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00: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诗人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大部分直接来自( )
A.沿岸湖泊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下径流
2.“长江东逝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①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②参与更新长江淡水
③影响长江三角洲的地貌④缓解全球热量收支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高一课时练习)蒸发皿蒸发量是指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它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面最大理论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风速 D.空气湿度
4.一年中M地蒸发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2月
5.推测M地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可能是( )
A.1280mm B.1180mm C.800mm D.670mm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4月22日,河南省信阳市遭遇强降水天气,城区内多地严重内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信阳市出现严重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大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④屋顶绿化面积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信阳市缓解城市内涝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将硬化路面全部改为透水砖 B.采用科技降低降水强度
C.在城区修建大型湖泊 D.加快建设雨水滞蓄设施
(2022·高一课时练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水循环环节( )
A.①为下渗 B.②为地下径流 C.③为蒸发 D.④为水汽输送
9.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
(2022·高一课时练习)我国的气候干平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砂石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⑤增加
12.通过增强下渗环节,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缩减城市绿地 B.铺设地面透水砖
C.治理水体污染 D.增加地下水开采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并且是第34个“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的主题是“ValuingWater”即“珍惜水、爱护水”,水利部确定我国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季节(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4.下列关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合理开采地下水 B.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15.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有机物和无机盐输向海洋 B.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
C.加剧不同纬度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D.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下左图)。(下右图)显示鄱阳湖2000年至2010年湖泊面积的变化。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即水面的海拔)、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1)归纳鄱阳湖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
(2)指出鄱阳湖是如何对长江水位进行调节的。
(3)简要说明鄱阳湖水循环的整个过程。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
(2)三种水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名称是____和____。
(3)城市透水砖的铺设会使____哪一个环节增加(填数字代号),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哪一个环节____来表示(填数字代号),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____(填序号)环节最密切。
(4)未登录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是____,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是____,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
(5)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____。(任举一例即可)
18.(2022·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二周年的日子。下面两图分别为母亲水窖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和____。
(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____环节和____环节施加影响。(填数字)
(3)人类通过____措施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通过____措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不断塑造陆地表面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水循环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诗人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大部分直接来自( )
A.沿岸湖泊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下径流
2.“长江东逝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①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②参与更新长江淡水
③影响长江三角洲的地貌④缓解全球热量收支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C 2.C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绝大部分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以降水补给为主,故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大部分直接来自大气降水,C正确;水汽输送不是长江流域主要径流来源,B错误;在长江的枯水期,沿岸湖泊和地下径流会补给长江,但水量较小,最主要的径流来源还是大气降水,AD排除。故选C。
2.“长江东逝水”描述了长江干流的主要流向,即整体自西向东流。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是由全球整个水循环完成的,仅由长江无法做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①错误;长江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参与了更新长江淡水,②正确;长江在向东注入海洋时,由于地势低平、海水顶托,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③正确;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流与缓解全球热量收支不平衡无关,且全球热量收支大致是平衡的,④错误。即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地理意义:1.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2.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022·高一课时练习)蒸发皿蒸发量是指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它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面最大理论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风速 D.空气湿度
4.一年中M地蒸发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2月
5.推测M地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可能是( )
A.1280mm B.1180mm C.800mm D.670mm
【答案】3.D 4.C 5.D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部地区蒸发量较小,西北部蒸发皿蒸发量较大。东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且风速较大,理论蒸发量较大才对,故A项、C项错误。由于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导致当地的年均蒸发皿蒸发量较小,故D项正确。地形并非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故选D。
4.M地蒸发量主要取决于气温高低和地表水源的供应情况,M地位于淮河流域北侧,蒸发量最大的时候应为气温高,地表水较丰富的时候。在1月、4月、7月、12月四个月中,7月气温最高,地表水最为丰富,因此此月蒸发量最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5.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和降水量制约。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M地位于淮河流域北端,降水量小于800mm,同时该区域为外流区,通常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M地陆面蒸发量的值最可能是670mm,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影响蒸发(强度或量)的因素一一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强:②风:大风蒸发强:③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④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干旱地区蒸发强度大,但蒸发量少)。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4月22日,河南省信阳市遭遇强降水天气,城区内多地严重内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信阳市出现严重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大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④屋顶绿化面积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信阳市缓解城市内涝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将硬化路面全部改为透水砖 B.采用科技降低降水强度
C.在城区修建大型湖泊 D.加快建设雨水滞蓄设施
【答案】6.C 7.D
【解析】6.根据材料“2022年4月22日,河南省信阳市遭遇强降水天气,城区内多地严重内涝”可知,该地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大,短时间内汇集水量大,易涝,①正确。城市内涝是城市低洼处地表水过多,与地下水开采关系不大,②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路面硬化增加,下渗减少,在强降水背景下,地表水汇集多,易涝,③正确。屋顶绿化面积大,降水时,会截留部分地表径流,延缓地表径流汇集时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7.将硬化路面全部改为透水砖,成本高,且主干道路等设施对地面硬化要求高,A错误。目前,通过科技手段,人类可以对降水环节的实施干扰,但需要特定条件,技术难度大,可行性较差,B错误。在城区修建大型湖泊会占用大量土地,因城市地价高,建设成本高,可行性不高,C错误。加快建设雨水滞蓄设施,加强雨季的调蓄能力,从而缓解城市内涝,D正确。故选D。
【点睛】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增加市区的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下渗功能;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2022·高一课时练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水循环环节( )
A.①为下渗 B.②为地下径流 C.③为蒸发 D.④为水汽输送
9.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
【答案】8.C 9.B 10.C
