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14: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课时练习)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
B.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
D.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答案】D
【详解】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和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有利于该地区荒漠化的整治,故ABC不符合题意;而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加剧荒漠化,不利于荒漠化的治理,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2.(2021·高二课时练习)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 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答案】A
【详解】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A正确。黄土高原水资源紧张,不适合建立湿地保护区,B错误;立体农业应在丘陵和山地区域发展,C错误;黄土高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不是最主要的生态问题,D错误。故选A。
【点睛】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与生物 B.地貌与气候 C.生物与地貌 D.气候与土壤
4.能够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原因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5.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开荒种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东北地区极端天气减少 B.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
C.地表土壤肥力明显增加 D.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降低
【答案】3.B 4.C 5.B
【分析】3.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表水冲刷作用强烈;地处丘陵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气候,B正确。该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黏重,不易被侵蚀,A、D错误。该地森林植被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水土保持,C错误。故选B。
4.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是因为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固沙能力差,加上风力作用导致土壤风化严重,形成沙漠广布,故沙漠广布主要是气候导致,A、B错误,C正确。“沙漠广布”是结果,故图示应指向土壤,D错误。故选C。
5.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开荒种地,导致植被大量减少,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生存环境恶化,使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B正确。生态恶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极端天气多发,A错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会使地表土壤肥力明显下降,C错误。生态恶化,旱涝加剧,气温差加大,夏秋季节高温干旱导致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提高,D错误。故选B。
【点睛】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1、低山丘陵地区,坡度较大;2、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3、地质灾害频发。
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2、乱砍滥伐;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修路、建厂、采石等。
(2021·高二课时练习)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目前( )
A.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7.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6.C 7.D
【分析】6.目前,我国生态脆弱区内流区、外流区均有,故A错误;据图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类型复杂,故B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天山南侧山麓是荒漠,北侧山麓降水较少,但仍属于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严重,故C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故D错误。故选C。
7.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故A错误。②地突出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故B错误。③地突出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故C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2022·高二课时练习)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左图为我国生态脆弱区及生态问题分布图,右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左图中①③两地均有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但其形成机制不同,①③两地土壤退化的形成机制分别是( )
A.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9.育肥是指通过精饲料喂养使牲畜快速增肥的过程。若右图所示农牧交错带位于左图中的④地,以下表示该地区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I一农副产品 B.Ⅱ一深加工产品 C.Ⅲ一待育肥家畜 D.IV一饲草料
【答案】8.C 9.B
【分析】8.分析左图可知,①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土壤退化主要是以风力侵蚀为主;③位于山东省低山丘陵地区,降水较多,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退化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因此 C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C。
9.读图分析,右图中 I 箭头由草原牧区指向农牧交错带,对应发展方向是:把待育肥家畜送到农牧交错带,之后使用精饲料来喂养使牲畜快速增肥,因此A错误;Ⅱ箭头由农牧交错带指向农耕区,对应发展方向是:把畜产品运往东部农耕区进行深加工,因此 B正确;Ⅲ箭头由农牧交错带指向草原牧区,对应发展方向是:向牧区提供饲草料,因此C错误;Ⅳ箭头由农耕区指向农牧交错带,对应发展方向是:提供农副产品,因此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农业生产大体以400mm 年降水量等值线为界,可分为两大区:以东、以南是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这两大区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条沿东北西南向展布,空间上农牧并存,时间上农牧交替的所谓农牧过渡带或农牧交错带。干湿条件成为本区农牧业生产的限制因子。
(2022·高二课时练习)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黄土塬、梁、峁地貌发育完整。合水县居民区全部位于塬面上,该县把“固沟保塬”工程作为创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抓手之一,全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下图示意合水县塬-梁-峁演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促使大塬向残塬演化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侧向侵蚀 B.下切侵蚀 C.溯源侵蚀 D.流水磨蚀
11.推测合水县“固沟保塬”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是( )
A.大塬 B.残塬 C.树杈梁 D.似圆峁
12.合水县“固沟保塬”工程的有效措施是( )
A.坡面植被恢复 B.塬面水沙集蓄
C.沟头打坝建库 D.推进沟道渠化
