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22: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课时练习)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2.(2018·高一课时练习)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东八区)有位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为17小时,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最适合李先生选择的是( )
A.23日15∶00时 B.23日18∶00时
C.24日7∶00时 D.24日10∶00时
3.(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D.
(2021·高二课时练习)长沙(28°N)某中学学生在地理兴趣课上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根据下表以及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70° 62° 55°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4.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和长沙昼长情况为( )
A.①→②→③先变长后变短 B.②→③→④逐渐变短
C.③→④→⑤先变长后变短 D.②→③→④先变短后变长
5.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22·高二课时练习)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10月,重庆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格雷斯教授来渝讲学。图为格雷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重庆某大学王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根据格雷斯教授与王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格雷斯教授飞抵重庆江北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日05:00 B.10日21:00 C.11日04:00 D.11日12:00
9.格雷斯教授到达重庆后发现( )
A.夜长比伦敦长 B.日出时刻比伦敦早 C.昼长比伦敦短 D.太阳高度比伦敦小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28°N,102°E)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13时40分,该火箭一子级残骸在我国贵州找到,落点在设定的落区范围内,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为后续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奠定了基础。据此完成问题。
10.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起飞时( )
A.莫斯科(56°N,38°E)烈日当空 B.堪培拉(35°S,149°E)夕阳西斜
C.伦敦(52°N,0°)旭日东升 D.纽约(41°N,74°W)夜色深沉
11.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莫斯科 B.堪培拉 C.伦敦 D.纽约
(2022·高二课时练习)左图为我国某校某日日出日落信息图,右图为该校平面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日当地可能( )
A.梅雨绵绵 B.白雪皑皑 C.丹桂飘香 D.蝉鸣乍现
13.此日,该校某教师于17:00乘坐校车返回市区,为防晒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应选择( )
A.右侧后排靠窗座位 B.左侧后排靠窗座位
C.右侧前排靠窗座位 D.左侧前排靠过道座位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名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并在轨驻留3个月。9月17日13时30分,神舟十二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我国白昼时长大于夜晚时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D.北寒带几乎都处于极夜区
15.三名宇航员在轨驻留的3个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运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先向南再向北运动 B.南半球,一直向南运动
C.北半球,一直向南运动 D.北半球,先向北再向南运动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图中,左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半球的日照图,ab和bc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
(2)图示日期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____点附近;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此后,成都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大或小);
(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E点在A点的____方向
(4)该日后,A地的昼长将变____(填“长”或“短”)
(5)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图甲和图乙示意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适合去北极科学考察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如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北京市(约40°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师要考虑哪些因素?
(2)说出地球从A公转到B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
(3)说出地球从B公转到D期间,北京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课时练习)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答案】A
【详解】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则是白昼。昼长变化的特点是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根据图中的昼夜长短情况判断,①地在夏至日或冬至日时昼夜等长,说明位于赤道,纬度是最低的。②地夜长24小时,说明有极夜现象,纬度是最高的。③地的昼长约15小时,纬度离赤道较近,纬度较低。④地昼长约18小时,纬度较高。因此可以判断四地中纬度由低到高正确排序是①③④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018·高一课时练习)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东八区)有位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为17小时,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最适合李先生选择的是( )
A.23日15∶00时 B.23日18∶00时
C.24日7∶00时 D.24日10∶00时
【答案】C
【详解】东八区与中时区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以算出比赛时北京时间为:12月24日19:00+8小时=12月25日3:00,再减去路途中的飞行时间17小时,为12月24日10:00,考虑到飞机场到比赛场地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要再提前几个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时的计算可以利用“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时区的区时求偏西时区的区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
3.(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D.
【答案】C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读图,图A的北极是逆时针方向,MN是昏线,A错;图B北极自转方向是顺时针,B错;图C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正确,且是晨线,C对;图D自转方向错,D错。故选C。
(2021·高二课时练习)长沙(28°N)某中学学生在地理兴趣课上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根据下表以及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70° 62° 55°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4.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和长沙昼长情况为( )
A.①→②→③先变长后变短 B.②→③→④逐渐变短
C.③→④→⑤先变长后变短 D.②→③→④先变短后变长
5.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4.B 5.C
【解析】4.长沙(28°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由表中数据可知,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说明直射点向南移动。因此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②→③→④),长沙白昼逐渐变短。B正确。故选B。
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8°N,不是二分二至日;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0°,结合上题分析,此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此日为秋分日;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8°S,不是二分二至日。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为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值。
(2022·高二课时练习)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6.B 7.D
【解析】6.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因此昼长越接近12小时,所在地点就越接近赤道,也就是纬度越低;从表中看,四地昼长与12相差由大到小为甲、乙、丁、丙,因此纬度由高到低为甲 、乙、丁、丙,B正确、ACD错。故选B。
7.由于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昼夜长短的变,①③正确;地球自转和地方时不同与白昼时间长短无关,②④错。故选D。
【点睛】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赤道上全年的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10月,重庆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格雷斯教授来渝讲学。图为格雷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重庆某大学王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根据格雷斯教授与王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格雷斯教授飞抵重庆江北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日05:00 B.10日21:00 C.11日04:00 D.11日12:00
9.格雷斯教授到达重庆后发现( )
A.夜长比伦敦长 B.日出时刻比伦敦早 C.昼长比伦敦短 D.太阳高度比伦敦小
【答案】8.D 9.B
【解析】8.从图中可看出格雷斯教授出发时伦敦时间10日13时,伦敦时间为中时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可算出出发时的北京时间为10日21时,飞机飞行15小时抵达重庆江北机场,此时北京时间为11日12时,D正确、ABC错。故选D。
