乌蒙山区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示意图中的时间变化,2011年和2001年比较可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到了2011年形成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第二产业占主导。运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理,评价乌蒙山区2009年以后第二产业变化的合理性,主要从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方面进行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图可看出,该地区能源资源及各种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冶金工业、加工制造业等的发展,促进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同时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高耗能等工业的发展。从该地区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4)乌蒙山区扶贫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要从生态问题、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方面回答。该地区资源丰富,在资源开采时,会可能会出现过度开采的问题,资源利用时技术较落后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导致植被遭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生态破坏,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容易引发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可看出还存在着产业结构雷同以及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所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乌蒙山区扶贫建设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世界两大葡萄酒主产区(阴影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区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B.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C.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D.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2.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热量充足②劳动力素质高③光照充足④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高二课时练习)读日本、英国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国的气候均深受海洋影响,东京与伦敦两城市( )
A.均为亚热带气候类型
B.均为海洋性气候类型
C.东京气温年较差较大
D.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4.两国均为岛国,但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的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
B.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较高
C.两国的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D.两国工业都是“临海型”布局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中巴(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2016年11月13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合贸易车队首次试联互通活动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举行,这是从中国境内出发的货物首次通过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向海外出口,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正从概念成为现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新疆经中巴经济走廊对外出口的商品可能是( )
①天然气②水稻③棉花④葡萄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会( )
A.造成我国产业空心化 B.带动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建设
C.增加巴基斯坦就业压力 D.减少我国能源进口来源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图中各能源基地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基地—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小
B.蒙东基地—区域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
C.新疆基地—区域土地资源广阔,土壤肥沃
D.西南基地—区域地表崎岖,对外交通不便
8.下列对于各能源基地优势能源及其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加强煤电、煤化工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利用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大能源开采与出口
C.西南基地风能资源丰富;加大风能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开发
D.蒙东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加强能源外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0·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9.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是( )
A.ab B.ba C.bc D.ca
10.从各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④阶段
11.据图可知( )
A.①阶段环境污染严重 B.②阶段国内人口迁移主要为农村迁入城市
C.③阶段农业产值大幅降低 D.④阶段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甲、乙、丙、丁代表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东部地区 B.乙是西部地区 C.丙是东北地区 D.丁是中部地区
13.第二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且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较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高二课时练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迁移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迁移阶段 迁入地 迁出地
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 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中部地区
阶段二(21世纪以来) 西部地区 中部、东部地区
阶段三(2018年以来) 东中西部协调均衡发展。资源密集的中西部地区着力发展基础化工;东部地区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利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上,继续引领我国化学工业转型升级。
14.20世纪8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中西部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
A.航海业发达,面向国际市场 B.率先对外开放,投资环境优
C.劳动力众多,城市化水平高 D.化工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5.进入东中西部均衡发展阶段的化学工业,空间布局特点是( )
A.中西部重点发展化工资源开采业 B.东部沿海着力打造绿色精细化工
C.中部地区尽量压缩化工生产规模 D.东中西部均衡布局高中低端化工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平均降水量375毫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材料一 图1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2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大兴安岭对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
(2)指出西辽河流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推测西辽河流域农牧业界线的空间变化特征。
(4)简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出口棉花与小麦。
材料二下图为叙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图。
(1)比较叙利亚东部和西部地势特征的差异。
(2)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
(3)简述该地区大范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可能会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4)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列举该国可以发展的工业类型。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蒙山区位于川黔滇交界处,处在我国第二和第三级阶梯上,山高谷深,地势陡峻,高原山地占90%以上,多喀斯特地貌,境内河流纵横,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地带,矿产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该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低,基础设施薄弱,人力素质相对较低,是中国西部最严重的连片贫困地区。
材料二产业结构趋同系数是衡量地区间产业结构同构程度的指标,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越小,同构化程度越高,反之,差异性越大。
2005-2011年乌蒙山区三省产业结构趋同系数
年份 川-贵 川-云 贵-云
2005 0.9847 0.9667 0.9955
2006 0.9804 0.9657 0.9977
2007 0.9849 0.9668 0.9961
2008 0.9807 0.9777 0.9977
2009 0.8963 0.9915 0.9259
2010 0.9726 0.9922 0.9918
2011 0.9945 0.9999 0.9930
(1)结合乌蒙山区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优势,你认为当地可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至少2个)
(2)根据乌蒙山区三省产业结构趋同系数表,分析三省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3)读图说明2011年和2001年比较乌蒙山区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并运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理,评价乌蒙山区2009年以后第二产业变化的合理性。
(4)为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乌蒙山区扶贫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