【答案】10.C 11.B 12.A
【分析】10.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大塬向残塬演化的过程,就是沟谷侵入塬面,使得塬面破碎的过程,其主要地质作用应为溯源侵蚀,C正确;侧向侵蚀一般发生在河流形成过程中,使河流变宽;下切侵蚀使河床变深;流水磨蚀是指岩石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磨圆,形成卵石,均与题意不符,ABD错误。故选C。
11.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县居民区全部位于塬面上,梁和峁上没有聚落和耕地,塬向梁演化的实质就是残塬向树杈梁演化,残塬是发生塬梁演化的重点区域,因此是“固沟保塬”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B正确,CD错误。与残塬相比,大塬塬面宽广完整,在塬边流水侵蚀作用较弱,A错误。故选B。
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坡面植被恢复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实现保塬的目的,A正确;塬面较平坦,流水侵蚀作用弱,不适合开展水沙集蓄工程,B错误;沟头是溯源侵蚀的重点区域,应该进行加固防护,不适合打坝建库,C错误; 由材料可知,该地推进"固沟保塬"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不是推进沟道渠化,D错误。故选A。
【点睛】治理水土流失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在我国,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的地带可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他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四地农牧交错地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降水地形水源热量 B.降水水源热量地形
C.水源降水热量地形 D.地形水源地形降水
14.上述四地因自然原因引起的农牧业交错地带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是( )
A.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地带 B.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
C.北方农牧交错带 D.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
15.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有的年份黄河出现断流,其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
C.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答案】13.B 14.C 15.C
【分析】13.读图,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地带的位置可知其位置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的走向大致一致(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般半干旱草原区适宜放牧,半湿润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故可知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就应是降水条件;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但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故其衣业生产主要的限制因素就应是水源条件(水漂充足地区则适合发展绿洲农业,水源缺乏地区则适合发展游牧业),故西北农业和牧业的交错地带的形成主导因素就应是水源条件;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故青藏地区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因素就应是热量条件(河谷海拔低,热量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高原面上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以高原畜牧业为主),故可知青藏高原农业和牧业的交错地带的形成主导因素就应是受海拔所影响的热量条件;川滇鄂黔湘山地地势起伏大,受地形坡度差异的影响,山麓、河谷等地形较平坦的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而牧业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的草山草坡地区,川滇鄂黔湘山地农牧交错地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由前一题的分析可知,四地的衣牧交错地带的影响因素中水源、热量(海拔)和地形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受降水差异而形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由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降水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即可知四地中受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是受降水影响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并非所有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和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地方河流的季节变化就比较小,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小。A错误;黄河断流主要是因为降水偏少,而用水量大,不是因为气温低,B错误;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广大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C正确;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夏季流量较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雨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一条河流往往有多个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注意流域内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川或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尔沁沙地地处西辽河平原,历史上该地水草丰美,是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天然牧场。由于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地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地。
材料二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全旗总土地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万。科右中旗于2011年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科右中旗在“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保护环境,同时,因地制宜制定畜牧业发展战略,实施“改羊增牛”,大力推行舍饲养、饲草种植加工,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对于牛羊的养殖,牧民的经验是: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当,牛卷着舌头吃草尖,羊喜欢刨着草根吃。总体思路是形成“饲草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1)读图分析科尔沁沙地历史上能够成为蒙古族天然牧场的优势自然条件。
(2)根据科尔沁沙地的位置,分析导致该地土地沙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改羊增牛”对生态环境的益处。
(4)列举舍饲养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答案】(1)年降水量400mm左右,水分充足,牧草生长茂盛;河流流经,牲畜饮用水源充足;地势起伏小,便于放牧。
(2)农牧交错带,农作易侵入牧区,导致过度开垦;
农作侵入牧区,压缩草场面积,导致过度放牧;
(3)与羊相比,牛卷着舌头吃草尖,保护草根,不影响草的生长;
获得同样的经济价值时,牛的数量少,对草场和土壤的践踏破坏小,利于草的循环再生;
(4)生态效益:利于草场恢复,促进生态改善,增加生物多样性;
经济效益:牲畜数量和质量提升;带动牧草种植、加工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效益: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生活环境改善;幸福指数提升;
