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分布状况,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入海径流 C.浮游生物 D.盛行风
2.在等值线年内变动中,甲点距大陆最近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图中海水盐度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西向东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高一课时练习)不同海域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以及轮船的吃水深度。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中海盐度高于大西洋的原因是( )
A.蒸发更旺盛 B.海水交换多 C.降水量更大 D.人类输盐多
5.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海水的流向分别是( )
A.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 B.自西向东 自东向西
C.自东向西 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6.一艘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在图示海域吃水深度(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7.(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世界著名海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域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该海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曲线a、b、c表示海水性质依次是( )
A.温度、盐度、密度 B.盐度、密度、温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盐度、温度
9.有关海水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海水盐度最低
B.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有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量
C.受海水温度影响,低纬海区海洋生物种类更多
D.不同海区表层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中断崖”现象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径流量大的河流,淡水可扩展到河口外很远的海域。如长江在洪水期小潮时,淡水向东北扩散,一直影响到朝鲜半岛以南的济州岛,向南扩散进入杭州湾海域。下图为长江口夏季盐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夏季,图示海域盐度分布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11.影响图示海域夏季盐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水蒸发量 B.洋流输水量 C.河流径流量 D.水体含沙量
12.长江口海水盐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密度增大 C.海水污染加剧 D.海洋生物变化
(2022·高一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号”潜艇演练时失联,船上53人全部遇难。据分析,可能是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由表层至深层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B.逐渐减小
C.先下降,后上升 D.逐渐增加
14.“南伽拉号”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潜水艇设备失灵 B.海水密度突然减小
C.水压增大,潜水艇发生爆炸 D.潜水艇设施老旧
15.遭遇“海水断崖”时,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
A.等待外界救援
B.全力向前运行
C.迅速打开应急供气阀门,保障潜艇浮力
D.迅速关闭所有气阀,降低潜艇浮力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曲线①②③分别是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规律是____。
(3)赤道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特点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4)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5)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是____,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
(2)2月黄海的等温线有何特征?
(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可能是____。
(4)2月较8月,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分布状况,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入海径流 C.浮游生物 D.盛行风
2.在等值线年内变动中,甲点距大陆最近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图中海水盐度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西向东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B 2.A 3.A
【解析】1.结合图中的等盐度线可看出,长江入海口处盐度最低;河流水为淡水,海水盐度高,河流水注入使海水盐度稀释,盐度降低,直接影响因素是入海径流,B正确;受洋流、浮游生物和盛行风影响小,ACD错。故选B。
2.图中甲点在28‰等盐度线上,甲盐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应是长江径流,1月径流量最小,河水稀释作用最弱,盐度最高,甲距大陆最近;7月河流流量量大,河口处盐度最低,甲点距大陆远;4月和10月距中,A正确、BCD错。故选A。
3.图中灰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海洋,从图中看,海水盐度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①正确、③错;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海水盐度自西向东增加,②正确、④错。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此外还受河流(淡水稀释)等的影响。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海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
(2021·高一课时练习)不同海域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以及轮船的吃水深度。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中海盐度高于大西洋的原因是( )
A.蒸发更旺盛 B.海水交换多 C.降水量更大 D.人类输盐多
5.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海水的流向分别是( )
A.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 B.自西向东 自东向西
C.自东向西 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6.一艘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在图示海域吃水深度(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4.A 5.B 6.B
【解析】4.由所学可知,海水盐度主要受蒸发量、降水量、淡水注入量、海水封闭程度等因素影响。地中海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于燥,蒸发旺盛,加之海域封闭,导致盐度高于西侧大西洋,故A项正确;地中海与大西洋只有直布罗陀海峡沟通连接,海水交换量少,A正确,B错误;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量少于同纬度广阔的大西洋地区,C错误;地中海地区虽有河流注入但输入盐量并不比大西洋多,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A。
5.由所学可知,地中海因蒸发大,盐度高于西侧大西洋,海平面整体低于大西洋,导致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深层海水由盐度高的向盐度低的扩散,即自地中海流向大西洋,B正确,A、C、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
6.由所学及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自西向东盐度增加,轮船受浮力影响,吃水线越来越浅,B 正确,A、C、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
【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入海径流、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星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7.(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世界著名海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域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该海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答案】C
【详解】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为红海,根据图文信息可推测该海域可能为红海,受寒流影响,海域盐度应偏低,且红海不受寒流影响,A错误;红海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红海位于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海域较封闭,仅通过曼德海峡与阿拉伯海相连,与外大洋海水交换周期长,沿岸缺少淡水河的汇入。综上所述,红海成为世界盐度高最高的海域。C正确,BD错误,故选C。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曲线a、b、c表示海水性质依次是( )
A.温度、盐度、密度 B.盐度、密度、温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盐度、温度
9.有关海水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海水盐度最低
B.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有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量
C.受海水温度影响,低纬海区海洋生物种类更多
D.不同海区表层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中断崖”现象
【答案】8.A 9.C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的温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a为温度;海水的盐度在副热带海区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b为盐度;海水的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为c,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
