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左图中ABCD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右图甲、乙、丙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②③④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
A.A→B B.B→D C.D→C D.C→A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P点时,大约相当于右侧图中的哪个阶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名宇航员将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所处的阶段和最接近的位置是( )
A.②C B.②D C.③C D.③D
4.若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则( )
A.黄赤交角变为0° B.热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仍为1回归年 D.昼夜交替现象消失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位置时,北半球将迎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2022年9月5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7.(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某日地方时23:00时一摄影师将相机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恒星运动轨迹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恒星①再次运动到图示位置是次日( )
A.22:56:04 B.23:00 C.23:03:56 D.23:56:04
8.(2022·高二课时练习)“比360°多1°的热爱”与下列地理现象有关的是( )
A.恒星日 B.太阳日 C.恒星年 D.回归年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邮票的方寸空间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特种纪念邮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向南移动 B.南半球,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北半球,向北移动
10.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 )
A.2月4日 B.2月8日 C.2月18日 D.3月5日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1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谷地
(2022·高二课时练习)二十四节气按起始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春分、清明、谷雨、主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小寒、大寒。它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持定节令,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60°、165°、240°、330°时,分别对应的节气是( )
A.小满、白露、小雪、雨水 B.芒种、白露、霜降、雨水
C.立夏、白露、小雪、惊蛰 D.小满、处暑、小雪、惊接
14.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小暑,则该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极可见极光现象 D.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15.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发生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
C.西风萧瑟人船窗 D.天涯霜雪霁寒宵
二、综合题
16.(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2014年10月,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1)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
(2)从地面光学仪器跟踪观测的角度,推测一天中最适合发射运载火箭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
(1)比较材料一中A、B两发射场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并分析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a、b两点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海上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建在赤道地区的原因。
18.(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左图中ABCD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右图甲、乙、丙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②③④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
A.A→B B.B→D C.D→C D.C→A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P点时,大约相当于右侧图中的哪个阶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名宇航员将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所处的阶段和最接近的位置是( )
A.②C B.②D C.③C D.③D
4.若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则( )
A.黄赤交角变为0° B.热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仍为1回归年 D.昼夜交替现象消失
【答案】1.C 2.A 3.B 4.C
【解析】1.根据左图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图中P点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时间在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与其相对的C到D区间,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在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因ABCD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速度最慢的用时最多,故D→C所用时间最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P点时,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时间在1月初,处于冬至到春分之间,右图中①即是这个阶段,A正确;②处于春分到夏至,③处于夏至到秋分, ④处于秋分到冬至,故BCD错误。故选A。
3.2022年6月5日处于春分到夏至之间,右图中②阶段,排除CD选项。因ABCD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每一段跨时大约3个月,且近日点平分A→B,那么远日点平分D→C,远日点在7月初,故D点大约在5月中旬,大约在8月中旬,6月5日更接近5月中旬D点。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4.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地球不自转,黄赤交角度数不会改变,A错误;黄赤交角度数不改变,热带、温带、寒带范围不会变化,B错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周期仍为1回归年,C正确;昼夜交替的周期不再是一天,而是一年,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黄赤交角度数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将扩大,温带的范围将缩小。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位置时,北半球将迎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2022年9月5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答案】5.D 6.B
【解析】5.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A、C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2022年9月5日,为秋分之前,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南移,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B和C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地球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以及季节变化的基础。
7.(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某日地方时23:00时一摄影师将相机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恒星运动轨迹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恒星①再次运动到图示位置是次日( )
A.22:56:04 B.23:00 C.23:03:56 D.23:56:04
【答案】A
【详解】恒星①再次运动到图示位置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因此时间为次日22:56:04,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2022·高二课时练习)“比360°多1°的热爱”与下列地理现象有关的是( )
A.恒星日 B.太阳日 C.恒星年 D.回归年
【答案】B
【详解】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恒星年、回归年只是因为参照点不同,时间略有差别,与“比360°多1°”无关,CD错误。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所需时间,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与“比360°多1°”无关,A错误。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地球需要自转360°59′,约比360°多1°,B正确。故选B。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邮票的方寸空间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特种纪念邮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向南移动 B.南半球,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北半球,向北移动