【分析】本题以科尔沁沙地区域图为资料,涉及了农业区位,沙漠化成因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科尔沁沙地年降水量400mm左右,水分相对充足,因此牧草生长茂盛,适合放牧;该地有河流流经,牲畜饮用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牧业;结合图片可知,该地地势平坦,起伏较小,适合大规模放牧。
(2)土地沙化的人为原因需要结合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的利用不当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图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农牧交错带,当降水较多时,农作易侵入牧区,导致过度开垦,导致草原受到破坏;草原面积缩小,人们就会过度放牧,加剧了土地的沙化。
(3)“改羊增牛”对生态环境的益处需要结合生活习性和生物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与羊相比,牛卷着舌头吃草尖,因此可以保护草根,不影响草的生长,从而减轻土地沙化,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材料可知,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当,因此获得同样的经济价值时,牛的数量少,对草场和土壤的践踏破坏小,利于草的循环再生,减轻土地沙漠化的威胁。
(4)舍饲养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舍饲养可以减轻对于草原的破坏程度,有利于草场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改善,增加生物多样性,这就是舍饲养的生态效益;舍饲养有助于促进牲畜数量和质量提升,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舍饲养可以带动牧草种植、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既是经济效益;舍饲养能够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化水平;舍饲养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生活环境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提升。
17.(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该地区荒漠化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____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的扩展方向主要是____,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华北地区出现____(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该地区频繁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
(3)从总趋势看,图乙所示南部地区河流自____向____流,判断依据为____。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的原因是____。
(4)治理该地区荒漠化的措施有:____。
【答案】(1) 西北干旱、半干旱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 向东、向南 沙尘暴 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西北风强劲。
(3) 南 北 该地区河流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地;现代城镇应位于河流上游,古城遗址应位于河流下游。 河流都流向沙漠地区,沿途蒸发、下渗和农业用水使流量急剧减小。
(4)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退耕还草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及荒漠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中国荒漠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距海较远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该区西部、北部是中国主要的原生沙漠分布区,生态环境脆弱,而随着人口压力加大,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法阵的需要,开展过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加上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使得该地区荒漠化发展极快。
(2)结合图中的箭头可看出,荒漠化逐渐向东、向南这些尚未荒漠化的地区扩展;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使得华北地区出沙尘暴的频率增加;从图中可看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地区,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沙源,加上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促使沙尘暴的发生。
(3)读图丙结合所学可知,图乙地区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南侧为昆仑山脉,盆地地势较南侧低,故河流自南向北流;还可以根据城镇的分布进行判断,古城遗址应位于河流下游,随着河流不断萎缩,城镇逐渐向河流上游发展,故现代城镇应位于河流上游;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河流发源于高山,流向塔里木盆地内部沙漠地区,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下渗严重,加上沿途农业用水多,使流量急剧减小,河流流程短小。
(4)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因此该地区荒漠化防治措施主要有合理分配水资源,处理好上中下游用水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处理好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从根本上看应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18.(2023·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栗元草场是贵州遵义的第一大天然草场,草类高大茂盛,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该地年均降水量达1420mm,相对湿度大,雾日多。草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有丰富而奇特的石林景观,周边有泉、瀑等多个景点。近年来,当地利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材料二下图为“栗元草场附近等高线地图”。
(1)简述该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2)与内蒙古草原相比,简析该地发展畜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3)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简述该地宜采取的措施。
【答案】(1)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土层薄、土壤贫瘠;当地多雨雾、湿度大,光照不足,对作物成熟不利。
(2)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水热条件好,产草量大,单位面积载畜量大;当地纬度低,适宜牧草生长的时期长,草场利用时间长,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小。
(3)保护性开发并建设草场资源,防止过度放牧;依托科技,引进良种,提高畜牧业产量和质量;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加强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分析】本大题以栗元草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栗元草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有丰富而奇特的石林景观。结合所学,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平地少不利于规模种植;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作物生长受限;该地年均降水量达1420mm,相对湿度大,雾日多,光照不足,对作物成熟不利。
(2)与内蒙古草原相比,栗元草场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组合更好,产草量大,单位面积载畜量大;纬度低、热量足,牧草生长期长,可供畜牧业使用的时间也更长;远离冬季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不易受到沙尘暴、寒潮灾害的影响。
