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07: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南部发生6.4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
2.地震发生后,需要重点防范以下哪些次生灾害( )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堰塞湖 ⑤蝗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2022·高一课时练习)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完成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 40.8 1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启幕。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地点中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图示区域最高处与C点最大海拔差可能为( )
A.1200m B.1500m C.1700m D.2000m
(2022·高一课时练习)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暴雨 C.地震 D.泥石流
7.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待在原地拨打电话等待救援 B.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D.沿沟谷延伸方向往高处跑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9月28日,受17号台风“鲇鱼”影响,浙江丽水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山体滑坡灾害。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台风和滑坡( )
A.属于气象灾害 B.属于地质灾害 C.都能引发病虫害 D.具有关联性
9.该处滑坡造成的危害有( )
①引发大地震②堵塞河道③冲毁村庄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2·高一课时练习)白格滑坡位于金沙江西岸(右岸),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滑坡区岩土体两次发生滑坡,形成的破碎岩体沿河谷西岸斜坡直冲而下,进入金沙江并继续向东岸运动,受到东岸(左岸)山体阻挡,最终依地势停积,堵塞金沙江并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下图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滑坡发生前的影像数据(左图)和两次滑坡发生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影像数据(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滑坡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有裂隙发育 ②地势高差大的峡谷地形
③人类活动强度大 ④冻土深厚,冻融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应急处置时一般要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基本与原来河道方向一致),其目的是( )
A.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 B.降低堰塞湖溃堤风险
C.降低河流的含沙量 D.便于后期环境整治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12.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13.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2021·高一课时练习)据国家地震台网发布消息,2020年11月16日23时54分重庆万州区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内灯有明显晃动,住户们跑到楼下空地躲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15.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8月29日06时35分在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3级地震,主要岛屿塞班岛震感很强。该群岛附近有世界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马里亚纳群岛位于________(大洋名称)西部。说明马里亚纳群岛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____。
(2)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________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________板块之下,常常形成海沟。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你应如何做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
(2)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请简要分析成因。
18.(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
(1)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2)描述古乡沟堰塞湖形成过程。
(3)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一课时练习)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南部发生6.4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
2.地震发生后,需要重点防范以下哪些次生灾害( )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堰塞湖 ⑤蝗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1.A 2.B
【解析】1.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多地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地震发生后,岩石更加破碎,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易形成堰塞湖,①②④正确;台风、蝗灾与地震无关,③⑤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2022·高一课时练习)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完成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 40.8 1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详解】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根据表中数据,③沟谷集水面积大,参与的水量多,平均坡度、流域落差最大,植被覆盖率最低,所以发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大的是③沟谷,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启幕。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地点中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图示区域最高处与C点最大海拔差可能为( )
A.1200m B.1500m C.1700m D.2000m
【答案】4.B 5.C
【解析】4.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灾害发生在山谷或者河沟之中,不可能发生在山脊两侧。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①位于图中山脊线旁,不可能发生泥石流,②和④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证明两地为山谷地形,因此易发生泥石流,故②④正确;③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因此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生泥石流,故③错误。正确的是②和④,答案选择B。
5.根据题意,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最高处为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241m,而C点位于500m-1000m之间,两地的海拔差为1241m—1741m,因此最大海拔最接近答案的是1700m,故C正确,排除ABD。答案选择C。
【点睛】泥石流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条件、物质条件和触发条件。一、地形条件: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二、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来源情况。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三、触发条件:水流激发是泥石流灾害中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中水的来源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2022·高一课时练习)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暴雨 C.地震 D.泥石流
7.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待在原地拨打电话等待救援 B.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D.沿沟谷延伸方向往高处跑
【答案】6.D 7.B
【分析】6.读材料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则可以分析出防御的主要自然灾害应该常出现在沟谷中。泥石流多发生于沟谷, 桩林坝可以拦截泥石流中大块岩石,D正确;桩林坝是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坝体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难以防御洪涝,A错误;桩林坝不能防御暴雨和地震,BC错误。故选D。
7.泥石流发生时,在山区沟谷内带来大量的泥沙、石块,突发性强,速度快,破坏力大。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向与沟谷垂直方向的高处跑,并尽快远离沟谷,不能顺着沟谷往上或往下跑,B正确,CD错误。泥石流突发性强,速度快,破坏力大,来不及待在原地拨打电话等待救援,A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的山地面积广,部分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且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或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山区。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9月28日,受17号台风“鲇鱼”影响,浙江丽水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山体滑坡灾害。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台风和滑坡( )
A.属于气象灾害 B.属于地质灾害 C.都能引发病虫害 D.具有关联性
9.该处滑坡造成的危害有( )
①引发大地震②堵塞河道③冲毁村庄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8.D 9.C
【分析】8.由材料信息可知,台风过境,引发次生灾害滑坡,具有关联性,D正确。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滑坡属于地质灾害,AB错误。干旱易引发病虫害,C错误。故选D。