9.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海水盐度最低,A错误;南北半球高纬度盐度有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陆地径流,B错误;低纬地区水温较高,所以生物量较大且种类多,C正确;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垂直方向中出现密度跃层导致的,并不是不同海区。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点睛】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径流量大的河流,淡水可扩展到河口外很远的海域。如长江在洪水期小潮时,淡水向东北扩散,一直影响到朝鲜半岛以南的济州岛,向南扩散进入杭州湾海域。下图为长江口夏季盐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夏季,图示海域盐度分布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11.影响图示海域夏季盐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水蒸发量 B.洋流输水量 C.河流径流量 D.水体含沙量
12.长江口海水盐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密度增大 C.海水污染加剧 D.海洋生物变化
【答案】10.D 11.C 12.D
【解析】10.由图中信息可知,夏季,图示海域盐度分布自西向东递增,因为自西向东受长江淡水的影响递减,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根据图中信息,由于受到长江径流的影响,自西向东盐度逐渐增大,所以影响图示海域夏季盐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径流量,C正确;如果是海水蒸发量和洋流输水量对盐度产生的影响,不可能只影响图示地区,AB错误;水体含沙量,对盐度影响小,D错误,所以选C。
12.盐度的变化,基本不影响海水温度变化,A错误;长江口海水盐度变小,海水密度会减小,B错误;盐度的变化对海水污染基本没有影响,C错误;盐度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较大,不同的生物对盐度的要求不同,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与蒸发之差、淡水汇入、洋流、海域的封闭情况等。
(2022·高一课时练习)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号”潜艇演练时失联,船上53人全部遇难。据分析,可能是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由表层至深层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B.逐渐减小
C.先下降,后上升 D.逐渐增加
14.“南伽拉号”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潜水艇设备失灵 B.海水密度突然减小
C.水压增大,潜水艇发生爆炸 D.潜水艇设施老旧
15.遭遇“海水断崖”时,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
A.等待外界救援
B.全力向前运行
C.迅速打开应急供气阀门,保障潜艇浮力
D.迅速关闭所有气阀,降低潜艇浮力
【答案】13.A 14.B 15.C
【分析】13.依据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所以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水温变化规律应为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
14.“海水断崖”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密度突然发生变化。当潜艇在高密度的海水中行驶时,突然进入到低密度的海水当中,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瞬间会有一种从悬崖上掉下来的体验,随着深度加大,水压增大,到达一定深度后,潜艇就会被巨大的水压破坏,B正确,C错;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不存在海水温度突然下降的现象,A错;此次“南伽拉”号在海底行驶过程中遭遇意外,与艇体老旧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D错。所以本题选B。
15.遭遇“海水断崖”时,由于潜艇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变小,小于潜艇的重力,潜艇会突然急剧下沉。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为了上浮,应使重力小于浮力,所以应迅速“打开应急高压气阀门”,“向所有水仓供气”是为了排除水仓中的水,使潜艇重力减小,阻止潜艇下沉,C正确,D错;等待外界救援、全力向前运行,都会错失最佳的自救时机,AB错。故本题选C。
【点睛】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曲线①②③分别是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规律是____。
(3)赤道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特点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4)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5)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答案】(1) 密度 盐度 温度
(2)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3) 低 赤道附近气温高,盐度低,密度低
(4)B
(5)A
【分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特点,以及密度、盐度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所以①表示密度;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②表示盐度;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③表示温度。
(2)根据图中②曲线的变化可知,在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因此全球表层海水盐度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由于赤道附近气温偏高,盐度偏低,因此表层密度低。
(4)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故C错;丁海区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故本题选B。
(5)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如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海水盐度是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海水深度不是影响表层的海水密度分布的因素,C错误; 海水运动对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1)陆地径流携带盐类物质,注入海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盐类滞留海洋,盐度上升;海陆间循环使盐类物质不断在海洋聚集,海水变咸。
(2)夏季盐度较低,冬季盐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较低;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盐度较高。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淤泥质海滩面积广,利于晒盐;临海,盐类物质多,原料丰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是咸水的原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盐场的形成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
【详解】(1)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陆地河流携带盐分通过径流输送注入海洋;海水蒸发, 入海的盐类几乎不会蒸发,滞留在海洋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水循环中类型中的海陆间循环不断地使盐类物质不断向海洋聚集,越来越多的盐分导致海水变咸。
(2)根据图中可知,B海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注入海洋稀释海水,导致该区域海水盐度降低;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枯水期,径流量小,流入海洋的河流水减少,该区域盐度较高。
(3)根据图中A盐场的位置可知,该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其形成的条件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长芦盐场位于我国渤海湾地区,降水少,晴天时间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有利于引海水开辟盐场;长芦盐场临近海洋,有丰富的盐类物质,为盐场提供原料。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与海水的蒸发、降雨、海流和海水混合这4个方面有关。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是____,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
(2)2月黄海的等温线有何特征?
(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可能是____。
(4)2月较8月,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____。
【答案】(1) 渤海 南海
(2)等温线向北凸出
(3)陆地径流流入,带来陆地较高温度的径流
(4)2月
【分析】本题以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大海域中,渤海是内海,被陆地包围,只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冬夏水温差别最大,因此渤海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由图可知,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南海,2月时水温在24℃以上,8月时水温在28℃以上。海域水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递增。
(2)读2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可知,黄海处等温线弯向高纬(低值区域),向北凸出。
(3)由所学知识可知,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河流的水温受两岸陆地影响,水温也较海洋水温高;8月份长江由于前期雨季积累,蓄积的江河水量大,大量陆地径流汇入,使江水汇流入海洋表层的水温高于其他海域,形成一高温水舌。在沿岸偏南风的影响下,伸向东北。
(4)读图可知,2月表层水温等温线分布密集,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8月表层海水等温线稀疏,南北方水温梯度较小。因此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2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