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18: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课时练习)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三叶虫属于(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无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
3.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地层④~①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020·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月,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图为“彩虹”恐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恐龙生活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恐龙繁盛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联合古陆
C.蕨类植物繁盛 D.是主要的成煤期
(2022·高一课时练习)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作用形成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9.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10.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2021·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12.关于化石和地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研究地层及化石,是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D.化石大量存在于岩浆岩之中
1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鱼类→三叶虫→恐龙
C.元古宙→太古宙→古生代 D.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2023·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的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现代地球大气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 )
A.臭氧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15.原始海洋的形成得益于( )
A.陨石撞击 B.火山喷发 C.岩石风化 D.大陆漂移
二、综合题
16.(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某地考察的地质人员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该地区的岩层多化石,可推测其最老的岩层出露在____处,最迟形成于显生宙的____代。该地地表最新的地层在____处。
(2)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海洋或陆地)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海洋或陆地)环境,气候特点是____。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以沼泽、洼地为主。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北部边缘。白垩纪时期,当松脂类树木受到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为胡康谷地位置及矿区示意图。
(1)每年5—10月份胡康谷地无法开采琥珀,简述其原因
(2)分析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有利于虫珀形成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之一,许多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现今发现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层也大都形成在这个时期。
(3)说明白垩纪火山活动对白垩纪地层中形成丰富煤炭的促进作用。
18.(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____动物,____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____动物,____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____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____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____,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____期。
(3)请从古老地层的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课时练习)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详解】由于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①正确;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②错误;由于海陆会随地壳运动而发生变迁,因此陆地地层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海洋地层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③错误;一定环境形成相应的生物,沉积形成相应岩层,因此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三叶虫属于(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无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
3.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答案】2.C 3.B
【解析】2.三叶虫与节肢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C正确。原始鱼类属于有脊椎动物,A错误。三叶虫主要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B错误。原始鱼类爬行动物出现较晚,D错误。ABD错。故选C。
3.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B正确。元古代是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A错误。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C错误。进入新生代,逐渐成为哺乳动物的时代,D错误。故选B。
【点睛】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
(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地层④~①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答案】4.D 5.B
【解析】4.恐龙主要在中生代时期活动,在古生代之后出现,古生代地层中不可能存在,①错误。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大量繁殖,②错误。鱼类在古生代中期开始大量出现,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见其大量化石,③正确。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主要活动在元古宙和古生代早期,在古生代化石中也可看见三叶虫化石,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D。
5.地层④~①为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裸子植物化石-恐龙化石,主要的地质时期经历了从古生代早期到中生代,在此时期动物所经历的演化过程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脊椎动物时代(鱼类)-两栖类时代-爬行时代(裸子植物和恐龙), B选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2020·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月,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图为“彩虹”恐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恐龙生活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恐龙繁盛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联合古陆
C.蕨类植物繁盛 D.是主要的成煤期
【答案】6.C 7.D
【分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时期,D正确;被子植物繁盛时期是新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时期是古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因此AC错误。陆地面积扩大,形成联合古陆是在古生代,B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环境变迁 :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一片广阔海洋→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丰富的金属矿产。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2022·高一课时练习)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作用形成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9.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10.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答案】8.B 9.D 10.C
【分析】8.由材料“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水平地层是按照先后沉积的时间顺序形成水平方向的地层,先沉积的地层年代老,位于下层;后沉积的地层年代新,位于上层,排除ACD,选B。
9.通过地层和地层中的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生成顺序、新老关系、发展阶段,排除ABC。地层沉积时的环境不同,使得沉积的速度不同,因此地层不能反映时间长短,选D。
10.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的是岩石的绝对年龄,例如岩石中的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可以确定具体的地层形成时间,C正确。化石种类和数量不能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存在后期的化石存在于早期的岩石中,A错误。不同的地层可能存在相同的组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B错误。地层的深度不能反映某地层形成时间,因此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不能作为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故选C。
【点睛】地层性质:(1)通常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具有层理结构和时间顺序。(2)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如: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玄武岩则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2021·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12.关于化石和地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研究地层及化石,是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D.化石大量存在于岩浆岩之中