9.由图可知,滑坡发生在村落的上方,紧靠河流,可能会冲毁村庄,堵塞河流,②③正确,C正确。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内力作用引发的,滑坡不能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①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点睛】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2022·高一课时练习)白格滑坡位于金沙江西岸(右岸),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滑坡区岩土体两次发生滑坡,形成的破碎岩体沿河谷西岸斜坡直冲而下,进入金沙江并继续向东岸运动,受到东岸(左岸)山体阻挡,最终依地势停积,堵塞金沙江并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下图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滑坡发生前的影像数据(左图)和两次滑坡发生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影像数据(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滑坡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有裂隙发育 ②地势高差大的峡谷地形
③人类活动强度大 ④冻土深厚,冻融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应急处置时一般要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基本与原来河道方向一致),其目的是( )
A.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 B.降低堰塞湖溃堤风险
C.降低河流的含沙量 D.便于后期环境整治
【答案】10.A 11.B
【分析】10.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断裂带,其中的岩体破碎,有裂隙发育,有利于滑坡的形成,①符合题意;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的峡谷地形,坡度陡,有利于滑坡的形成,②符合题意;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当地纬度较低,气候温暖,冻融作用并不频繁,不是形成当地滑坡的主要自然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1.滑坡形成的堰塞体会堵塞河道,使河道中堰塞体上游积水成湖,水位不断上升,水体压力增大,上升的压力有可能导致堰塞体溃堤,形成短时洪水,危及下游河谷地区人类设施,因此一般要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让堰塞湖的水位不致过高,降低堰塞湖溃堤风险,B符合题意;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并不能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降低河流的含沙量,排除AC;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与后期环境整治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B。
【点睛】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多断裂构造,地形起伏大,多松散物质,降水集中,多暴雨或冰雪融水量大,破坏植被,不当的开挖、堆积等。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12.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13.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答案】12.B 13.C
【分析】12.看懂图的关键,一看坐标,二看图例,三看内容。通过图中信息分析,很容易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3.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其特定的条件,地形条件中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坡度。因此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应是坡度最小、起伏最小的平原,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滑坡的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②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③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2、人为因素:①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②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2021·高一课时练习)据国家地震台网发布消息,2020年11月16日23时54分重庆万州区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内灯有明显晃动,住户们跑到楼下空地躲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15.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答案】14.C 15.A
【分析】14.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地震时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地震时地表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C项正确。故选C。
15.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本次震源深度只有8千米,位于地壳。A项正确。故选A。
【点睛】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8月29日06时35分在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3级地震,主要岛屿塞班岛震感很强。该群岛附近有世界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马里亚纳群岛位于________(大洋名称)西部。说明马里亚纳群岛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____。
(2)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________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________板块之下,常常形成海沟。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你应如何做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答案】(1) 太平洋 位于板块交界处
(2) 大洋 大陆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等;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操场,足球场开阔地避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地震时如果教室倒塌,应呆在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等等。
【分析】本题以马里亚纳群岛为相关图文材料,考查马里亚纳群岛位置、地震多发的原因、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原因,防震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马里亚纳群岛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地质结构不稳定,地震多发。
(2)马里亚纳海沟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
(3)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保证自身的安全,在教室内发生地震时难以快速逃生到户外;正在上课的学生,应该听从老师的指挥,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等;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操场,足球场开阔地避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可能还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地震时如果教室倒塌,应呆在桌下不要移动,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等。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
(2)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请简要分析成因。
【答案】(1)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坡陡流急;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等高线判读、区域定位、地质灾害成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的许可素养。
(1)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角度分析。主要地形类型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中图例可以判断:西部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地区海拔低,地势起伏小,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从降水特征、地势起伏、地质、植被等因素分析。结合经纬度及地形、河流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与川西高原之间,属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岩层破碎;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因此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
(1)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2)描述古乡沟堰塞湖形成过程。
(3)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1)夏秋(夏)季节。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地形陡峭,汇水速度快;地表物质疏松,堆积物丰富。
(2)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降水较多,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沿河谷奔腾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冲出山口,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等。
【分析】本大题以古乡堰塞湖为材料,涉及泥石流形成条件、危害及防治措施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西南季风为夏季风,可推测出泥石流多发季节为夏季。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产生条件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表多疏松堆积物。
(2)结合材料“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可分析出,堰塞湖是泥石流阻断河流形成,先描述泥石流形成过程,再描述堰塞湖形成过程。结合图中古乡沟流域前的沟口堆积扇和古乡堰塞罕坝可推测出,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形成泥石流,泥石冲出山口后在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必须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河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