10.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 )
A.2月4日 B.2月8日 C.2月18日 D.3月5日
【答案】9.B 10.A
【解析】9.一年24个节气,两个相邻的节气相隔大约15天,所以雨水在春分(3月21日)前一个月,大约是2月18-19号,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根据上题,2023年是平年,2月份只有28天,立春距离雨水15天,2月18-19日前15天,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2月4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结合节气歌对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加强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1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谷地
【答案】11.C 12.D
【解析】11.线速度赤道地区最大,由赤道向两极线速度逐渐递减,由图可知,线速度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南半球纬度由北往南增大,推测此处位于南半球,赤道地区的线速度为1670千米每小时,30度的线速度大约是1446千米/小时,而中纬度的范围是30-60度,所以推测此处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由图可知,R地线速度比同纬度的T速度要小,线速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所以推测此处为海拔较低的谷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在赤道是1670KM/H,而在两极为0。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15度每小时,两极点除外。
(2022·高二课时练习)二十四节气按起始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春分、清明、谷雨、主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小寒、大寒。它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持定节令,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60°、165°、240°、330°时,分别对应的节气是( )
A.小满、白露、小雪、雨水 B.芒种、白露、霜降、雨水
C.立夏、白露、小雪、惊蛰 D.小满、处暑、小雪、惊接
14.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小暑,则该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极可见极光现象 D.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15.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发生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
C.西风萧瑟人船窗 D.天涯霜雪霁寒宵
【答案】13.A 14.D 15.C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每个节气之间相隔15°,因此60°的位置对应的是过了春分日的第四个节气,为小满;165°对应的是秋分的上一个节气,为白露;240°对应的是过了秋分的第四个节气,为小雪;330°对应的是与春分前的第二个节气,为雨水。故选A。
14.小暑对应的角度为105°,因此此时刚过夏至不久,地球此时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错误;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有极昼现象,难以看见极光,C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靠近赤道,所以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D正确。故选D。
15.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的节气为霜降,为秋季。千里莺啼绿映红描述的是春夏季,A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描述的是夏季,B错误;西风萧瑟人船窗描述的是秋季,并且符合华北的自然环境,C正确;天涯霜雪霁寒宵描述的是冬季,D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要进行识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综合题
16.(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2014年10月,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1)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
(2)从地面光学仪器跟踪观测的角度,推测一天中最适合发射运载火箭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答案】(1)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文昌濒临南海,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几率低。
(2)傍晚或黎明前。理由:因为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而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从而使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可以清晰地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跟踪观测效果比较好。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卫星发射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详解】(1)交通方便,大型运载火箭可以利用船舶运输,运输的火箭直径不受限制。在内陆建的卫星发射中心,因为受到铁道运输和隧洞的影响,火箭的运输尺寸有很多的限制。纬度低,卫星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则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安全性好。大型运载火箭各级落区都是海洋,没有国土污染。发射同步轨道卫星,射向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
(2)傍晚或黎明前。理由:因为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天色逐渐变暗,光线变得微弱,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但是高空处还是可以看到太阳,穿过云层后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但是在地面此时看到的天空背景较暗,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在地面上的观测者,观察光学跟踪测量仪器时的效果比较好,并且很清晰,对于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效果比较好。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
(1)比较材料一中A、B两发射场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并分析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a、b两点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海上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建在赤道地区的原因。
【答案】(1)自转线速度A小于B,自转角速度A等于B。原因: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A处比B处纬度高,所以自转线速度小;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每小时,所以自转角速度A等于B。
(2)a点自转线速度较b点大。原因:a点地势高,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大。
(3)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发射成本。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自转线速度对于航天发射场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读可知,A点位于中纬度地区,B点位于低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A处比B处纬度高,所以自转线速度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每小时,所以自转角速度A等于B。
(2)读图并结合材料“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可知,a和b两点处在同一纬度地点,但a点位于山地地区,地势高,b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较b点大。
(3)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海上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建在赤道地区,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更快更节省燃料地进入预算轨道,节省发射成本。
【点睛】
18.(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
【答案】(1)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分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和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最慢。因此由D到近日点时先变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再变慢,由远日点到C时再变快。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读图可知,材料一中B点地轴向公转轨道内侧倾斜,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由地球公转可知,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3)读图可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位置最北;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秋分日时到达赤道,之后继续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位置最南;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读图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位置,南回归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