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出现的月相示意图。读图,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2.(2017·高一课时练习)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一一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B.体积和质量适中一一太阳光照稳定
C.日地距离适中一一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
D.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一一形成大气层
3.(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燃油汽车 B.太阳能电池板 C.煤球炉 D.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2022·高一课时练习)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①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
③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④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叙述与地球特殊性成因无关的是( )
A.地球昼夜更替周期适宜 B.大气的作用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有一颗卫星
6.(2022·高一课时练习)图示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据报道,鲸鱼座T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T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7.鲸鱼座T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木卫系
8.“鲸鱼座T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自身条件,最可能因为该行星( )
A.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B.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温度
C.所在的恒星光照稳定 D.体积大,有深厚的土壤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9月8日,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先生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距离地球3.25亿公里)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试推断“吴伟仁星”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比邻星系 D.河外星系
10.下列关于“吴伟仁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环绕太阳运动 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
C.它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 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a)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0 23小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 24小时37分 有
11.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12.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1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形成大气环流 B.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C.诱发地震 D.产生“磁暴”和“极光”
(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15.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行星分别是____、____、____。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除同向性外,还具有____性和____性。
(3)按照太阳系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金星属于____行星,木星属于____行星,天王星属于____行星。
(4)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17.(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年总辐射量(单位:108焦/平方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描述我国北方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点。
(2)简述图中P地太阳年总辐射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18.(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降落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东面则紧邻巴丹吉林沙漠。
材料二:太阳辐射为我们生产生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是推动大气和水的运动的主要动力。
材料三:左图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右图为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太阳辐射和降水量分布图。
(1)列举出两种该地区由太阳辐射转换而来的优势能源。
(2)指出图中亚欧大陆桥经过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3)试从天气、技术、安全度等方面简要分析东风着陆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出现的月相示意图。读图,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答案】D
【详解】甲月相处于凸月与娥眉月中间,应为弦月,图中显示,清晨时甲月相位于上中天位置,清晨的太阳在东方,表明甲月相的亮月朝向东,这些特征均表明甲月相为下弦月,而上弦月黄昏时位于上中天,亮月朝向西,新月正午时位于上中天位置,满月午夜时位于上中天位置。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2017·高一课时练习)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一一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B.体积和质量适中一一太阳光照稳定
C.日地距离适中一一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
D.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一一形成大气层
【答案】C
【详解】“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存在生命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A不符合题意。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太阳光照的稳定性对太阳系其他行星是共同的条件,B不符合题意。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从而有液态水存在,C符合题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影响昼夜长短、气温等情况,对大气层的形成无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燃油汽车 B.太阳能电池板 C.煤球炉 D.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答案】D
【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图中太阳能电池板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燃油汽车、煤球炉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太阳能转化的石油、煤,也来自太阳辐射。ABC不符合题意。西藏羊八井地热来自地球内部,不来自太阳辐射,D符合题意。故选D。
(2022·高一课时练习)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①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
③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④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叙述与地球特殊性成因无关的是( )
A.地球昼夜更替周期适宜 B.大气的作用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有一颗卫星
【答案】4.A 5.D
【解析】4. 由于地球是地月系中质量最大的天体,月球围绕其旋转,因此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①正确;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而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因此地球不属于河外星系,②错误。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③正确;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不是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描述,④错误。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地球特殊性指的是有生命存在, 地球有一颗卫星不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D 无关,符合题意。地球昼夜更替周期适宜、日地距离适中是地表温度适宜的原因,使地球上有生命存在,AC有关,不符合题意;大气的作用,指的是由于地球大气具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使得地球温度适宜且形成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B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保障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主要有五大方面,我们称为“金锁链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外部条件有两个,一个是稳定的光照,第二个外部条件是安全的运行环境,即指地球在太阳系内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十分安全,八大行星各行其道,避免了彼此之间的碰撞。保障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地球内部(自身)条件有三个,第一个是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的平均温度为15℃,处在0℃至100℃之间,这是保障水能够以液态存在的温度条件。地球适宜的温度范围,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合适的自转周期、大气层的存在等造成的。第二个内部条件是液态水的存在。第三个内部条件是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这是由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漫长的演化造成的。
6.(2022·高一课时练习)图示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答案】A
【详解】2020年1月11日,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它的观测范围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又据所学可知,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分别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因此图示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可观测宇宙,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据报道,鲸鱼座T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T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7.鲸鱼座T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木卫系
8.“鲸鱼座T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自身条件,最可能因为该行星( )
A.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B.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温度
C.所在的恒星光照稳定 D.体积大,有深厚的土壤
【答案】7.C 8.B
【解析】7.根据材料,鲸鱼座T星有5颗行星环绕,表明鲸鱼座T星为恒星,鲸鱼座T星e为行星。鲸鱼座T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类似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级别相当于太阳系,C正确;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比鲸鱼座T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要高,AB错误;木卫系为行星与卫星的天体系统级别,D错误;故选C。
