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18: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2020年各电网区域划分及超高压跨区域调配流向图。2020年,江苏省成为全国冬季用电负荷最高省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方地区用电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是( )
A.服装设计 B.冶金工业 C.电子商务 D.餐饮服务
2.为缓解江苏省冬季用电最大负荷,政府合理且可行的做法是( )
A.组织高耗能企业避峰用电 B.严禁居民使用高耗能电器
C.重点利用水能资源发电 D.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线路走向及经过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对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线路所经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
B.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
4.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接,东至福建福州,这是西气东输工程第一次入闽。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福建能源紧缺的问题②可有效减轻为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③利于福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22·高二课时练习)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 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
6.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1·高二课时练习)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占用耕地 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碱化
(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2015年底发电总量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全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各电源发电占比(%) 发电量占比(%) 用电量占比(%)
水电 燃煤 燃气 其他
① 72.20 16.53 0.00 11.27 31 16
② 38.25 53.37 0.01 8.17 17 13
③ 9.48 59.02 15.08 16.42 40 57
④ 53.39 40.19 0.40 6.03 12 14
8.①②③④代表的省区正确的是( )
A.①为云南 B.②为广西 C.③为贵州 D.④为广东
9.煤炭成为③省电源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煤炭资源丰富 B.煤炭发电成本较低
C.保持电网电量稳定 D.政府鼓励政策影响
(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中俄两国政府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提到,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 )
A.开采更容易
B.成本更高
C.更利于管道运输,管道建设周期长、运输费用高
D.清洁,对环境影响小
11.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对西线的优势为( )
A.天然气开发成本较低 B.地形平坦,管线建设成本低
C.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 D.劳动力充足,管线建设成本低
12.有关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对我国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B.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C.将彻底改变我国能源结构
D.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域图,为协调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现象,该国启动了资源北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线路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可能是( )
A.粮食 B.煤炭 C.水资源 D.木材
14.调配线路的选择除需求量,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交通
15.该线路建成后( )
A.导致巢湖水质急剧下降 B.加剧南方资源紧张
C.方便皖豫苏三省交通联系 D.改善北方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2月颁布《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km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目前约为60%)。“公转铁”政策执行力度在未来需持续加强,以提高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近年来,作为“北煤南运”输入地的珠江三角洲,煤炭消费量出现下降,以广州市为例,2021年广州市煤炭消费量1281万吨,相比2013年(1967万吨)减少了686万吨,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由27%下降到14%。下图示意晋陕蒙煤炭外运。
(1)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不断提高铁路、水路联合运输(“铁海联运”)比重的合理性。
(2)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推测近年来广州市煤炭消费量明显下降的原因。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缺水严重。西班牙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该工程建设了总长286千米的输水通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6年完成,投资3亿美元。下图示意西班牙水系。
(1)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原因。
(2)分析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3)塔霍河调水工程造成该河流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由此推测对河口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修筑松花江—辽河北水南调工程,既能为南部输水,缓解水资源不足,又能沟通渤海与黑龙江的水运。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引松济辽”线路图。
(1)依据材料,简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条件优于辽河流域的原因。
(2)请从气候角度,简要说明北水南调冬季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北水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2020年各电网区域划分及超高压跨区域调配流向图。2020年,江苏省成为全国冬季用电负荷最高省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方地区用电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是( )
A.服装设计 B.冶金工业 C.电子商务 D.餐饮服务
2.为缓解江苏省冬季用电最大负荷,政府合理且可行的做法是( )
A.组织高耗能企业避峰用电 B.严禁居民使用高耗能电器
C.重点利用水能资源发电 D.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
【答案】1.B 2.A
【解析】1.冶金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用电量大,用电成本占比高,B正确;服装设计技术投入较多、电子商务需要有较完备的现代化通讯条件,及餐饮服务用电占比不高,ACD错误。故选B。
2.组织高能耗企业避峰用电,指的是在生活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与高耗能企业错开时间,这样可以缓解江苏省冬季用电最大负荷,A正确;严禁居民使用高耗能电器太过绝对,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B错误;江苏地形平坦,水能资源较匮乏,C错误;江苏煤炭资源较少,所以煤炭气化、液化技术进行发电并不可行,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西电东送的三条线路: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厂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输送到广东。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线路走向及经过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对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线路所经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
B.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
4.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接,东至福建福州,这是西气东输工程第一次入闽。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福建能源紧缺的问题②可有效减轻为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③利于福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3.A 4.A
【解析】3.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主要经过江西、福建两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复杂,A正确;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该地区主要分布着红壤和经过长期耕作形成的水稻土,C错误;该地区多雨的气候和低山丘陵的地形使其河流众多,但不适合发展航运,D错误。故选A。