【解析】8.①是降水,A错误;②是下渗,B错误。③由河流水变为水汽是蒸发,C正确;④是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9.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导致湿地和绿地面积减少,下渗量较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主要靠降水,而降水最主要的来自于海上,所以是海陆间大循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2022·高一课时练习)我国的气候干平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砂石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⑤增加
12.通过增强下渗环节,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缩减城市绿地 B.铺设地面透水砖
C.治理水体污染 D.增加地下水开采
【答案】11.C 12.B
【解析】11.由于砂石堆积后形成的覆盖物内空隙较大较多,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即③增加,同时又能保护位于砂石覆盖层下方的土壤水分与空气和光照接触少,减少水分蒸发,即②减少。砂田对降水影响不大,①变化不大。砂田会减少地表径流,即⑤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铺设地面透水砖,可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B正确。缩减城市绿地会减少下渗,A错误。治理水体污染是对水质的改善,并没有有效增强下渗环节,C错误。增加地下水开采会减少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D错误。故选B。
【点睛】压砂种地是来自民间的一项农业抗旱技术,即在地表铺垫一层砂石,可有效抑制蒸发、蓄水保墒。这样既蓄水、保墒、保温,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防止水土流失,浓缩了干旱地区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精华,被称为从石头缝里“蹦”出的硒砂瓜,创造了世界奇迹。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发展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并且是第34个“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的主题是“ValuingWater”即“珍惜水、爱护水”,水利部确定我国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季节(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4.下列关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合理开采地下水 B.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15.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有机物和无机盐输向海洋 B.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
C.加剧不同纬度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D.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13.B 14.A 15.A
【分析】1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很大。尤其是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此时水资源相对丰富。故选B。
14.合理开采地下水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开源措施,A正确;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以及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BCD错误。故选A。
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A正确;水体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不会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B错误;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错误。故选A。
【点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开源与节流。(1)开源的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2)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下左图)。(下右图)显示鄱阳湖2000年至2010年湖泊面积的变化。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即水面的海拔)、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1)归纳鄱阳湖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
(2)指出鄱阳湖是如何对长江水位进行调节的。
(3)简要说明鄱阳湖水循环的整个过程。
【答案】(1)面积年内季节变化大;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年际变化比季节变化小。
(2)丰水期长江水位高,长江水通过湖口流入鄱阳湖,削减长江洪峰;枯水期鄱阳湖水位高,湖水从湖口补给长江,增加长江径流。
(3)海洋水汽蒸发上升;受夏季风影响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到鄱阳湖流域;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和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后汇入鄱阳湖;鄱阳湖连通长江,湖水随长江径流流入海洋。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的图文资料为情境,涉及了水循环原理,湖泊的水文特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等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鄱阳湖湖泊面积变化的特点可直接读图,从年内变化、年际变化两方面比较说明。面积年内季节变化大;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年际变化比季节变化小。
(2)鄱阳湖对长江水位的调节作用主要是调峰补枯,结合鄱阳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点分析。丰水期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长江水通过湖口流入鄱阳湖储蓄洪水,削减长江洪峰;枯水期时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湖水从湖口流入长江补给长江,增加长江径流,提高长江枯水期水位。
(3)水循环过程是从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角度结合水循环类型说明。鄱阳湖是外流湖,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大气水;通过东南夏季风,水汽由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大气降水,在鄱阳湖流域的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汇入鄱阳湖,由于鄱阳湖连通长江,湖水又随长江东流注入海洋,完成海陆间水循环。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
(2)三种水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名称是____和____。
(3)城市透水砖的铺设会使____哪一个环节增加(填数字代号),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哪一个环节____来表示(填数字代号),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____(填序号)环节最密切。
(4)未登录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是____,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是____,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
(5)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____。(任举一例即可)
【答案】(1)太阳辐射能
(2) 蒸发 降水
(3) ⑦ ① ⑤
(4)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5)促进不同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迁和能量交换;塑造着地表形态。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主要包括的四个环节,蒸发、输送、降水和径流,水吸收了太阳的能量,以水蒸气的形式在运动着,当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时,这些热量又重新被释放出来。所以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最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的类型包括三种: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包括的主要环节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陆上内循环包括陆地上降水和蒸发;海上内循环包括海洋水的蒸发和海洋上的降水。因此它们共同具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3)城市透水砖的铺设会使城市地面的水更多的下渗到地下,即⑦下渗环节增加;东亚地区的夏季风,是指海洋水汽随夏季风输送到陆地上空,可用图中的①水汽输送环节来表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指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地区,因此与⑤地表径流环节最密切。
(4)未登录的台风是仍然在海洋上,因此参与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终在内陆消失,没有入海。因此参与的水循环是陆上内循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通过海洋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使促使了陆地上的水资源的可再生。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包括,通过降水、蒸发和水汽输送以及径流输送等环节,使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促进不同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通过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使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连续不断运动、转化,从而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迁和能量交换;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从而塑造着地表形态。
18.(2022·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二周年的日子。下面两图分别为母亲水窖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和____。
(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____环节和____环节施加影响。(填数字)
(3)人类通过____措施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通过____措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不断塑造陆地表面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2) ⑤ ⑥
(3)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4)C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河流多内流河,参与的水循环主要为陆上内循环;但我国西部地区也有外流河(如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所以也有部分河流参与海陆间循环。
(2)通过修建水窖,拦蓄了地表径流,减少了下渗(注意水窖密闭性较好),主要对地表径流以及下渗环节施加了影响,图中⑤为下渗,⑥为地表径流。
(3)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可以通过建设水库来加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来进行改善。
(4)通过水循环使得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促进了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水循环使得全球各地的水资源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中,并非使得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陆地径流并不会增多,海洋蒸发也并不会减少。水循环的过程中,地表径流等环节不断塑造着陆地表面形态。①④正确,②③错。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