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21: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课时练习)在北半球,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如图1),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为南方。某日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学生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升起的太阳(如图2)。据此完成问题。
该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 )
A.S1 B.S2 C.S3 D.S4
【答案】C
【详解】罗布泊位于90°E,北京时间7时当地为5时,图2中太阳位置不动,表盘顺时针旋转,将5时刻度指向太阳方向,此时是12时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为210度,角的平分线位于旋转前表盘10时刻度线与11时刻度线之间,即图2中S3的位置,则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S3。如图所示: 故选C。
【点睛】
(2021·高一课时练习)绘制地图是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表达野外实习成果的途径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形图上画一条1.2厘米宽的河流,则河流的实际宽度是( )
A.60米 B.600米 C.30米 D.300米
3.在进行干旱地区地图绘制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为了表现( )
A.地图的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D.地图的主题
【答案】2.A 3.C
【分析】2.根据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计算出河流的实际宽度是60米。A正确,故选A。
3.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地图绘制时保留河流、水井、泉等,主要是为了表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C正确;表现的内容,不是为了表现地图的用途,A错误;比例尺是地图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B错误;突出主题,一般只绘某一要素,不会全部保留各种要素,D错误。故选C。
【点睛】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2021·高一课时练习)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B.路线调查和调查访问
C.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 D.代表点观测和问卷调查
5.下列地区的野外观察内容,适宜选择在冬季进行的是( )
A.北京南部的河流分布状况 B.内蒙古草原的草类生长状况
C.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 D.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
6.在对某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交通路线图
C.降水量分布图 D.工业分布图
【答案】4.C 5.D 6.C
【分析】4.野外实习不包括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调查访问、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都是调查方法,ABD错误,C正确,故选C。
5.河流分布状况是客观存在,对其观察不分季节,A错误;内蒙古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草类茂盛,冬季草类枯黄,所以不适合在冬季到内蒙古草原进行草类生长状况调查,B错误;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也是在夏季才会生长茂盛,冬季气温低,山上很多植物都会枯萎或被冰雪覆盖。不适合冬季调查,C错误;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雪较多,因此适合冬季对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调查。D正确。故选D。
6.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人类活动,故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形图是调查之前必需收集的,C正确;气温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A错误;交通线路分布和工业分布与水土流失形成没有关系,BD错误。故选C。
【点睛】目前我国的自然地理教学基本上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室内实验实习,三是野外实习。其中前两个环节主要在校内进行,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经过抽象概括了的自然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三个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
(2020·高二课时练习)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唯一的选择,而小区域调查又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小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一地的人口旅游动机,最经济和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调查访问
C.路线考察 D.典型地段考察
8.若想获得长江从入海口到源头的自然地理概况,最适合的区域调查方法是( )
A.调查访问 B.路线考察
C.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考察
【答案】7.A 8.B
【分析】7.对于某些涉及面广、涉及量大的社会现象,可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获取资料和信息,如人口状况、交通状况、旅游动机等,A正确。调查访问法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不适宜人口旅游动机的调查,B错。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属于实地考察,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方法,CD错。故选A。
8.沿江进行路线考察才可获得从入海口到源头的详细地理资料,B正确。典型地段考察只能对一些重要的点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得到从入海口到源头的详细地理资料,D错。获得长江从入海口到源头的自然地理概况,应主要借助实地考察,而不是调查访问或者问卷调查,AC错。故选B。
【点睛】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以及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方法。
(2020·高二课时练习)小区域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三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
A.实地考察 B.调查访问
C.问卷调查 D.路线考察
10.对人口状况的调查宜采用( )
A.实地考察 B.典型地段考察
C.问卷调查 D.访问调查
11.下列关于调查访问的对象及准备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对象只能是个人或群体,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
B.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C.调查访问前应拟定调查提纲,避免盲目性
D.调查访问不必带联系公文及相关证件
【答案】9.A 10.C 11.C
【分析】9.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方法是实地考察,A正确。调查访问法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是指运用统一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对于某些涉及面广、涉及量大的社会现象,可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获取资料和信息,两者均不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方法,BC错。路线考察只是实地考察方法的一种,表述不全,D错。故选A。
1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对于某些涉及面广、涉及量大的社会现象,可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获取资料和信息,如人口状况、交通状况、旅游动机等,C正确。实地考察(典型地段考察也属于实地考察的范畴)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方法,AB错。调查访问法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不适宜人口状况的调查,D错。故选C。
11.调查访问的对象既包括个人、群体,也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A错;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资料,B错。调查访问应准备好联系公文及相关证件,访问前要拟定调查提纲,避免盲目性,C正确,D错。故选C。
【点睛】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以及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方法。
(2020·高二课时练习)小区域调查的方法有实地考察、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野外实地考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调查访问
B.是对某一问题通过查阅报纸书刊进行论证
C.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
D.典型地段考察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3.调查访问的对象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个人的调查访问可以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