8.根据所学知识,“鲸鱼座 T 星 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从大气、液态水、温度等角度分析。公转周期长短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该行星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不一定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A错误;适宜温度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温度,是该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自身条件,B正确;所在的恒星光照稳定不属于自身条件,C错误;该行星体积大,有深厚的土壤,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的存在。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9月8日,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先生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距离地球3.25亿公里)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试推断“吴伟仁星”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比邻星系 D.河外星系
10.下列关于“吴伟仁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环绕太阳运动 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
C.它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 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
【答案】9.B 10.A
【解析】9.据材料可知,“吴伟仁星”距离地球3.25亿公里,此距离大于地月距离(384403.9千米),故不在地月系,A项错误;太阳系半径约45亿千米,“吴伟仁星”距离地球仅3.25亿公里,故在太阳系内部,不在比邻星系和河外星系,B项正确,C、D项错误。故选B。
10.“吴伟仁星”位于太阳系,环绕太阳运动,A项正确;“吴伟仁星”是一颗小行星,其体积远小于地球的体积,B项错误;“吴伟仁星”、木星和火星是不断的运动的,三者的相对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吴伟仁星”不一定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C项错误;“吴伟仁星”是一颗小行星,体积和质量小,引力较小,不能吸引大气包围而形成厚厚的大气层,D项错误。故选A。
【点睛】通过本题我们需要掌握通过距离信息来判断天体系统的方法,并要学会积累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a)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0 23小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 24小时37分 有
11.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12.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1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形成大气环流 B.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C.诱发地震 D.产生“磁暴”和“极光”
【答案】11.D 12.D 13.D
【解析】1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自转周期几乎相同,说明两者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D正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相差较大,A错误。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相比于昼夜交替周期而言,公转周期并非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条件,B错误。相比于地球而言,火星距离太阳相对较远,表面温度与地球相差较大,C错误。故选D。
12.地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的天体,而从表格数目反映火星与地球的日地距离、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都较为相似,是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D正确。目前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A错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B错误。八大行星都有昼夜交替现象,不是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C错误。故选D。
13.大气环流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排除A;太阳活动干扰的是无线电短波通信,排除B;地震能量来源与地球内部,太阳活动与地震有一定的相关系,但不会诱发地震,排除C;太阳活动会使地球上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温度适宜,有液态水。
(2022·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15.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14.A 15.A
【解析】14.图中年轮宽度数值高时,太阳黑子相对数多;年轮宽度数值低时;黑子相对数少,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A正确,B、D错误;太阳黑子数与年轮只是正相关,不成比例,C错误。故选A。
15.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宽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树木的年轮体现着树木的生长状况,年轮宽,树木生长的状况好,反之生长的状况差。树木的生长主要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故图示反映了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的气候,A正确,此图并不能反映BCD选项所述的现象,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行星分别是____、____、____。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除同向性外,还具有____性和____性。
(3)按照太阳系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金星属于____行星,木星属于____行星,天王星属于____行星。
(4)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答案】(1) 火星 土星 海王星
(2) 自西向东 共面 近圆
(3) 类地 巨 远日
(4)D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分布规律、运动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太阳系八颗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①为火星、②为土星、③为海王星。
(2)太阳系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特征;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有共面性特征;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有近圆性特征。
(3)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与距太阳很远,称为远日行星。
(4)距日远近适当,使地球有适宜生命温度条件;体积和质量适当使地球有适宜的大气条件,有液态使生命出现的条件,ABC不符合题意;有卫星绕转不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D符合题意。故选D。
17.(2019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年总辐射量(单位:108焦/平方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描述我国北方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点。
(2)简述图中P地太阳年总辐射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答案】(1)40。我国北方地区的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总体上是东部少,西部多。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以及能源利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等值距为10,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西多东少,可知a线的数值应小于50,为4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北方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从东向西受气候的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呈增多的趋势。
(2)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较Q地多。
(3)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产业发展,能源需求量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再加上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18.(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降落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东面则紧邻巴丹吉林沙漠。
材料二:太阳辐射为我们生产生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是推动大气和水的运动的主要动力。
材料三:左图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右图为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太阳辐射和降水量分布图。
(1)列举出两种该地区由太阳辐射转换而来的优势能源。
(2)指出图中亚欧大陆桥经过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3)试从天气、技术、安全度等方面简要分析东风着陆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1)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石化能源)
(2)东部太阳辐射少,西部多(或者从东往西太阳辐射先增加,后减少)。
原因:降水量东部多,大气中云量增加,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西部降水少,大气中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或者从东往西降水先减少,后增加。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降水少、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跟踪和观测;靠近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技术力量强;沙漠地区水域、森林面积小,着陆后便于搜寻;人口稀少,安全性高。
【分析】本题以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为区域背景,并结合有关材料,考查该区域优势能源、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及原因、东风着陆场的区位条件。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图中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东起江苏连云港,向西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至新疆阿拉山口。所经省区中新疆、陕西等省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都很丰富,甘肃的水能、风能等也很丰富,它们都是由太阳辐射转化而来的能源。
(2)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太阳辐射和降水量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桥经过地区太阳辐射总体上东部年太阳辐射量少,西部年太阳辐射量大。图中亚欧大陆桥经过地区年太阳辐射量与年降水量具有负相关的关系,亚欧大陆桥东段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大气中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削弱显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我国境内亚欧大陆桥西段,距海远,以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大气中云量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
(3)由图文信息可知,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东面则紧邻巴丹吉林沙漠。天气方面,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跟踪和观测;技术方面,该地临近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可以就近获得技术支持;安全方面,西北地区,人口稀少,载人飞船着陆过程对地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小,紧邻巴丹吉林沙漠,水域、森林少,飞船着陆后也便于搜寻。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