4.西气入闽可以有效缓解福建能源紧缺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福建能源紧缺的问题,①错误;可有效减轻为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②正确;输入天然气,利于福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③正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④正确。故选A。
【点睛】西气东输有利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2022·高二课时练习)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 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
6.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C
【解析】5.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地跨中、东部,没有涉及到西部,A错误。该工程仅为输入地提供能源,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受输入地的需求量影响,B错误。该工程的建设可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该工程主要向福建沿海地区输送能源,主要目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D正确。故选D。
6.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西气东输可增加福建的天然气消费,减少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用量,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①正确。随着输气管道的延伸建设,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③正确。西气东输作为天然气能源输送,对当地的农业机械化与煤炭工业的发展影响不大,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
对东部:缓减东部能源资源的紧张状况;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环境;促进东部经济的发展。
对西部:西部的资源得到开发,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增加西部人民的收入,增加就业;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7.(2021·高二课时练习)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占用耕地 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碱化
【答案】C
【详解】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减少占用耕地、减轻土壤盐碱化不是主要的目的,不能缩短输水路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2015年底发电总量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全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各电源发电占比(%) 发电量占比(%) 用电量占比(%)
水电 燃煤 燃气 其他
① 72.20 16.53 0.00 11.27 31 16
② 38.25 53.37 0.01 8.17 17 13
③ 9.48 59.02 15.08 16.42 40 57
④ 53.39 40.19 0.40 6.03 12 14
8.①②③④代表的省区正确的是( )
A.①为云南 B.②为广西 C.③为贵州 D.④为广东
9.煤炭成为③省电源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煤炭资源丰富 B.煤炭发电成本较低
C.保持电网电量稳定 D.政府鼓励政策影响
【答案】8.A 9.B
【分析】8.依据表格数据可知,①②省全年用电量占比小于发电量占比,应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云南和贵州,其中①省以水电为主,为云南,A正确;②省水能和煤炭均较为丰富,为贵州,B错误;③省区用电量占比最大,为广东,C错误;④省区水电比重大,为广西,D错误。故选A。
9.③省为广东省,发电所需燃煤主要从外地调入,A错误;与天然气发电相比,煤炭发电成本较低,这是煤炭成为广东省电源主体的主要原因,B正确;水电、燃气及其它电源均有保持电网电量稳定的作用,C错误;与煤炭发电相比,天然气发电污染小,受政府政策鼓励,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1、我国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新疆、内蒙、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2、我国主要含油气区有: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3、风能分布在东南沿海以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地区。4、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长江上游、红水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等。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5、从大兴安岭西麓的内蒙古东北部开始,向南经过北京西北部,向西偏南至兰州,再向南至昆明,最后沿横断山脉转向西藏南部。在该等值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地区(除新疆大部分地区外)。6、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中俄两国政府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提到,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 )
A.开采更容易
B.成本更高
C.更利于管道运输,管道建设周期长、运输费用高
D.清洁,对环境影响小
11.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对西线的优势为( )
A.天然气开发成本较低 B.地形平坦,管线建设成本低
C.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 D.劳动力充足,管线建设成本低
12.有关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对我国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B.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C.将彻底改变我国能源结构
D.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答案】10.D 11.C 12.C
【分析】10.煤炭属于固体,而天然气为气体,容易与其他气体掺杂,不易分离,开采难度大,A错误;天然气开采时一般采用自喷方式,成本低,B错误;管道建成后,运输费用较低,C错误;天然气相对于煤炭和石油产生的污染物少,对环境影响小,D正确。故选D。
11.东线与西线比,开采成本差别不大,A错误;东线沿线要经过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高原山地区,经过我国的大兴安岭等地形区,地势起伏大,管线建设成本高,B错误;由图可知东线年供气可达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C正确;俄罗斯东部与我国东北人口稀少,劳动力数量少,D错误。故选C。
12.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说法正确,不符题意,A错误;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说法正确,不符题意,B错误;只会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不会彻底改变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能够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就业和经济发展,说法正确,不符题意,D错误。故选C。
【点睛】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的开通可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改善大气环境。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域图,为协调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现象,该国启动了资源北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线路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可能是( )
A.粮食 B.煤炭 C.水资源 D.木材
14.调配线路的选择除需求量,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交通
15.该线路建成后( )
A.导致巢湖水质急剧下降 B.加剧南方资源紧张
C.方便皖豫苏三省交通联系 D.改善北方生态环境
【答案】13.C 14.A 15.D
【分析】13.由图可知,该资源调配的线路为北向,且配以运河,粮食调配过去是南粮北运,现在是北粮南运,A项与题意不符;北方多煤炭,北煤南运,B错误;木材北向运输的可能性小,且无需开挖运河,D错误;水资源北方短缺,开挖运河向北调水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故本题选C。
14.由上题可知,该线路调配资源为水资源,除考虑需求量外,优先考虑地形,可以实现引水自流,提高调水量,降低调水成本,A正确;气温、降水、交通等因素与地形相比对调水量、调水成本的影响较小,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15.由图可知,该资源调配线路为水资源调配,通过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北方缺水的问题,可以改善北方的生态问题,D正确;由图可知,该调配线路通过巢湖向北输水,可以促进巢湖水体更新,有利于巢湖水质改善,A错;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南水北调不会导致南方水资源紧张,B错;图中调配线路没有通过江苏省,所以不会方便江苏省与安徽、河南省的联系,C错。故本题选D。