②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查访问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③通过对群体的调查可以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④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可以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依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2.C 13.A
【分析】12.实地考察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分析,不是简单的调查访问,也不是只是通过阅报纸书刊进行论证,AB错。实地考察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C正确。典型地段考察是对某些重要的点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单只是了解地理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D错。故选C。
13.调查访问的对象一般包括个人、群体、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调查对象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也有区别。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可以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资料及图片,①②正确,③④错。故选A。
【点睛】实地考察是调查区域自然环境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分析,为区域发展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实地考察方式一般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前者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主要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后者则是对一些重要的点做深人的调查研究。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正确认识某一地区的地理现象。
(2021·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辽宁某景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5.该同学在公园某处看见一被砍的树桩,树木年轮清晰可见,下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4.B 15.D
【分析】14.该同学是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由图中景点指向标可知,果树母本园在指向标的北方,观音阁在指向标的东边;由此可判断,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选B正确。
15.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辽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阳始终在其南边,南边为向阳面;所以朝南的一面生长快,年轮宽,朝北的一面年轮窄。选D正确。
【点睛】阳光充足的一面生长旺盛,每年长得多,所以年轮宽,北半球太阳都偏南,所以较宽的一面是南。南半球相反,较宽的一面是北。
二、综合题
16.(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A、B、C、D四点标出东、西、南、北方位。A____B____C____D____
(2)图中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夏至日的是____,表示冬至日的是____,表示春、秋分日的是____。
(3)若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曲线①时,30°N~60°N范围该日正午日影指向是____。
(4)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③所示时,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①日出____,日落____;③日出____,日落____。
【答案】(1) 北 南 东 西
(2) ① ③ ②
(3)北
(4) 东北 西北 东南 西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方向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图中北极星所在方向是正北方向,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可判断图中A是北方,B是南方,C是东方,D是西方。
(2)该地位于40°N(该地的北极星仰角为40°),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根据图中日出、日落以及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可判断,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①是夏至、③是冬至,②是春分、秋分(该地不在赤道上,二分日6点日出,18点日落)。
(3)若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曲线时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0°N~60°N范围该日正午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影子在背太阳的一侧,正午日影指向是北。
(4)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夏至)所示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该地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为③(冬至)所示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某校地理小组在该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拟在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中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最佳的位置应选在________处。
(2)沿①—A—②一线,坡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________村,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4)突然来的一场暴雨,使位于a处的小强迷了路,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好办法________。
(5)野外考察的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请简述理由________。
【答案】(1)③
(2) 呈陡—缓—陡的变化 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3) F 地势较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位于乡间公路的交会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
(4)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
(5)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且较为平坦、开阔。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等高线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图文信息及题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火情瞭望台需要建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一般选择在高海拔且受地形阻挡视线少的地区。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都属于山峰,海拔都相对较高,但③处海拔最高,受周围地形阻挡最少,且在图中相对于中部地区,观测范围最大,所以最佳的位置应选在③处。
(2)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坡度,①处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陡,A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过了A处之后,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坡度变陡,所以沿①—A—②一线,坡度呈陡—缓—陡的变化。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F村,主要原因是根据等高线,F村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位于乡间公路的交会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量大。而C、D、E处等高线相对于F处要密集一些,坡度较大,且背靠山地,平坦面积少,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也相对不便。
(4)a处为何河流附近,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在森林中迷路,最好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
(5)野外考察一般在夏季,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是因为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不易遭受洪水灾害。同时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危险少。
【点睛】
18.(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国庆节假期,某考察队到位于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考察。期间,队员乘船在湖中的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到湖中沙岛上近距离观察了芦苇长势,并看到天鹅等一些候鸟在此停留觅食。考察队查阅资料了解到,月亮湖主要靠湖内流量稳定的泉水补给。下图为队员绘制的月亮湖及周边自然环境简图,下表为各采样点测定的湖水盐度(1千克咸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单位千分比)。