9.由材料可知,此时为10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夜越短;重庆比伦敦纬度低,因此重庆昼长比伦敦长,夜长比伦敦短,日出时刻比伦敦早,AC错、B正确;重庆距太阳直射点比伦敦近,太阳高度比伦敦大,D错。故选B。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28°N,102°E)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13时40分,该火箭一子级残骸在我国贵州找到,落点在设定的落区范围内,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为后续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奠定了基础。据此完成问题。
10.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起飞时( )
A.莫斯科(56°N,38°E)烈日当空 B.堪培拉(35°S,149°E)夕阳西斜
C.伦敦(52°N,0°)旭日东升 D.纽约(41°N,74°W)夜色深沉
11.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莫斯科 B.堪培拉 C.伦敦 D.纽约
【答案】10.D 11.A
【解析】10.据材料可知火箭起飞时北京时间为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莫斯科为东三区、堪培拉为东十区、伦敦为中时区、纽约为西五区;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可算出当北京时间为11点57分时,莫斯科为6点57分,为早晨,A错;堪培拉为13点57分,夕阳还没到,B错;伦敦为3点57分,为深夜,C错;纽约为22点57分,夜色深沉,D正确;故选D。
11.由材料可知,当日为7月2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四地相比,堪培拉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B错;莫斯科、伦敦和纽约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莫斯科纬度最高,白昼最长,A正确、CD错。故选A。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
(2022·高二课时练习)左图为我国某校某日日出日落信息图,右图为该校平面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日当地可能( )
A.梅雨绵绵 B.白雪皑皑 C.丹桂飘香 D.蝉鸣乍现
13.此日,该校某教师于17:00乘坐校车返回市区,为防晒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应选择( )
A.右侧后排靠窗座位 B.左侧后排靠窗座位
C.右侧前排靠窗座位 D.左侧前排靠过道座位
【答案】12.C 13.A
【解析】12.据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日该地昼长接近12小时,结合我国地理位置可得出该日为二分日前后;又结合其正午时间可知该地经度接近120°E,此时我国120°E附近地区。出现梅雨绵绵、蝉鸣乍现一般出现在夏季,A、D错误;白雪皑皑景观出现在冬季,D错误;丹桂飘香出现在秋季,C正确。故选C。
13.此日为二分日前后,该教师于17:00乘车西行,此时太阳方位也接近西偏南约15°左右,故要想防晒且能欣赏窗外风景最适宜选择右侧后排靠窗座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昼长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长=12小时,为二分日;昼长>12小时,为北半球夏半年;昼长<12小时,为北半球冬半年。
(2022·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名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并在轨驻留3个月。9月17日13时30分,神舟十二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我国白昼时长大于夜晚时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D.北寒带几乎都处于极夜区
15.三名宇航员在轨驻留的3个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运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先向南再向北运动 B.南半球,一直向南运动
C.北半球,一直向南运动 D.北半球,先向北再向南运动
【答案】14.B 15.D
【解析】14.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为2021年6月17日,地球位于远日点为七月初,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回归线移动,我国昼大于夜,B正确,C错误。北寒带大部处于极昼区,D错误。故选B。
15.6月17日三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移动,太阳在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向南移动,9月17日返回地球时,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继续向赤道移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直射赤道,之后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夏至日时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向南移动;在秋分日直射赤道地区,之后向南移动,在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在春分钟移动到赤道。这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图中,左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半球的日照图,ab和bc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
(2)图示日期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____点附近;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此后,成都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大或小);
(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E点在A点的____方向
(4)该日后,A地的昼长将变____(填“长”或“短”)
(5)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
【答案】(1) 南 ab
(2) 冬至 d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大
(3) (45°E,23.5°S)或(45°E,23°26′S) 东北
(4)短
(5)北半球(或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日照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5个小题,涉及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判断出为南半球日照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过ab进入白天,可判断出ab为晨线;过bc进入黑夜,可判断出bc为昏线。
(2)从图中看,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可判断出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右图中的d点附近。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成都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
(3)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该经线位于0°经线以东45°,为45°E,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45°E,23.5°S)或(45°E,23°26′S);图中E点纬度比A点低,位于A点的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出E位于A的东方,综合判断E位于A的东北方向。
(4)从图中看,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可判断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A地位于南半球,昼长将变短。
(5)从图中看,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或赤道以北地区距离直射点的位置达一年中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面图甲和图乙示意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适合去北极科学考察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案】(1)(20°S,120°W)
(2)C
(3)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分析】本题以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为材料;涉及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120°W平分了昼半球,故120°W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时120°W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晨昏线和70°N纬线相切,且70°N以北为极夜,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S,120°W)。
(2)根据太阳直射20°S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正午树木的影子较长,故A错误;图示季节纽约昼短夜长,但其昼夜长短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根据题目信息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故B错误;此时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葱茏,故C正确;北半球的夏季,适合去北极科学考察,故D错误。故选C。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如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北京市(约40°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师要考虑哪些因素?
(2)说出地球从A公转到B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
(3)说出地球从B公转到D期间,北京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
【答案】(1)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B到C:屋内光照面积由小变大,在C处达到最大。C到D:屋内光照面积由大变小。
【分析】本题以北京商品房的平面示意图为地理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 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设计时需要考虑: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该地最小值, 影长最长,如果冬至日新楼都不会遮挡到北楼底层的阳光,则全年其他时间都不会。
(2)读图A为北半球夏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 夏至日北京昼长为-年中最长,秋分日为昼夜等分,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所以从A公转到B期间北京的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
(3)B为北半球秋分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当地球从B (秋分日)公转到C (冬至日)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由小变大。(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变大),从C (冬至日)公转到D (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射进屋内阳光面积变小。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直射点南移,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