【点睛】跨流域调水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积极影响:①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的矛盾。②提高防洪能力。③促进航运。④改善受水地区的水质。⑤改善受水地区的自然环境。⑥有的调水工程或修筑的大坝(水库)还成为当地的旅游区。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2月颁布《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km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目前约为60%)。“公转铁”政策执行力度在未来需持续加强,以提高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近年来,作为“北煤南运”输入地的珠江三角洲,煤炭消费量出现下降,以广州市为例,2021年广州市煤炭消费量1281万吨,相比2013年(1967万吨)减少了686万吨,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由27%下降到14%。下图示意晋陕蒙煤炭外运。
(1)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不断提高铁路、水路联合运输(“铁海联运”)比重的合理性。
(2)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推测近年来广州市煤炭消费量明显下降的原因。
【答案】(1)与公路运输相比,“铁海联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适合长距离运输;减轻公路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道路扬尘,利于环境保护;现有的运煤铁路、水路专用线、环渤海港口群建设较为完善,提供了运输保障;晋陕蒙煤炭生产基地与东南沿为地区消费市场的煤炭运量大,运输距离远,“铁海联运”能减少能量消耗。
(2)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运输能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镇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
(3)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煤炭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高耗能产业迁移,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对煤炭的需求减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均使广州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煤炭的需求减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优质高效的新能源不断推广,广泛应用,占区域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增加。
【分析】本大题以“晋陕蒙煤炭外运”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变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公路运输运量小,铁路运输和海洋运输的运输量大、运价低,“铁海联运”使得运量大,降低运输成本,连续性强,适合长距离运输;公路运输会产生汽车尾气、道路扬尘,“铁海联运”减轻大气污染,利于环境保护;现有较为完善的运煤铁路、水路专用线、环渤海港口群,为运输提供了保障;东南沿海地区消费市场的需求量大,使得晋陕蒙煤炭生产基地与东南沿海地区消费市场之间的煤炭运量大,但是运输距离远,“铁海联运”能够减少能量消耗。
(2)晋陕蒙煤炭外运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将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晋陕蒙煤炭外运增加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促进了当地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交通运输的能力;晋陕蒙煤炭外运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发展,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工业发展能够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3)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的科技发展,加大了对能源利用的科技投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随着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部分高耗能产业发生转移,减少了对煤炭的需求量;“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优化了广州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了对煤炭需求量;随着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优质高效新能源,减少了煤炭的消费比重。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缺水严重。西班牙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该工程建设了总长286千米的输水通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6年完成,投资3亿美元。下图示意西班牙水系。
(1)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原因。
(2)分析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3)塔霍河调水工程造成该河流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由此推测对河口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地处背风坡,受盛行西风影响相对小,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2)调水工程要穿越山岭和多个河谷,需逐级提水,工程难度较大;调水工程线路长,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
(3)入海径流量减少,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携带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分析】本题以塔霍河和塞古拉河为背景,考查缺水的原因、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调水工程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等,考查对知识的调用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又要分析人为原因。读图可知,塞古拉河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位于雨影区,降水少;此外处于30°N~40°N之间,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位于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2)读图可知,调水线路途经多个山岭、河谷,施工量大;此外,地势起伏大,需逐级提升,施工难度大,施工线路长,故建设成本高。
(3)上游大量调水,导致入海径流减少,会引发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导致咸潮发生和土地盐碱化;河流携带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土地面积减少;导致入海湿地面积减少,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点睛】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修筑松花江—辽河北水南调工程,既能为南部输水,缓解水资源不足,又能沟通渤海与黑龙江的水运。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引松济辽”线路图。
(1)依据材料,简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条件优于辽河流域的原因。
(2)请从气候角度,简要说明北水南调冬季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北水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
【答案】(1)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温低,冻土广布,下渗少。
(2)冬季气候严寒;冬季土壤冻结,不易施工;冬季多浓雾、暴雪等极端天气,影响施工安全;气温低,道路易结冰,不利于材料的运输。
(3)社会: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满足生活用水,改善生活水平;沟通渤海和黑龙江水系的水运,改善水运条件;经济: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增加生态用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以及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松花江支流众多,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松花江流域位于北纬45度以北,辽河流域位于北纬43度以南地区,松花江流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读图可知,松花江流域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下渗少。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气候严寒,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冬季白昼时间短,施工时间短;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挖掘困难,不易施工;冬季多浓雾、暴雪等极端天气,影响施工安全;气温低,道路易结冰,不利于材料的运输。
(3)由材料“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可知,辽河流域水资源不足,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满足生活用水,改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材料“修筑松花江—辽河北水南调工程,既能为南部输水,缓解水资源不足,又能沟通渤海与黑龙江的水运。”可知,沟通渤海和黑龙江水系的水运,改善水运条件;辽河流域工农业生产集中,辽松济辽调水工程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增加生态用水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