采样点编号 盐度(‰)
1 8.4
2 8.3
3 8.2
4 8.5
5 7.9
6 7.8
7 6.1
8 7.9
9 8.2
10 8.1
(1)据图指出考察队在月亮湖中设置采样点的主要特点,并解释其合理之处。
(2)判断最接近月亮湖内泉眼的采样点,并说明原因。
(3)推测考察队看到的天鹅等候鸟的来源地,并简述理由。
(4)有考察队员断言,未来十年月亮湖湖水盐度整体会呈上升趋势,请为该观点提供论据。
【答案】(1)设置多个采样点,且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因湖水矿化度空间分布不均衡,多个采样点均匀设置获取的月亮湖湖水矿化度数据更全面。
(2)7号采样点;附近湖水矿化度最低,且周围有芦苇和草甸生长。
(3)来源地:更高纬度地区(如西伯利亚、蒙古等地)。
理由:此时段,北半球更高纬度地区气温低,食物缺乏,候鸟陆续南迁(月亮湖纬度相对较低,此时段气温较高,湖区食物来源丰富)。
(4)淡水泉补给流量稳定,不断为湖水提供盐分;区域气温上升,湖水蒸发加剧。
【分析】本题考查湖泊水文特征的变化,查考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图可知,采样点分布由北往南,由湖边到湖中心,采样点数量较多,空间分布比较均匀。考察队员采样的目的是了解湖水不同点的盐度,采样点分布均匀,采样的数据才全面准确。
(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7采样点的盐度最低,只有6.1,是最近内泉眼的采样点。由于采样点接近内泉眼,泉水补给多,盐度低,且周围有芦苇和草甸生长。
(3)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全球共有八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3条路线经过我国,分别昌“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在印度半岛繁衍生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则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根据材料中的“天鹅”和“国庆假期”推断,这条路线是“中亚迁徙线”,天鹅等候鸟由西伯利亚(蒙古)迁徙到我国。原因是月亮湖纬度相对西伯利亚(蒙古)纬度较低,此时段气温较高,湖区食物来源丰富。
(4)影响湖水盐度的变化因素主要有湖水补给多少、湖水的蒸发量大小等,结合月亮湖的自然环境特征,未来十年月亮湖湖水盐度整体会呈上升趋势,主要依据有:泉水补给稳定,不断补充湖水的盐分,使盐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湖水蒸发量增大,盐分积聚,盐度上升。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课时练习)在北半球,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如图1),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为南方。某日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学生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升起的太阳(如图2)。据此完成问题。
该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 )
A.S1 B.S2 C.S3 D.S4
(2021·高一课时练习)绘制地图是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表达野外实习成果的途径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形图上画一条1.2厘米宽的河流,则河流的实际宽度是( )
A.60米 B.600米 C.30米 D.300米
3.在进行干旱地区地图绘制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为了表现( )
A.地图的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D.地图的主题
(2021·高一课时练习)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B.路线调查和调查访问
C.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 D.代表点观测和问卷调查
5.下列地区的野外观察内容,适宜选择在冬季进行的是( )
A.北京南部的河流分布状况 B.内蒙古草原的草类生长状况
C.天山的植被分布状况 D.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分布状况
6.在对某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交通路线图
C.降水量分布图 D.工业分布图
(2020·高二课时练习)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唯一的选择,而小区域调查又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小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一地的人口旅游动机,最经济和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调查访问
C.路线考察 D.典型地段考察
8.若想获得长江从入海口到源头的自然地理概况,最适合的区域调查方法是( )
A.调查访问 B.路线考察
C.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考察
(2020·高二课时练习)小区域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三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
A.实地考察 B.调查访问
C.问卷调查 D.路线考察
10.对人口状况的调查宜采用( )
A.实地考察 B.典型地段考察
C.问卷调查 D.访问调查
11.下列关于调查访问的对象及准备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对象只能是个人或群体,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
B.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C.调查访问前应拟定调查提纲,避免盲目性
D.调查访问不必带联系公文及相关证件
(2020·高二课时练习)小区域调查的方法有实地考察、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野外实地考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调查访问
B.是对某一问题通过查阅报纸书刊进行论证
C.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
D.典型地段考察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3.调查访问的对象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个人的调查访问可以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
②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查访问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③通过对群体的调查可以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④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可以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依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辽宁某景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5.该同学在公园某处看见一被砍的树桩,树木年轮清晰可见,下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6.(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A、B、C、D四点标出东、西、南、北方位。A____B____C____D____
(2)图中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夏至日的是____,表示冬至日的是____,表示春、秋分日的是____。
(3)若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曲线①时,30°N~60°N范围该日正午日影指向是____。
(4)太阳视运动轨迹为①③所示时,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①日出____,日落____;③日出____,日落____。
17.(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某校地理小组在该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拟在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中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最佳的位置应选在________处。
(2)沿①—A—②一线,坡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________村,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4)突然来的一场暴雨,使位于a处的小强迷了路,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好办法________。
(5)野外考察的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请简述理由________。
18.(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国庆节假期,某考察队到位于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考察。期间,队员乘船在湖中的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到湖中沙岛上近距离观察了芦苇长势,并看到天鹅等一些候鸟在此停留觅食。考察队查阅资料了解到,月亮湖主要靠湖内流量稳定的泉水补给。下图为队员绘制的月亮湖及周边自然环境简图,下表为各采样点测定的湖水盐度(1千克咸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单位千分比)。
采样点编号 盐度(‰)
1 8.4
2 8.3
3 8.2
4 8.5
5 7.9
6 7.8
7 6.1
8 7.9
9 8.2
10 8.1
(1)据图指出考察队在月亮湖中设置采样点的主要特点,并解释其合理之处。
(2)判断最接近月亮湖内泉眼的采样点,并说明原因。
(3)推测考察队看到的天鹅等候鸟的来源地,并简述理由。
(4)有考察队员断言,未来十年月亮湖湖水盐度整体会呈上升趋势,请为该观点提供论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