(3)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简述该地应该因地制宜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对于独特的草场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可持续利用;提高畜牧产业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和延长增强畜牧产业链,依托科技,引进良种,提高畜牧业产量和质量,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同时,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建立品牌效应,完善物流运输,加强基础建设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课时练习)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
B.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
D.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2.(2021·高二课时练习)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 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与生物 B.地貌与气候 C.生物与地貌 D.气候与土壤
4.能够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原因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5.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开荒种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东北地区极端天气减少 B.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
C.地表土壤肥力明显增加 D.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降低
(2021·高二课时练习)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目前( )
A.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7.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2022·高二课时练习)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左图为我国生态脆弱区及生态问题分布图,右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左图中①③两地均有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但其形成机制不同,①③两地土壤退化的形成机制分别是( )
A.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9.育肥是指通过精饲料喂养使牲畜快速增肥的过程。若右图所示农牧交错带位于左图中的④地,以下表示该地区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I一农副产品 B.Ⅱ一深加工产品 C.Ⅲ一待育肥家畜 D.IV一饲草料
(2022·高二课时练习)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黄土塬、梁、峁地貌发育完整。合水县居民区全部位于塬面上,该县把“固沟保塬”工程作为创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抓手之一,全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下图示意合水县塬-梁-峁演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促使大塬向残塬演化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侧向侵蚀 B.下切侵蚀 C.溯源侵蚀 D.流水磨蚀
11.推测合水县“固沟保塬”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是( )
A.大塬 B.残塬 C.树杈梁 D.似圆峁
12.合水县“固沟保塬”工程的有效措施是( )
A.坡面植被恢复 B.塬面水沙集蓄
C.沟头打坝建库 D.推进沟道渠化
(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在我国,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的地带可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他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四地农牧交错地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降水地形水源热量 B.降水水源热量地形
C.水源降水热量地形 D.地形水源地形降水
14.上述四地因自然原因引起的农牧业交错地带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是( )
A.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地带 B.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
C.北方农牧交错带 D.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
15.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有的年份黄河出现断流,其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
C.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尔沁沙地地处西辽河平原,历史上该地水草丰美,是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天然牧场。由于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地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地。
材料二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全旗总土地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万。科右中旗于2011年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科右中旗在“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保护环境,同时,因地制宜制定畜牧业发展战略,实施“改羊增牛”,大力推行舍饲养、饲草种植加工,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对于牛羊的养殖,牧民的经验是: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当,牛卷着舌头吃草尖,羊喜欢刨着草根吃。总体思路是形成“饲草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1)读图分析科尔沁沙地历史上能够成为蒙古族天然牧场的优势自然条件。
(2)根据科尔沁沙地的位置,分析导致该地土地沙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改羊增牛”对生态环境的益处。
(4)列举舍饲养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17.(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该地区荒漠化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____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的扩展方向主要是____,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华北地区出现____(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该地区频繁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
(3)从总趋势看,图乙所示南部地区河流自____向____流,判断依据为____。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的原因是____。
(4)治理该地区荒漠化的措施有:____。
18.(2023·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栗元草场是贵州遵义的第一大天然草场,草类高大茂盛,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该地年均降水量达1420mm,相对湿度大,雾日多。草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有丰富而奇特的石林景观,周边有泉、瀑等多个景点。近年来,当地利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材料二下图为“栗元草场附近等高线地图”。
(1)简述该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2)与内蒙古草原相比,简析该地发展畜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3)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简述该地宜采取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