1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鱼类→三叶虫→恐龙
C.元古宙→太古宙→古生代 D.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答案】11.B 12.A 13.A
【分析】11.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也是恐龙繁盛的时代,但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却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B正确;古生代后期,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古生代寒武纪属于古生低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故AC两项与题意不符;新生代开始时,中生代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部分已经绝灭,是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故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B。
12.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化石形成年代早,高级化石形成年代晚,据此可了解地球生命演化进程,A正确;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应该含有低级,简单生物的化石,B错误;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C错误;岩浆岩是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的,在岩浆岩中是不能形成化石的,D错误。故本题选A。
13.以时间为序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植物的进化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项正确;动物进化为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D错;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生物,鱼类为古生代中期生物,恐龙为中生代生物﹐故B项错。所以本题选A。
【点睛】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结构上从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从水生到陆生,在进化水平上从低级到高级。
(2023·高一课时练习)地球的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现代地球大气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 )
A.臭氧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15.原始海洋的形成得益于( )
A.陨石撞击 B.火山喷发 C.岩石风化 D.大陆漂移
【答案】14.C 15.B
【分析】14.原始地球表层冷却形成原始地壳,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原始大气圈,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氮为主,C正确,ABD错。故选C。
15.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云层不断凝结致雨向地表倾泻,地表温度逐渐降低,降落到地表的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所以原始海洋的形成得益于火山喷发,B正确。原始海洋的形成与陨石撞击、岩石风化、大陆漂移等无关,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原始大气是早期火山活动排出的气体被地球俘获的结果,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和现代类似,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氮、硫化氢和氨,以及少量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当早期地球的表面温度降到沸点以下,大量的水汽通过降雨过程或在地表直接冷凝,逐渐形成水圈。
二、综合题
16.(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某地考察的地质人员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该地区的岩层多化石,可推测其最老的岩层出露在____处,最迟形成于显生宙的____代。该地地表最新的地层在____处。
(2)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海洋或陆地)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海洋或陆地)环境,气候特点是____。
【答案】(1) B 古生 D
(2)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
【分析】本题目以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年代及生物生存环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化石,化石形成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抓住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即可推测其最老的岩层最迟形成于显生宙的古生代。最老的岩层出露在B处,最迟形成于显生宙的古生代。该地地表最新的地层在D处。
(2)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所以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生活在陆地上,所以恐龙繁盛时期,该地主要为陆地环境,且恐龙为大型动物,需要充足的食物,故其生存时期气候特点是暖干,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以沼泽、洼地为主。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北部边缘。白垩纪时期,当松脂类树木受到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为胡康谷地位置及矿区示意图。
(1)每年5—10月份胡康谷地无法开采琥珀,简述其原因
(2)分析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有利于虫珀形成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之一,许多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现今发现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层也大都形成在这个时期。
(3)说明白垩纪火山活动对白垩纪地层中形成丰富煤炭的促进作用。
【答案】(1)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份为雨季;谷地多沼泽、洼地,使得矿区积水,淹没矿井,且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无法开采琥珀。
(2)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或者该地区气温高,树脂分泌多,树脂浸没昆虫几率大);处于板块的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或者地壳活动导致地层下沉)。
(3)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数量增加,被掩埋后形成丰富煤炭。
【分析】本题以琥珀为背景,考查开采琥珀的条件、虫珀形成条件和煤炭的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采矿业进行的原因。题干中有关键词“每年5-10月”“谷底”,同时材料中发现这里有大面积沼泽、洼地,而琥珀是埋藏地下的,结合区域背景,胡康谷地位于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正好是其雨季,降水多;谷地多沼泽、洼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位于山地迎风坡,多滑坡、泥石流,无法作业。
(2)由材料信息可知,历史上该地有众多的松脂类树木和大量的昆虫;由于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湿热,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由材料中“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北部边缘”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历史上火山活动活跃;受火山灰石块砸击,在高温条件下,加速树脂从伤口处流出,从而让昆虫得以被树脂包裹;后经地壳运动导致被树脂包裹的昆虫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虫珀。
(3)由材料信息“许多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可知,由于当时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加快了植物生长速度,植物数量增加,后经地地壳运动被掩埋于地下最后形成丰富煤炭资源。
【点睛】
18.(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____动物,____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____动物,____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____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____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____,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____期。
(3)请从古老地层的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
【答案】(1) 两栖类 蕨类 爬行 裸子
(2) 中生 白垩 开始解体 成煤
(3)生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增长;出现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的生物结构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分析】本题以“地质年代表”为背景,考查生物进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材料信息,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晚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缩小,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生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一些鱼类进化为两栖类,蕨类植物大量繁殖;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干旱,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出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爬行动物,此时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以后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开始解体,各大陆开始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3)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生物,但演化速度慢,数量少,而在寒武纪这个时期是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期,寒武纪出现了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高等藻类植物。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快速增加,出现了有骨骼或硬壳的动物化石,表明生物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愈来愈复杂。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